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我是地道的北京人,从小便听着我那姓爱新觉罗的姥姥讲述老北京的故事。我父亲爱好收藏字画、玉石瓷器、古典家具等,每当他兴趣盎然地解读某一器物的由来和历史背景时,我都听得津津有味。

我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并有幸在童年时见过很多手工艺人制作艺术品,感受过匠人淡泊名利、对传统手工艺充满了敬畏、穷尽一生去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那种执着、谦卑、热爱和传承的信念震撼了我。我相信,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艺术启蒙。

在我的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越发意识到,当下对儿童进行美育,尤其是对传统手工艺的深度解析和传授似乎很难。很多美术机构还在浅显地做一些常见的蜡染、扎染、古法造纸等,孩子和家长在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的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

我曾在某教育机构见过老师组织孩子们做活动,主题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蓝晒画”。

听完,我惊了,因为这位老师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知识。蓝晒的确是古老的工艺,有近200年的历史,但那是从国外传过来的影印技术。不能说看起来是蓝底白色图案,看着像中国的蓝染,就说它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吧?而蓝染,又分蜡染、扎染、镂空印花……要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谁会愿意去深入研究呢?谁又愿意带着孩子去手工作坊或某个画乡,去亲眼看一看制作过程呢?

不只是孩子,有很多问题连成年人都可能说不清楚:泥塑和陶塑有什么不同?景泰蓝和烧蓝看起来是不是很像?掐丝珐琅和花丝镶嵌如何区分?都是在石头上做文章,为什么有的叫石刻线画,有的叫画像石,有的叫石雕,有的叫石刻?还有,有的工艺其实是一个总称,有的则只是其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有些工艺明明看起来很像,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技艺和原理。

在一些景区,常会有售卖传统手工艺商品的店铺,但又有几个商家能给游客讲清楚这些工艺的精髓呢?

艺术品与商品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商品是追求低成本、快速、批量生产的;而艺术品则需要匠人耐得住寂寞,对艺术怀有敬畏之心,悉心地一镌一刻。

如今,市场上需要的已不再是专供宫廷的不计成本的精品,尽管精品尚在,但小众且高端。普罗大众更期待短平快,父母也渴望立竿见影的教育,在这种浮躁的背景下,孩子本就对传统手工艺的知识欠缺,再加上看到繁复的工序会更加不耐烦。那么,传统手工艺是否还能继续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更要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和匠人精神。

这也是我写这本《可爱手艺》的初心——希望孩子们用简单易得的材料,模拟某一种工艺,将某个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画或手工的制作中。

书中介绍了100种中国古风手作,它们均源于传统手工艺,并由此衍生了100种儿童创意美术。根据不同类别,本书分为九个部分,并按照难易程度排序。让孩子尝试粘、贴、捏、剪、染、缝、写、画等丰富多彩的美工形式,每个手工都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演变出各式各样新的创意。

对于每种手作,书中不仅介绍了其特点和背后的故事,还介绍了与其有关的谜语、诗词、典籍记载、文学作品等。

在每种手作的最后,都设置了“写给父母和老师的话”专栏,我会引导父母和老师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心,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创新,并在玩耍中渗透审美教育,也为亲子和师生之间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

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让孩子们在古风手作的制作中感受美、体验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了解和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了不起的传统手工艺,提高文化素养和美学素养,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YJIOkQxCk8/fjmoekfEASXFcwNS55Z0EpFDkbUfrdtBeYVEF+7ktx09PGHHq2C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