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木偶篇
以物象人看傀儡

木偶,拿在孩子手里是一件玩具,由人操纵,在舞台上蹦蹦跳跳,有说有唱就是木偶戏。木偶艺术源于汉,兴于唐,是一种有着独特魅力的古老艺术,人们往往将它与平面偶人的平面艺术皮影戏相提并论。清初至大连解放前的几百年间,金州、复州等地区,每逢民俗活动时,庙会、集市上常出现一些操辽北、辽西口音的外地木偶班社撂地支起“杖头”(表演杖头木偶的道具),为熙熙攘攘的人群演出神话剧或古装历史剧,当地百姓祖祖辈辈在这种氛围中耳濡目染。大连解放时,曾有人在旅顺龙王塘演出新木偶剧《兄妹开荒》。在民间,一些百姓有兴致时常舞弄由自己制作的小指偶、小布袋偶,后来这种形式又多出现在幼儿园、小学里,被当成联欢演出或者做游戏时的小节目,给孩子们带去许多欢乐。木偶戏表演气氛很是活跃,大连人把它称为“葫芦头戏”。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连陆续引进了不少辽西木偶剧目,在技艺上同辽西木偶戏有着渊源关系。大连地区可查到的木偶戏传承人是教师出身的林乐鹏,他曾去北京师从辽西木偶戏第二代传承人、中国木偶艺术剧团木偶制作艺术家索万金,也曾组建了大连市沙河口区玉华小学木偶剧组,最盛时期人员达60多人,演出达百余场。

大连木偶戏具有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及舞台音乐等多重性。

大连木偶戏造型艺术将雕塑、绘画和表演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时,着重于人物形象本身的刻画,表现人物本身的形貌特征和思想品格。木偶是被人操纵表演的戏具,种类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杆式木偶等。

木偶艺人在传授表演技艺 大连市群众艺术馆资料

大连的杖头木偶一般身高是2尺到3尺,由偶头、胸腔、命杆、双臂、双手、手杆组成,是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和两根手杆进行表演的。手杆也叫侧杆,与木偶的双手连接。手杆放在衣服外的杖头木偶叫外操纵杖头木偶,手杆放在衣服里的杖头木偶叫内操纵杖头木偶。大连的杖头木偶多为外操纵杖头木偶,也有少量的内操纵杖头木偶。命杆也称主杆,上端与木偶头相连,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直把式命杆,命杆的通体都是直的,这种结构适合表演戏曲人物;另一种是弯把式命杆,命杆的下端是手枪把式手柄,便于表演者托举,可减轻手的疲劳,食指和拇指操纵转动装置,可使木偶头自由转向,做出低头、仰脸、左右歪头的仿生动作,这种结构适合表演舞蹈动作等。

大连的布袋木偶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布袋木偶躯干上口连接木偶头,左右上角连接木偶双手,布袋前片下端连接双腿。表演者手伸到布袋之中,食指插在木偶的空腔里,中指、拇指伸到木偶左右袖管中,直接操纵双手,动作敏捷、准确、丰富。近些年来,为了丰富布袋木偶手臂的动作,改进了布袋木偶的结构,给木偶的双手装上手杆,类似杖头木偶的手杆,演员通过捻动手杆,可以做出很多动作。大连的布袋木偶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携带方便,易于普及推广,尤其擅长演动物,《三只鸡》、《鸭子和狼》、《青蛙与盒子》等都是布袋木偶戏,非常受少年儿童欢迎。

大连的铁枝木偶身高90厘米,制作材料与杖头木偶的相同,结构与杖头木偶的不同,需要三人同时操作一个木偶,演员站到木偶身后表演,第一个演员操纵木偶的头杆和股杆来完成木偶头与身躯的动作,第二个演员操纵木偶的双手杆,第三个演员操纵木偶的双脚杆。这种铁枝木偶戏不需在舞台上设帷幕,能够完整地表现木偶的全身形体动作,木偶戏《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丽莎就是铁枝木偶。

大连木偶戏通过演员操纵木偶表演人物,并赋予故事情节,表现手段丰富,既是一种真实的模仿性艺术,又是一种虚构夸张性艺术。长期以来,木偶表演艺人们以惊人的操纵木偶功力,高度模仿、再现并塑造了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擅长表现演员在舞台上难以表现的生命,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擅长表演科幻的、幽默的以及夸张的故事情节,这是木偶戏的特殊魅力所在。

木偶的表演艺术就是赋予木偶灵魂,需要木偶演员本身具备多方面的表演才能,如歌舞、话剧、戏曲、杂技、曲艺等,还需要演员有高度准确的模仿能力。

木偶表演各种特定动作还需做替身木偶,神话木偶剧《通天河》中孙悟空要完成喷火、舞棍、翻身、飞跃等动作,这些动作都是由替身木偶来完成的。

由于木偶戏具有以物象人的特殊形式,故大多需将操纵者遮挡起来,从而决定了木偶戏舞台有特殊的结构。

除铁枝木偶以外,其他木偶的表演都是演员把木偶举过头顶表演,所以,舞台上要立一道帷幕遮挡演员,帷幕的大小由木偶的大小决定,常规用的帷幕长6米至8米,高1.6米至1.7米。舞台上的布景安装1.65米的高脚,舞台设置边幕、沿幕、天幕、帷幕等,景区设置网景、纱幕、推景、转景、吊景等,组成轻便灵活、具有框式结构的多功能的木偶戏舞台,以适应多种表演形式的木偶戏。

大连木偶戏借鉴国内外其他艺术之长,不断改进和发展舞台美术的各种表现手段,使之成为综合性的艺术。木偶戏舞台采用多种现代材料,同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把声、光、电脑技术方法运用于木偶戏中,雨、风、闪电、云等效果灯具,聚光灯、追光灯等照明灯具及种种色光的运用,不仅营造了舞台气氛,而且天时变幻也得到充分渲染。

20世纪80年代是大连木偶艺术的鼎盛期,相继成立了大连市西岗区文化馆青年木偶剧团、大连虎滩乐园木偶剧团,举办了多期木偶制作、导演、表演和剧本创作培训班,对全市160余名幼教教师进行了布袋木偶、杖头木偶的技艺传授。1995年,西岗区举办首届少儿木偶艺术节,辽宁省文化厅向西岗区颁发了“辽宁省少年儿童木偶艺术活动基地”铜匾。自1984年以来,大连木偶戏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映,屡屡获奖,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大连木偶成为辽宁木偶的希望。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连木偶戏演出入不敷出,后继乏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传承和发扬大连木偶艺术,大连市群众艺术馆于2005年在瓦房店益平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大连市群众艺术馆群艺木偶皮影剧团,该剧团自编自演,活跃在大连城乡和辽宁省内外,创作和排练表演的节目曾在国际木偶节上获奖。他们将木偶技艺与皮影技艺和现代舞台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创作和表演了许多精湛的木偶剧目,使大连木偶戏焕发出新的生机,有望再现往日的辉煌。 jfjFXRpjij/idQYYNh6m15lGnSKrYSh/xGb+1LXD38hcFUfzQUYdxTWPTEsA0b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