医案是历代名医临证诊治疾病的辨病/辨证思路、经验体会、用药特色的总结,浓缩并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本草、针灸推拿等多学科知识,理法方药俱备。临病措方,灵悟变通,既能与人规矩,更见巧出于中。医之有案,犹如弈者之谱;前人经验心得,尽含其中,因而备受历代医家青睐,对其赞誉有加。
医案始于晋代,奠基于两宋金元,兴盛于明清,至今达到新高。晋代王熙撰写《脉经》内附医案,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方后附案,寇宗奭《本草衍义》药后附案。北宋钱乙首次在《小儿药证直诀》设置医案专篇,南宋许叔微首撰医案专著《伤寒九十论》,其《普济本事方》与王璆《是斋百一选方》方后附案,《儒门事亲》《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阴证略例》《卫生宝鉴》《格致余论》等论后附案。张杲《医说》收集大量医案。自此学习医案、应用医案、撰写医案蔚然成风,医案专著纷纷涌现,如《内科摘要》《孙氏医案》《寓意草》《里中医案》《杏轩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素圃医案》《洄溪医案》《吴鞠通医案》《经方实验录》等,还有更多的医案却散见于基础理论、临床各科、针灸推拿、正骨、本草、方剂、综合性医著等著作之中,数不胜数。
面对前贤留下的众多医案,如何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其辨病思路与用药规律,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成为历代名医的重要课题。南宋张杲首次搜集宋金时期著名医家临证医案类集汇纂于《医说》之中,为后世编纂中医类案奠定了基础,并成为明代江瓘编纂《名医类案》、清代魏之琇编纂《续名医类案》之嚆矢。江瓘受其影响精选明初以前名家及本人医案2400余则,以病为纲,按类编排,纂成《名医类案》,其子江应元、江应宿补遗刊于1591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魏之琇对其进行重订点评后,流传更广。魏氏精选清初以前名家医案5600余则,仿其体例,纂成《续名医类案》,但个别医案作者张冠李戴;后经王士雄评点更是好评如潮。民国时期何炳元(廉臣)于1927年编纂《全国名医验案类编》,选取当世名医医案408则,以病为纲,每案按病者、病名、原因、证候、诊断、疗法、处方、效果编排,案后加上按语。秦伯未精选清代20位名家医案2000余则,以医家为纲,以病为目,纂为《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案前附有名医小传;所选医案切合临床,突出实用,反复再版;但部分医案未录复诊内容。徐衡之与姚若琴编纂《宋元明清名医类案》,精选宋、元、明、清46位名家医案3381则,以医家为纲,以病为目,案前附有简要医家小传。清代俞震鉴于古代医案多乏讲评,不便于理解与学习,乃选取清代乾隆以前60位名医1000余则,编纂为《古今医案按》;按证列目,辨其异同,别其真伪,评语每多点睛之笔;但并非每案皆有按语,所选医案也不是原文照录。张寿颐编纂《古今医案平议》收录历代名医医案近2100则,以病为纲,各以类从,深入剖析,入木三分,作为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内科学教材使用,深受好评。以上诸书较为集中地收录历代名医医案近17000则,充分反映了历代名医的临床辨病用药思路与特色,深受后学者的喜爱。然而这些经过整理的各种类案专著,也难以满足当今专科专病发展的需要,加之古代医案不够规范,病证分类标准不一,给学习与利用古代医案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我们组织力量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古今医案平议》进行全面整理,根据医案的主症特征,结合临床实际,参考相关标准及教科书,规范病名,以科为纲,以病为目,按教材顺序排列,重新归纳构建,纂为《肺病医案》《心病医案》《脾胃病医案》《肝胆病医案》《肾病医案》《伤寒温病医案》《汗证血证医案》《痛证医案》《妇科医案》《儿科医案》10个专辑,以满足中医教学、科研及专科专病的临床实际需要。
《肾病医案》共收录古代名医所治肾病及相关病证医案700余则,涉及水肿、癃闭、遗尿/小便失禁、小便异常、淋证、白浊、阳痿、阳强、阳缩/阴茎缩小、阴茎挺长、阴茎肿、阴茎疼痛、阴茎内痒、阴囊肿痛、阴囊瘙痒、阴囊燥裂、囊痈、睾丸肿胀、睾丸疼痛、睾丸缩小、遗精、滑精、男性不育症等23种病证,可为中医治疗肾病、泌尿系统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各家学说与临床研究分会、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膜性肾病中医药疗效评价及优化临床诊疗指南研究”(2019YFC1709400)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原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各家学说与临床研究分会会长
李成文
2021年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