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庭位置,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

外在环境的第二个因素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家庭中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像北斗七星中每颗星星都有一定的相对位置一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图”。在相互的交往与影响中,每个人都发展出不同的特质。一个人在家庭中的位置,就是他所担当的角色,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相处模式,也会影响每个兄弟姐妹的不同性格特质。

当家庭中有了第一个婴儿,就产生了复杂的家庭关系。妈妈的角色不同于妻子的角色;爸爸的角色也不同于丈夫的角色。小宝宝的出现为夫妻关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个新生儿是这对夫妻此时唯一的孩子,从他的视角看家庭关系,和从父母的视角看家庭关系略有不同。婴儿处于“接受方”,接受来自父母的关注;而父母则处于“给予方”,把他们的关注倾注给家中此时唯一的孩子。由于母亲身份的特殊性,妈妈给予孩子的关注往往是最多的。于是,在这三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明确的“接受”与“给予”的互动模式。有时候可能是一位家长跟孩子站在同一边,共同对抗另一位家长。这样的“同盟”通常是由小婴儿发起,并通过他的行为影响父母。

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原有的三人组合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小皇帝”突然失去了“皇冠”,他的“宝座”被新加入的成员“篡夺”了,而且爸爸妈妈似乎以某种方式允许了这样的“篡位”行为。他原有的位置没了,现在必须根据新的情况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家庭位置结构发生的变化,使得原来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受到了影响。由于新生儿的加入,两个孩子中的老大必须重新确立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与此同时,新加入的老二也会注意到自己占据了家中“小宝宝”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的意义,已经不同于当初的第一个小宝宝了,因为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哥哥或者姐姐。

当第三个孩子来临时,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位置和意义会再次发生变化。妈妈和爸爸现在成了三个孩子的父母。老大的“宝座”曾经遭遇过“废黜”,现在轮到老二的“宝座”也被“废黜”了。第二个孩子会发现他变成了“夹心饼干”,上面有老大,下面有老幺。随着每一个新生儿的诞生,家庭位置都会呈现出新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模式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个性不尽相同的原因,尽管他们仍然有一家人的共同特性。我认为,两个不同家庭中的老大,比同一家庭中的老大与老二之间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随着家庭位置的不断变化,每个孩子都以各自的方式寻找自己的位置。就像人们通常会认为邻居家的草坪长得更好一样,孩子往往也会认为别人的位置比自己的更好。对老大来说,老二便是一个威胁。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孩子在遇到困境时会调整他的内在环境,老大或者选择放弃,或者想办法弥补,也就是通过格外努力来保持他的优越地位,至少是在某些方面的优越地位。老二看待老大的视角也是如此,他很讨厌老大占据优越地位,因此要么决定想办法超越老大,要么决定放弃。孩子们对自己排行重要性的认识,完全取决于他们对家庭位置的看法以及对所在位置意义的诠释。因此,并非所有家庭中的老大都会努力保持领先地位。根据不同家庭对“位置”理解的不同,每个家庭的位置结构也就各不相同。孩子在年幼时做出的各种抉择,往往会影响他的一生。由于大多数家庭成员之间都会竞相攀比,因此老大跟老二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格外激烈,从而促使两个孩子各自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经常通过一个孩子来刺激另一个孩子,从而激励两个孩子都更加努力,那么两个孩子间的这种反向发展倾向就会更加明显。两个孩子不但不会更加努力超越对方的优势,反而会更加明确地让出已经被对方占据优势的领域,俯首认输。也就是说,如果老大已经在某方面找到优势,老二便会认为那个领域已经被老大“攻占”,他会寻找完全相反的方向来发展。

我们来举例说明“家庭位置”对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影响。 YfoWJuf5DH7Vi7v4/21yDvOoz75YWZqyc5WeLU1VfeGmM+9nArRe073hl3Q1iroV



孩子的行为方向,取决于家庭位置

A先生和太太都接受过大学教育,他们都是积极、聪颖、充满活力且颇有学术成就的杰出人物。当老大帕蒂出生时,他们格外开心,自然而然地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都令他们欢欣鼓舞。当十个半月大的帕蒂迈出她人生中的第一步时,太太感到无比骄傲。帕蒂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已完成如厕训练。夫妻二人都为他们有这么一个聪明的宝宝而倍感欣喜。帕蒂也感受到了父母为她而骄傲,于是更加努力地表现自己。就在她刚满十四个月的时候,斯基珀出生了。似乎从一出生开始,弟弟就没有姐姐当初那么壮实。后来,他的体重总是有些偏低,出牙也比帕蒂要晚得多。爸爸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健壮的、充满“男子汉气概”的儿子,可斯基珀的状况却令他担心和苦恼。与此同时,帕蒂也在观察家中的情况。随着斯基珀渐渐长大,她注意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是,斯基珀的存在毕竟是一种威胁和阻碍。她该怎样做才能牢牢占据已有的位置呢?当然,帕蒂不会做推理和思考,她只是隐约感觉到家中氛围的变化,并且在潜意识中做出决定。她觉察到爸爸对这个身体弱小的儿子感到失望,于是更加努力地积极表现自己。每当斯基珀有一点儿进步时,帕蒂就会感到恐慌,她觉得自己也要做出些新的成就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永远跑在斯基珀的前面,否则她的地位就会被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帕蒂越发努力,一心要满足父母对她的所有期望,以确保自己永远比斯基珀赢得父母更多的关注。渐渐地,帕蒂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自己必须永远当第一,做最出色的那个人。她还发现了阻止斯基珀赶上自己的办法,那就是贬低他的能力,挫败他的勇气。

与此同时,斯基珀也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似乎总是达不到父母对他的期望。他也觉察到了姐姐的聪明伶俐,而且恼怒她总是那么有能力。他也做了不少努力,可心里总觉得自己会失败。于是,从很早开始他就对自己没有多少信心,容易放弃。渐渐地,他也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自己也许不会有什么出息。每当妈妈或爸爸对他说:“帕蒂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能做得到!你为什么不能做到呢?”他就会感到一阵绝望和对帕蒂的怨恨。他并没有因为父母的批评而更加努力,相反,他接受了父母的批评,认定这些都证明他的确就是一个没有多大出息的人。

随着一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到这一步,我们不难看出,斯基珀已经不可能对帕蒂构成任何威胁了,因为帕蒂已经通过“更加努力地取得更高成就”的方式,解决掉这个威胁。斯基珀降临到这个家庭时,他要面对的外在环境与帕蒂有所不同。虽然还是面对高成就、高标准的父母,但是,斯基珀前面已经有了一个能满足父母高要求的姐姐。身体天生不够强健的斯基珀衡量了自己的处境,感到自己似乎面临着无法跨越的障碍,于是变得气馁消极,认定自己不太可能通过取得更多成就来抢夺姐姐的地位。那么他的位置在哪里呢?父母确实很在乎他的能力不足,也算是一直围着他转——惩罚他、逼迫他、警告他。父母对他的笨手笨脚没了耐心,而他的对策就是哭了又哭,而这一哭又让父母为他感到难过,于是,他赢得了更多的关注。既然如此,那么这就是他给自己找到的位置。

帕蒂长到三岁零三个月大的时候,凯茜出生了。帕蒂当即意识到她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而且还是个女孩子。如今她的人生阅历已大大增加,自然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婴儿有多么无能无助。于是她热心地帮助妈妈照顾这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家伙,表现得特别能干。但是,随着凯茜渐渐长大,学到越来越多的本事,帕蒂又变得警觉起来。此时,“家中位置”再次发生了变化。帕蒂需要保证自己永远领先于两个后来者。无论是弟弟妹妹中的哪一个人取得任何新的成就,都足以威胁到唯有她才是最能干的人这一地位。每当弟弟妹妹取得的成就获得父母的认可时,帕蒂都会心生怨恨。可是,只要她表露出“嫉妒”,就会遭到父母的训斥。为了不让嫉妒成为她的缺点,她开始学习伪装自己。

凯茜的到来,在斯基珀眼中,则是家里又多了一个聪明女孩,这让他对自己本就黯淡无光的前景更加灰心。虽然他是唯一的男孩子,但这并没给他带来什么优势,毕竟很多方面他不像是个真正的男子汉。现在他成了一个“夹心饼干”,更糟糕的是,被夹在中间的他还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既不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又不是一个强壮的男孩。每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他都免不了要大哭。家中每个人都嫌弃他是个“小哭包”。于是他更加畏缩不前,对人和事情都很冷漠。他和帕蒂在一起玩的时候要比跟凯茜多些,只不过他从来都是听令于姐姐,任凭帕蒂指使。

凯茜可爱又迷人,在整个婴儿时期她一直是家人关注的焦点,足足有四个人整天围着她转。随着她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她觉察到父母对“成就”的要求颇高,意识到帕蒂在这方面已经遥遥领先,也看出来斯基珀似乎从来没法“达标”。最重要的是,她看到帕蒂和斯基珀都常常受到责骂。帕蒂因为老是乱发脾气而挨骂(这是她对父母过于关注弟弟妹妹的报复行为),而斯基珀则因为不肯用心、遇事只会哭泣而挨骂。等到凯茜长到两岁时,她发觉自己可以做家中那个快乐而且知足的“乖孩子”。于是,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帕蒂六岁半开始上学,她因为是个好学生,也是妈妈的好帮手而信心十足,这时亚琳出生了。虽然亚琳对帕蒂来说是一个威胁,不过帕蒂这次并不太在意,毕竟她现在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了。只不过她还是认为,最安全的做法是尽力让这个小宝宝永远只当小宝宝。随着时光的流逝,每当妈妈让帕蒂“帮助”亚琳时,帕蒂很乐意帮助什么都不会做的亚琳;但是,当妈妈让帕蒂教亚琳学习如何系鞋带时,帕蒂就没那么积极了。她一边假装很认真地教亚琳系鞋带,一边想方设法让亚琳明白她是一个多么蠢笨的小孩子。斯基珀则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亚琳的存在,这不过是另一个女孩——又多了一个而已。妈妈经常说斯基珀似乎一直处于“迷糊”的状态。凯茜总是自己玩,表现得极具创造力,很少惹麻烦和挨骂。她既不在哪一方面表现得特别出色,又不招人讨厌。亚琳则一直是家中的“小宝宝”,享受着全家人更多的关注。

于是,当亚琳三岁的时候,家庭位置的结构就变成了这样:成就高标准也高、仍充满活力的父母;帕蒂九岁半,一个又聪明又能干的孩子,学习特别好,而且认定她必须一直当第一才能保持“特别能干”的定位;斯基珀八岁半,身体弱,手脚笨,做事容易气馁,他认为唯有占据让别人怜惜心疼的“小哭包”位置才有价值;凯茜六岁,夹在中间,既不是长姐也不是长兄,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快乐知足的“乖孩子”,循规蹈矩,但并不在意自己有多少成就;三岁的亚琳,可爱但笨笨的“小宝宝”。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和角色,都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

毋庸置疑,并非所有生了四个孩子的家庭都会朝向这样的模式发展。上述所举的例子仅仅是这个家庭中的情形而已。换一个不同的家庭,很可能老大不那么突出而老二却超越了他。比如,老大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而老二却很可爱,于是吸引了很多关注,从而让妹妹的光芒超过了姐姐。家庭位置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每个孩子怎样诠释自己面临的内在环境、外在环境和可能的机会,以及他们进而做出的决定。我们上述所举的例子完全可能会变成另一幅画卷。假如帕蒂觉得父母的期望值对她来说过高,或者她觉得弟弟对她的威胁过大,那么她有可能决定不那么争强好胜,甚至干脆放弃;斯基珀有可能觉得他有了踏入“学习好”这片领域的希望,于是决定通过在学校获得出色的成绩来弥补他的体弱;凯茜也可能有不同的决定,她也许选择当一个身体健壮的“假小子”,甚至是家里的“捣蛋鬼”;而最小的亚琳则可能因此担当起家中“乖孩子”的角色。

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取决于他认定的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每个孩子的行为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其他孩子,同时,在其他孩子看来,对方在家庭中的位置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问题”,而如何应对这个“问题”,需要他根据对自己“定位”的理解、对对方行为的诠释来做出选择。假如他的诠释是错误的(实际上,这样的错误判断太多了),他的错误观念也就会因此形成。假如家长能意识到孩子的这些错误想法(不幸的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不甚了解),我们就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至于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我们将在本书的后几个章节加以讲解。 YfoWJuf5DH7Vi7v4/21yDvOoz75YWZqyc5WeLU1VfeGmM+9nArRe073hl3Q1ir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