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访:老坐地户讲述烟台街故事

面对当下“封闭式”的烟台街,想直接入户探访当年的老住户自然是不可能了。经过多方联系,在西岗区站北街道团结社区人员的帮助下,顺利约访到了已经动迁离开这些老建筑的三位老坐地户,戴关木、练芳文和牟忠贵,他们都是铁路老职工。在毗邻烟台街的社区办公室,三位老人已都是耄耋之年。一打开话匣子就难以刹住,烟台街往昔的一幕幕田园式生活图景,在这三位老人口音各异的叙述中,鲜活地展现开来。

戴关木老人谈起在烟台街的生活,略有些激动,话语中充满了对烟台街的无限留恋。20世纪60年代初期,作为铁路职工,戴关木被安排到烟台街居住,一住就是近50年。2010年11月,老人才搬离烟台街,难舍半个世纪的感情,老人就近租房居住,“离不开这一片”,每日守望烟台街建筑群的修葺和变化,把烟台街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刻在心底。

刚搬到烟台街的时候,戴关木说他很惊诧于这一片建筑的美,每栋房子都独立成院,都有一个单独的通道进出。尽管当时一栋二层的建筑,一共住了四五户人家,他那6平方米的家实在有些局促,但是并不影响这里职工住户的幸福感。二楼住人,一楼是公共厨房和厕所,邻里之间都是同事,没有陌生感,生活起来相互照应,亲切而方便。谁家做了好吃的,一楼人都能共享得到。

院内大树参天,修有花坛。喜鹊筑窝树上,清晨鸣叫,勾起人的喜悦心情。夏季,整个烟台街都花香怡人,树荫蔽日,混合炊灶油香,如若世外桃源。牟忠贵老人对此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每年三四月份槐花开放的时节,他门口的大槐树上挂满了白色的花朵,香气醉人。小孩子摘槐花来生食,妇女们打下来包包子,餐桌上另有一番风味。而根据历史考证,烟台街建设初始,只栽种了梧桐等树木,日本人进驻之后栽种了槐树。练芳文老人谈起,铁路职工入住烟台街之后,出于个人喜好,有的栽种了松树,有的栽种了柿子树、杏树,一时之间烟台街变成了一个百树园。夏夜时分,大家走出屋门,把草席子往树下一铺,沏上茶水,天南海北聊着,“可好可好的”。说起往日烟台街的情境时,老人们都带着小小骄傲的腔调。

不缺少“名人”驻足的小楼,曾留下多少过客的身影

俄风德风兼备的砖木混合建筑

绿叶掩映下的小楼,述说着往昔的故事

戴关木的房屋后来增大了面积,一双儿女在这里降生、成长,一住半个世纪。后来随着住户的需求增多,烟台街有限的房屋面积自然不够用了。从老人们相互之间的叙述中,逐渐可以勾勒出后期烟台街人丁兴旺的景象。因为“住”的需要,人们开始动脑筋,想办法扩容。盖小房成了烟台街新景,甚至有一处小房盖在了树下,把树围在了房屋的中间。这让人不禁想起《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那有趣却又令人心酸的小小“树屋”。再后来因为这里生活设施落后,一些老住户搬了出去,房屋租给外来务工者居住,人口的剧增使得烟台街的环境变得差了很多。再加上建筑已经历经百年,建筑结构为砖墙承重,无任何抗震措施,外部墙体老化严重,存在较大结构安全隐患,出于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目的,遵循“全部保留,修旧如旧”的原则,由大连一家房屋开发公司对烟台街老建筑进行开发改造。2011年4月,烟台街旧建筑保护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也被列为2012年市政府为民办的16件实事之一。老人们搬离了烟台街的老建筑,人走心不走,有的就近租住守望故地,有的即便搬远了也常回来看看,跟老邻居老朋友聚聚。谈及这里,几个老人略有伤感,甚至眼中能看到泛起的莹光。

如今的烟台街,翻新后的别墅式酒店已经开门纳客。

烟台街老建筑作为建城的原点,见证了大连开埠,在百年风雨洗礼中也一直静观大连城的历史变迁。未来的烟台街,作为大连市形成时间最早、风格最突出、艺术价值最高的历史街区,将成为大连新景,重新焕发文化活力,延续城市的历史印象,向世界展示“最大连”的风情!

文/王玲 U/ERWAPC1O+v7qD+HDwEmF1wE99XXyEgmF7TO/AYyTj9ez1O95g7IGpt8TqMkP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