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绿树掩映下的欧式建筑

开车沿解放路向南,在七七街的信号灯左拐,沿着这条单行路一直驶下去,当看到左侧的楼上有高高飘扬的国旗,这里就是市政协的新办公楼。

七七街两侧的建筑都不高,且都显出一些陈旧的感觉,有了一些历史的风韵。政协新楼在这里很突出,因为它的新和大气。穿越新楼而过,就看到了南山路125号——大连市政协老楼。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栋建筑先后为日本人会馆、日本税官官邸。1948年,旅大地委书记欧阳钦在此居住,市委书记处亦在此办公,现为大连市政协会馆。

如今,在周围大气磅礴的新式建筑中,这栋小楼已显式微。甚至,很多人找不到它的具体位置。

按照前面有说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的铜牌上的记述,面朝西北方向开门的政协老楼,建于1913年,建筑面积1057平方米,建筑造型灵巧、秀美,是大连现存不多的和风欧式花园建筑。

市政协副调研员王继学带领笔者穿过新楼的长廊,来到外围的走廊,从楼上的走廊向下看过去,那个掩映在绿树丛中、红顶、错落有致的建筑就是我们要找的南山路125号。

你很难想象,在喧闹的市中心位置,会有这样一个静谧的院落,院中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古树参天,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恬淡。“这大概是大连市直机关中,办公环境较好的地方了。”王继学领着我们在院中参观时,由衷地说。

政协会馆一角

南山路125号门是冲着西北方向的南山路开的,这很特别,中国的建筑很少有向着西北方向开门的。

笔者多方寻找资料,依然没有查到更多关于这栋小楼的建筑历史,甚至它的建筑年代都很模糊。设计师是谁,也无从知晓。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尽管我们无从考证它更确切的消息,但是,这栋小楼在建筑风格上的特点,还是可以解读一番。

从外观来看,这栋建筑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格,而走进去,又是地道的和风建筑。

从外观上看,是典型的欧式庭院式建筑,整个楼群顶部凹凸有致,错落非凡,东北角的外部使用金属质地的旋转楼梯,楼外的长廊采用汉白玉栏杆,雕琢得光滑圆润。一楼有一处拱门,圆拱的上端是大气的花朵,这些都是欧式的风格。而楼的外檐采用大檐的设计,有些像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其实在日本的建筑中,那些大檐的屋顶也是鉴真东渡时带过去的。

曾经,一楼作为餐饮服务的场所,二楼是包间,三楼是礼堂,经常接待婚宴和政协的大型活动。楼梯还是原来的木质楼梯,楼板都已经换过了。“大的结构没有变,但是一些小的房间都经过了重新装修,变动过了。”小窗小门,使用原色的木质和草质材料是日式建筑的特点,但是在楼里已经见不到这些了。

为什么20世纪初的建筑会有欧式的风格?笔者请教了王守昱老先生。王老先生1940年出生,一直生活在南山附近,他的父亲是大连解放后第一批建筑师,受家庭影响,他对大连建筑有一定研究。

王守昱说,在20世纪初,日本政府拿出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送本国的各行业人员到世界各地考察,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在这个时期,有大量的青年人考察学习回来后,在这片土地上施展,这让大连有了大量的外表欧式、内里日式的建筑。

笔者在一份资料上看到,日本著名建筑师大江宏说:“对于日本文化而言,如果真的是存在有什么特殊性的话,那就是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态度。这种特殊性使得日本在接受新的文明时显得并不是太困难。日本文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对新旧、内外等要素的兼容、并存的多重性,也正是在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通过反复的重叠转变,渐渐地构成了当代的日本文化。” 6vjlpIjiNcgjImy8XjPjfPo2hC6c3f5WzoiSC6Xhf45W6J/0jhpxYllcGpqSv/s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