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惩罚只会让孩子更反叛

屋里似乎太安静了,妈妈觉得有些诧异,于是决定走进去看看。结果,她看到两岁半的亚历克斯又在忙着往马桶里塞卫生纸。由于亚历克斯总是用卫生纸堵塞马桶,妈妈已经打过他好几次屁股了。妈妈气得大吼:“还要我打你多少次你才肯听话?”她抓过亚历克斯,脱下他的裤子,打了他的屁股。可到了晚上,爸爸发现马桶又堵上了。

为什么被打了那么多次屁股,亚历克斯还要这样做?是因为他太小了不懂事吗?不,并非如此。亚历克斯清楚地知道他在做什么,他是在故意重复这种不当的行为。当然,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动机。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看到,父母越是说:“不行!你不许做!”他越用这种行为来回击父母:“我要让你们看看,我就是要做!偏要做!”

如果惩罚能让亚历克斯不再往马桶里塞卫生纸,那么惩罚他一次就应该见效了。可是,为什么打了他很多次都没有用呢?是哪里不对呢?

在第1章中,我们谈论过社会环境的变化,民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在社会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既然民主意味着平等,父母就不可能再继续扮演“权威”的角色了。权威意味着一个人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和力量。可是,在平等的关系中,谁也不能拥有这样的“权威”。如今,靠权力和力量支配别人的做法,必须由平等的理念和方式所取代,并产生同化的作用。

惩罚和奖赏,是权威至上的专制社会制度中的做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享有支配地位的权威人物掌握着奖罚的特权,决定了谁应该得到奖赏,谁应该受到惩罚。而且,由于专制社会制度牢牢建立在权威至上的社会基础上,权威至上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看到这一切,就会期待自己长大以后也能成为拥有这种特权的人。如今,整个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孩子获得了与成年人平等的社会地位 ,而成年人不再享有高人一等的优越地位,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权威也随之消失。不论我们是否承认,孩子对此都心知肚明。在他们眼中,我们不再拥有居高临下的权威。

我们必须认识到,试图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徒劳之举。再多的惩罚也不会让孩子永远地服从。现在的孩子即使受到惩罚,也要捍卫他们的“权利”。困惑而又手足无措的父母们,误以为惩罚能起作用,殊不知他们已经不可能凭借这种方式管教孩子。惩罚顶多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当父母再三使用这种方式时,就会明显地看到惩罚是无效的。

惩罚只会促使孩子滋生出更强烈的反叛意识和反抗行为。例如上述故事中年幼的亚历克斯,在两岁半的年纪就已经开始走上反抗之路。 D4hEnONAUjboKMBOs2rwH3CmsUeJhUWV/M0O1da7NcNceTYC6A0tbYOqQWdweH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