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老年周围神经病损康复

一、概述

周围神经病损包括周围神经病和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疾病或损伤后可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康复治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之一,但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标准指导康复医疗工作。

二、定义

周围神经(peripheral nerve)由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组成,分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周围神经还可根据分布的对象不同,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除此之外,周围神经还可根据传递神经冲动的方向不同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由周围向中枢传递神经冲动,产生感觉,又称为感觉神经,而传出神经由中枢向周围传递神经冲动,产生运动,又称为运动神经。

周围神经病(peripheral neuropathy)是指原发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或功能损害的疾病。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是指周围神经丛、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周围神经疾病或损伤后可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老年周围神经病损康复是针对老年人周围神经疾病或损伤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采取的康复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

三、病因及病理生理

(一)病因

1.机械损伤

金属、刀、玻璃等造成的切割伤,骨折脱位所致的神经压迫伤和牵拉性损伤等。

2.火器伤

弹片、爆炸物等造成的损伤。

3.烧伤

电烧伤、放射性烧伤等所致损伤。

4.医源性损伤

在外伤和疾病治疗过程中处理不当所引起损伤,包括药物注射性神经损伤、手术误伤,闭合性骨折与关节脱位复位固定时处理不当的神经牵拉和压迫伤等。

5.疾病

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缺血性疾病、肿瘤等均可引起周围神经损伤。

(二)病理生理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外周神经系统也发生相应变化,表现为神经细胞树突变短或减少、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神经纤维变性、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这些都是老年周围神经病损的发病基础。

周围神经病损后的变化有几种情况:①轴突连续性受到影响,但传导阻滞的改变是可逆的。因轴突的连续性存在,避免了顺行与逆行轴浆运输的中断,神经损伤的远端仍接受刺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可在数分钟到数月恢复。②轴突的连续性中断后,其远端的轴突出现典型的Waller 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由于神经元与末梢器官分离,神经元发生相关的组织与生化变化。按其损伤程度不同可表现为受损神经干节段轻度缺血,神经束内水肿,神经内膜基质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纤维瘢痕增生,神经束损伤断裂、回缩,神经束间神经与神经外膜出血,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等。③神经干断离,两断端发生回缩,两断端有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的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后形成瘢痕,阻止了轴突在断端的连接。周围神经损伤后,若神经胞体不发生死亡,可出现再生反应。周围神经再生的活性在损伤后以近侧轴突断端神经轴突发芽开始,再生轴突将随着适宜的物理通道向远侧生长、延伸,以取代已变性的轴突部分,最终与靶器官形成功能突触。

四、分类

(一)根据解剖结构分类

按Seddon方法将周围神经损伤分为三类。

1.神经失用(neurapraxia)

神经受伤轻微,不发生轴突变性,轴突的连续性存在,暂时失去神经传导功能。

2.轴突断裂(axonotmesis)

神经损伤较重,轴突部分或完全断裂,损伤的远端发生Waller变性,但神经内膜完整,有完全恢复的可能。

3.神经断裂(neurotmesis)

神经受损严重,神经干完全断离,神经失去连续性,瘢痕形成,神经功能难以恢复。

(二)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分类

根据Sunderland法将周围神经损伤分为五度。

1.Ⅰ度

轴突的连续性存在,可有节段性脱髓鞘,轴突传导出现生理性阻断,可恢复。

2.Ⅱ度

轴突与髓鞘受损,神经内膜组织未受损,可出现Waller变性。

3.Ⅲ度

轴突、髓鞘、神经内膜受损,但神经束膜完整。

4.Ⅳ度

轴突、神经内膜、神经束膜破坏,神经外膜尚完整,神经干的连续性靠神经外膜维持。

5.V度

神经束与神经外膜均断离,神经干完全破坏,失去其连续性。

五、临床诊断标准

(一)病史

了解疾病和损伤的病史。

(二)症状、体征

根据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反射功能障碍及继发功能障碍等表现进行判断。

(三)辅助检查

根据神经电生理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提供诊断依据。

六、临床治疗

老年周围神经病损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疾病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和促进神经再生药物治疗。神经营养药物有维生素B 1 、维生素B 12 、ATP、辅酶A等。促进神经再生的药物应用较多的是神经节苷脂和神经生长因子。

对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神经探查术、神经缝合术、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术和肌腱移位术等。

七、康复评定

(一)运动功能评定

1.视诊

皮肤是否完整,肌肉有无肿胀和萎缩,肢体有无畸形,步态和姿势有无异常。

2.肢体围度

测量肢体周径。

3.肌力

通过徒手肌力检查法(manual muscle test,MMT),评定肌肉力量。

4.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测量关节活动范围,了解关节受限情况。

5.运动功能恢复等级评定

由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把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分为 6级(表3-3-1)。

表3-3-1 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评定表

(二)感觉功能评定

1.感觉检查

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皮肤图形辨别觉、实体觉、位置觉、神经干叩击试验等。

2.感觉功能恢复评定

对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的分级评定表进行评定(表3-3-2)。

表3-3-2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感觉功能恢复评定表

(三)反射检查

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等。

(四)自主神经检查

1.卧立试验

患者平卧位数1min脉搏,起立再数1min脉搏数,由卧位到立位脉搏增加10~12次为交感神经兴奋增强。

2.体位变换试验

体位变换试验包括卧立反射试验和立卧反射试验。

3.竖毛反射

将冰块置于患者颈后或腋窝,数秒钟后可见竖毛肌收缩,毛囊处隆起,根据竖毛反射障碍的部位来判断交感神经功能。

(五)电生理评定

电生理学检查对于周围神经病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判断病损的部位、范围、性质、程度以及预后等。

1.直流感应电

直流感应电可正确反映周围神经损伤的程度,通过间断直流电和感应电刺激神经、肌肉,根据兴奋阈值,收缩形态和极性反应来判断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强度-时间曲线

是一种测定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电诊断方法,能比较精确、定量地测定组织的兴奋性。引起组织兴奋的电刺激,与电流强度及刺激时间均有关,用坐标表示,并连成线,即为强度-时间曲线,以此来判断肌肉为完全失神经支配、部分失神经支配及正常神经支配,并可反映神经有否再生。

3.肌电图检查

可判断失神经的范围与程度以及神经再生的情况。周围神经完全损伤早期,其所支配肌肉可完全没有电位活动。2~4周后,可出现失神经的纤颤电位和正向电位,由于神经损伤后的变性、坏死需经过一定时间,失神经表现往往在伤后3周左右才出现,故最好在伤后3周进行肌电图检查。神经再生后,纤颤电位和正向电位逐渐消失,出现新生电位。

4.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可以测定刺激所产生的神经传导动作电位波幅和末梢潜伏期,以末梢潜伏期除以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为轴索损害。

5.体感诱发电位

对常规肌电图难以查出的病变可做出诊断。灵敏度高、定量估计病变、定位测定传导通路、重复性好。

八、康复治疗

(一)康复治疗原则

康复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肢体功能、防治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所要遵循康复治疗原则如下。

1.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

2.采取综合的康复治疗手段。

3.积极防治并发症,避免继发功能障碍。

4.劳逸结合,保证医疗安全。

5.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患者主动治疗的意识。

(二)康复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前后的康复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术前应进行功能训练及理疗,尽量恢复关节活动范围,为手术及术后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术后可依据不同的手术,选择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1)神经缝合术后:

神经缝合术后局部外固定4~6周。在固定期间即应进行被固定关节周围肌肉的静力性收缩及对瘫痪或肌力减弱的肌肉进行电刺激。而固定部位以外的关节,尽可能做全关节范围内的主动或被动运动。未受损或不全瘫痪的肌肉则应进行主动收缩。局部固定去除后,进行被固定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动作要轻柔,缓慢增加关节活动幅度,以防止过度牵拉缝合的神经。必要时可行关节功能牵引,但要注意关节活动范围的扩大速度不宜过快,同时还要加强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力量训练。

(2)神经松解术后:

神经松解术后应及早开始康复治疗。术后第二天即可进行缓慢而温柔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并利用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瘢痕形成。创口基本愈合后,应重点进行肌力训练及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3)神经移植术后:

术后需训练重新建立的神经移植后的运动模式。并可采用助力运动、肌电生物反馈等方法,反复进行功能训练活动,逐渐建立运动的协调性,恢复运动的协调功能。

(4)肌腱移位术后:

肌腱移位术前要加强待移位肌腱部位肌力训练,术后注意防止粘连。术后可通过物理因子和主动、被动活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瘢痕形成,并进行重建运动协调的训练。

2.物理因子治疗
(1)电刺激疗法:

可防治肌肉萎缩、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应尽早进行电刺激治疗,同时配合肌肉主动和被动运动。

(2)温热疗法:

早期应用短波、微波透热疗法,有利于消除炎症、加快水肿吸收,促进神经再生。蜡疗、热敷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缓解粘连。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对外周刺激不敏感,故温度要适宜,防止烫伤。治疗部位机体内有金属固定物时,应避免用温热疗法。

(3)激光疗法:

氦-氖激光(10~20mW)或半导体激光(200~300mW)照射有消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照射部位为损伤部位或沿神经走向选取位照射,每部位照射5~10min。

(4)水疗法:

温水浸浴、气泡浴、漩涡浴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缓解粘连。水中运动,有利于防止肌肉挛缩、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运动能力。

3.运动疗法
(1)早期

1)肢体肿胀的处理:

可抬高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做轻柔的向心性按摩及被动活动等。

2)保持功能位:

利用体位摆放、矫形器、石膏托、夹板等方法将受累肢体各关节保持在功能位。

3)被动活动:

受累肢体各关节全范围各轴向的被动运动,每天至少1~2次,以保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防止挛缩畸形。被动活动时应注意:①只在无痛范围内进行;②在关节正常范围内进行;③运动速度要慢;④周围神经和肌腱缝合术后要在充分固定后进行。

4)主动活动:

神经损伤程度较轻,肌力在2~3级以上,可进行主动运动。注意运动量要适宜,特别是在神经创伤、神经和肌腱缝合术后要控制运动量。

5)防止肌萎缩,增强肌力:

肌力0~1级时,可采取按摩及被动运动等方法,防止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萎缩。肌力1~2级时,可进行助力运动等。肌力3~4级时,采用主动运动,如渐进性抗阻肌力训练、等速肌力训练等,同时进行速度、耐力、协调性与平衡性的训练。耐力训练采用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肌肉收缩次数等方法。

(2)恢复期

1)肌力训练:

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运动方法,肌力超过3级时,可进行抗阻练习,以争取肌力的最大恢复,但应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肌肉疲劳。同时也要注意速度、耐力、灵敏度、协调性与平衡性的训练。

2)促进感觉障碍的恢复:

通过综合训练促进大脑对感觉的再学习及再认识。感觉过敏者,可采用脱敏疗法,选用不同质地不同材料的物体如棉球、毛巾、毛刷、米粒、沙子等刺激敏感区,刺激量宜逐渐加大,使之逐渐产生适应性和耐受力。感觉丧失者,在促进神经再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感觉重建的方法。而感觉重建的方法是让患者肢体触摸或抓捏各种不同大小、形状和质地的物品来进行反复训练。其原则是由大物体到小物体,由简单物体到复杂物体,由粗糙质地到纤细质地,由单一类物体到混合物体。感觉训练不宜过长,过频,以每天训练10~15min为宜。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在进行上述训练的同时应注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洗漱、穿衣、取物、如厕、骑自行车、购物、去公园等,把训练内容转化为实用性训练。

4.作业治疗

根据功能障碍的部位及程度、肌力和耐力的检测结果,进行有关的作业治疗。作业疗法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作业活动达到治疗目的。作业活动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兴趣、能力和所要达到的治疗目的。采用作业活动有马赛克、编织、打字、木工、雕刻、缝纫、刺绣、泥塑、修理仪器、园艺等。治疗中不断增加训练的难度与时间,以增强肌肉的灵活性和耐力,同时要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相结合。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由于感觉障碍而引起机械摩擦性损伤。

5.心理治疗

老年周围神经病损的患者,常伴有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担心损伤后不能恢复、就诊的经济负担、损伤产生的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可表现有焦虑、抑郁、躁狂等。可采用医学教育、心理咨询、集体治疗、患者示范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也可通过有兴趣的作业治疗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治疗要注意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配合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6.传统康复治疗

主要指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治疗、推拿治疗、中药治疗等。

(1)针刺治疗:

根据患者损伤情况,局部选穴或循经取穴。目的是活血止痛,加强组织营养,消除炎症和水肿,减轻神经的损害,防止肌肉萎缩。

(2)推拿治疗:

以祛瘀消肿、通经活络为原则,推拿按摩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和软组织粘连,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推拿的手法要轻柔,强力的按摩对软瘫的肌肉多有不利,长时间的按摩不利于肌肉萎缩的防治。推拿的选穴方法可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

(3)其他治疗:

中药、艾灸、火罐等也有助于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

(三)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

1.臂丛神经损伤康复
(1)临床表现:

臂丛神经损伤较常见,上肢的过度牵拉、锁骨和第一肋骨骨折、肩关节脱位、锁骨上窝外伤、刀刺伤、颈部手术药物使用不当、放射等均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可分为根性损伤、干性损伤、束性损伤和全臂丛损伤四类。

1)神经根损伤:

可分为上臂丛神经损伤(C5~7)和下臂丛神经损伤(C8~T1)。上臂丛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肩不能上举,肘不能屈曲,屈腕肌力减弱,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萎缩,前臂旋前障碍,手指活动正常。下臂丛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手功能障碍或丧失,手内部肌肉全部萎缩,有爪形手、扁平手畸形,前臂及手尺侧感觉缺失,可出现患侧Horner征。

2)神经干损伤:

可分为神经上干(C5,6)、中干(C7)、和下干(C8~T1)损伤。上干损伤临床表现与上臂丛损伤相似。中干损伤短期内伸肌群肌力减弱外,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下干损伤表现与下臂丛损伤相似。

3)神经束损伤:

外侧束损伤表现为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胸前神经麻痹。内侧束损伤可出现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胸前内侧神经麻痹。后束损伤出现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桡神经麻痹。

4)全臂丛神经损伤:

可表现为整个上肢呈弛缓性麻痹,上肢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上肢除了臂内侧尚有部分感觉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肌腱反射消失。肢体远端肿胀,可出现Horner综合征。

(2)康复治疗

1)消炎止痛:

可采用短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照射、低中频电疗、磁疗、干扰电疗、电针、超声波、半导体激光等物理因子治疗,达到消炎、减轻水肿、止痛的目的。疼痛严重者可采取颈交感神经节封闭或臂丛神经封闭的方法。对顽固性疼痛可行手术治疗。

2)促进神经再生及修复:

可选用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维生素B 1 、维生素B 12 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再生及修复。

3)感觉恢复训练:

感觉过敏的可采取脱敏疗法,感觉丧失则需进行感觉重建训练。感觉训练方法让患者触摸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体会不同的感觉,逐渐提高其分辨能力。

4)提高肌力:

肌力在3级以下时,可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提高肌肉力量。也可以通过被动活动、主动助力运动提高肌力、防治肌肉萎缩。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进行抗阻运动。对肌力难以提高的患者,可考虑行肌腱移位术、肌腱重建术等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相应功能训练。

5)防治并发症:

重点是防治软组织粘连和关节挛缩。方法有物理因子治疗、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和矫形器的使用等。

6)心理治疗:

臂丛神经损伤后,对肢体功能影响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患者是极其痛苦的。因此,要注意患者心理状态的把握和调整,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引导患者进行治疗。

2.腋神经损伤康复
(1)临床表现:

腋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肩关节骨折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肩后部的撞击伤、腋杖使用不当等。临床表现为上肢外展困难、外旋无力、三角肌萎缩、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2)康复治疗

1)提高肌力:

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抗阻外展运动、电刺激等提高肌力,特别是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

2)感觉恢复训练:

主要是利用毛刷、冷热刺激等方法,提高损伤部位的感觉功能。

3)促进神经再生:

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药物等促进神经再生。

4)防治并发症:

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内收及内旋挛缩,可用肩吊带防止肱骨头下方脱位。

3.桡神经损伤康复
(1)临床表现:

在上肢周围神经中,桡神经是较容易损伤的。损伤的原因有肱骨干骨折、腋杖压迫、桡骨颈骨折等。临床表现依据不同部位而不同。肘下损伤时,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拇指不能桡侧外展,不能伸直各掌指关节。肘上损伤时,除以上特征外,还有肱桡肌萎缩。而损伤于腋部时,尚有肘关节不能伸直的症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手背桡侧半皮肤感觉减退。

(2)康复治疗

1)早期治疗:

康复治疗原则是消除炎症及水肿,防止肢体挛缩畸形,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再生。具体方法有:①患肢功能位的摆放:有水肿时将患肢抬高,保持良好肢体位置,必要时可用夹板或矫形器将患肢固定在功能位;②被动运动:损伤早期肢体麻痹后即应进行被动运动或按摩。但要注意麻痹肌不能过度伸展,不宜使肌肉过度疲劳;③物理因子治疗:可采用超短波、微波、水疗等方法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肌肉的营养状态。

2)恢复期治疗:

康复治疗原则是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肌力,促进神经再生。具体方法有①物理因子治疗:通过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等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收缩力;②作业疗法:通过作业活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力的协调性和耐力;③矫形器的使用:损伤于上臂者,应采用外展支架,手部也可用外展矫形器,使指关节伸展、拇指外展。利用伸腕夹板预防腕关节伸腕挛缩。

4.尺神经损伤康复
(1)临床表现:

尺神经损伤的原因有颈肋、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腕部切割伤及肱骨尺神经沟处骨质增生等造成创伤性尺神经炎等。临床表现为环、小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呈爪状畸形。不能在屈曲掌指关节的同时伸直指间关节。不能向尺侧屈腕及屈曲小指远侧指关节。各手指不能内收外展,手指内收力量减弱。骨间肌及小鱼际肌群萎缩,小指与拇指对捏障碍。腕部损伤时,手掌面尺侧一指半皮肤感觉消失。肘部损伤时,尚有手背尺侧半皮肤感觉消失。

(2)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原则同桡神经损伤。可使用关节折曲板,保持掌指关节屈曲到45°,以防止第四、五指掌指关节过伸畸形。也可配戴弹簧手夹板,使屈曲的手指处于伸展位,保证蚓状肌处于良好位置。重点训练的内容是手指分开、并拢和伸展运动;用手指夹物体,先夹较大较厚的物体,逐渐夹较薄的物体如扑克牌、纸张;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第四、五指与拇指的对掌抓捏动作、球状抓握、圆柱状抓握与放松等。

5.正中神经损伤康复
(1)临床表现:

正中神经损伤的原因有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锐器损伤、腕管综合征、月状骨脱位等。损伤于腕部时,拇指不能对掌及掌侧外展,鱼际肌萎缩。损伤于肘部时,除以上特点,还有拇指示指不能屈曲,中指屈曲障碍,前臂屈肌萎缩。手掌面桡侧3指半皮肤感觉减退。正中神经损伤后可出现灼性神经痛。

(2)康复治疗

1)保持功能位:

使用矫形器保持受累关节处于功能位。

2)支具下功能训练:

使用对指长夹板以支撑腕关节,进行拮抗肌被动运动。如果为不全麻痹则使用对指短夹板进行手指的伸展及抓握练习。

3)提高肌力:

肌力在3级以下时,应加强肌力训练。当手指肌力恢复到3级时,应指导患者多做手的精细动作训练,同时注意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结合。

4)感觉训练:

由于正中神经损伤后不仅影响屈拇指、屈指及对掌功能,而且实体感丧失对手的功能有很大影响,恢复感觉功能十分重要。可以让患者触摸各种不同大小、形状、质地的物体,先在直视下完成,然后闭眼完成,使患者逐渐能辨认不同的物体。对感觉过敏,采用脱敏治疗,要求多使用敏感区,对敏感区进行自我按摩,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刺激敏感区等。指导保护感觉障碍区,不要用患手去触摸危险的物体,防止发生烫伤、刺伤等。

6.坐骨神经损伤康复
(1)临床表现:

坐骨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是椎间盘突出、脊椎骨折脱位、腰椎滑脱,其他原因有髋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骶骨及髂骨骨折等。坐骨神经损伤可出现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小腿后肌群肌肉瘫痪,足及足趾运动完全消失,呈“跨阈步态”。小腿外侧感觉障碍或出现疼痛,足底感觉丧失,跟腱反射消失。

(2)康复治疗

1)原发病损治疗:

应及时处理上述原发病损。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经过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针灸、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采取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2)神经营养治疗:

通过神经肌肉功能电刺激、神经营养药等,加强神经营养,帮助神经恢复。

3)提高肌力:

3级以下肌力可采用主动运动、电刺激、神经生物反馈的方法提高肌力。3级以上肌力可增加抗阻运动,同时进行提高肌肉耐力训练。

4)感觉训练:

对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可采取药物、物理因子、感觉训练等方法,综合地进行治疗。

5)止痛:

综合应用中药、西药、物理因子等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封闭或手术治疗。

7.腓总神经损伤康复
(1)临床表现:

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有腓骨小头骨折、腓骨颈骨折、小腿石膏固定过紧、胫腓关节后脱位等。临床表现为足和足趾不能背伸,足不能外展,足下垂并转向内侧而成为马蹄内翻足,足趾亦下垂。小腿前外侧及足背面感觉减退。

(2)康复治疗:

神经营养治疗、肌力训练、感觉训练等方法同坐骨神经损伤康复。此外,应注意以下两点。

1)手术:

对神经断裂者,应尽早手术缝合。对神经损伤后不能恢复者,可行肌腱移植术。

2)矫形器的使用:

可使用支具使踝关节保持于90°,防止足内翻。同时做踝背伸及足趾伸展的运动训练,以提高疗效。

九、康复护理

针对老年周围神经病损,除了上述康复治疗措施,康复护理的作用不可忽视,其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体位护理

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和性质给予良好肢位摆放、保持肢体功能位。

(二)康复延伸治疗

根据康复治疗组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感觉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训练。

(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预防关节挛缩、骨质疏松、烫伤、摔伤等继发性功能障碍和继发损伤的护理。加强周围循环障碍、肢体肿胀、疼痛的预防和护理等。

(四)健康宣教

在做心理治疗的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教育患者不要用无感觉的部位去接触危险的物体,如运转中的机器、搬运重物。防止做饭、烧水、吸烟烫伤。对有感觉丧失的手、手指,应经常保持清洁、戴手套保护。若坐骨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应保护足底,特别是在穿鞋时,要防止足的磨损。预防无感觉区发生压迫性溃疡,观察固定的夹板或石膏是否存在问题。遇有不适,应立即去就诊。通过这些方式,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应对疾病。

十、预防

由于老年周围神经病损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和周围神经损伤两大部分,因此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干预及预防。

(一)一级预防

针对周围神经病,目的是防未病。老年周围神经疾病中,多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将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水平,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选用降血糖与调脂药物,并重视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并发症发生。

针对外伤等意外损伤所致的老年周围神经损伤,主要预防意外所致骨折。老年人视觉及本体感觉下降后,立位平衡能力差,易发生跌倒摔伤,应注意避免穿拖鞋,行走过程中多注意地面及周围情况,避免跌倒摔伤及撞伤。针对医源性损伤,包括药物注射性神经损伤、手术误伤等,需要严格执行相关医疗操作规范,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

(二)二级预防

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功能障碍。在周围神经病早期即通过电生理等手段进行筛查诊断,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和促进神经再生药物进行治疗。

(三)三级预防

目的是延缓病情发展、防止病残、改善生活质量。采取综合的康复治疗手段,积极防治并发症,避免继发功能障碍。

十一、预后

老年周围神经病损的预后与病因种类、病情严重程度、诊断时间、康复治疗开展时间、康复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由于存在原发病,且一般为多发性的神经损害,相对于一次性损伤的周围神经损伤预后相对较差。

(桑德春 卢利萍) 8fb5faGE9BpqIy75MpjiYI1qCyT4b8+VD8MK2jrkMzXolMNHpvWoEWSVi/D7B3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