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识别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是求助者在特定情境中的认知,是这个情境产生的具体想法,这种想法或认知是自动产生的,不是刻意思考的结果,亚伦·贝克把它叫作自动思维。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歪曲是所有心理问题的共同原因,要帮助求助者解决面临的心理问题就需要修正求助者的认知歪曲。我们知道修正认知歪曲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把求助者的认知找出来,才有可能进行修正。

针对特定情境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和社会功能受损后果的干预,咨询师首先需要做的是找出造成情绪和行为反应,并进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的认知(即自动思维)。由此可见,识别自动思维在心理咨询干预中非常重要:不能识别自动思维,我们就不能修正求助者的认知,认知歪曲得不到解决,心理问题也就无法处理。

识别自动思维的方法有情景再现、提问、情绪引导和认知歪曲归类等技术。这些技术分别应用在不同场合,在咨询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1.3.1 情景再现技术

自动思维阶段的会谈常常会涉及过去发生事情的讨论,一旦过去的事件被列入议程,咨询师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后,就需要具体化和概念化,确定在那个特定情境中求助者的自动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具体内容。

由于这件事已过了些日子,咨询师与求助者讨论当时的自动思维时,求助者很可能无法报告,往往会表示“想不起来了”或“没有想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就可以应用情景再现技术。

情境再现技术就是求助者通过冥想的方式在头脑中再现事件发生的情境、想法、情绪体验、行为反应和整个事件过程。在再现过程中,求助者重新经历,并且再次体验了当时的情绪,觉察了当时的自动思维。有这样的再次体验,求助者就很容易报告自动思维和情绪了。

有一位20来岁男求助者向咨询师报告说自己在公厕小便时会感到非常紧张,咨询师询问他感到紧张时在想什么,他说不知道自己当时在想什么。咨询师决定应用情景再现技术,便询问了当时的情境和整个事件过程。咨询师了解清楚后,就应用冥想方式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回到当时的情景,寻找自动思维。

咨询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做几个深呼吸,我们通过想象的方式回到当时的情境。想象到了就点点头。

求助者:(照做,点头)。

咨询师:你能报告周围的情形吗?

求助者:公厕在高速公路休息区,里面进进出出的人很多,进门左手边是小号槽,右手边是大号坑位。大号坑位没有门,蹲在里面的人能够看见前面上小号的人。

咨询师:描述得很仔细,你在什么位置?

求助者:我挑了最里面的一个小号槽,这个位置不容易被人注意到。

咨询师:想象你已经在那个位置站立了,已经做好小号的准备,等待紧张的情绪出来。

求助者:我已经感到紧张了。

咨询师:紧张情绪是怎样出来的呢?

求助者:我在这里站了好一会儿,身边比我后进来的人都已经结束离开了,而我还没有尿出来。

咨询师:你觉察到自己的紧张了,你在这一刻头脑里想的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尿不出来,身边的人会觉得我不正常,生理有问题。

咨询师:你是想到“身边的人会觉得你不正常,生理有问题”后感到紧张的吗?

求助者:应该是的,我刚进来的时候,没感到紧张。

咨询师:好的,我们找到了你当时的自动思维,现在请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结束刚才的冥想,几次深呼吸后,睁开眼睛回到现实中。

通过情境再现咨询师和求助者发现,引发求助者紧张的是求助者的被评价体验,他觉得“身边的人会觉得我不正常,生理有问题”,这个自动思维引发了紧张的情绪体验。

1.3.2 提问技术

识别求助者的自动思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问,询问求助者在特定情境中的想法是什么。这里有三个层次的提问方式供参考。

第一个层次的提问就是开放式提问,直接询问求助者在特定情境中在想什么。比如,一个初中生说自己一上学就感到心烦,但他又说不清楚让他心烦的具体情境和自动思维,这时咨询师提问:“昨天(也就是周五)上午数学老师讲课时你感到心烦吗?”求助者回答说:“是的。”接着咨询师就用开放式提问来识别自动思维:“数学老师讲课的时候,你感到心烦,这个时候你想到什么?”求助者想了想,回答说:“听不懂课,老师又不让玩,自己无所事事。”

第二个层次的提问是给出自动思维选项的提问方式。虽然开放式提问最省事,但咨询师经常发现这样的提问得不到答案,求助者往往回答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咨询师共情后了解求助者在这种情境中可能会有什么自动思维,然后把这些可能的自动思维说出一项或多项,让求助者选择,以此激发出求助者的自动思维来。

有一个学生在班上被老师公开表扬,说她的学习进步显著,并鼓励大家向她学习,当时这个学生体验到尴尬情绪。她的自动思维是什么呢?咨询师可以设身处地地想如果自己处于那种情境会是什么情绪?比如,感到高兴,因为自己被老师肯定和表扬;感到后悔,因为超过朋友了,会惹朋友不高兴;感到不安,因为怕被同学们嫉妒。

有了这样的可能情绪和自动思维的思考,咨询师就可以应用提供选项的提问方式来询问求助者:“在老师表扬你,号召大家向你学习的时候,你当时的想法是怕被同学们嫉妒,还是会惹得自己的朋友不高兴,或者是其他呢?”经过咨询师对两种可能的想法进行提示,求助者报告说自己感到尴尬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学习并不好,虽然有进步,但排名还是落后,老师表扬自己实际上却让大家注意到自己糟糕的排名。”

咨询师设身处地地思考,可能会猜到求助者的情绪源于什么自动思维,也可能猜不到。这不要紧,只要咨询师给出自动思维的选项,可能就会引出求助者的自动思维。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咨询师没有设想到尴尬情绪的自动思维内容是什么,但经过咨询师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自动思维的提示,求助者开始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想法了。

如果通过上述两种方式都不能得到自动思维,我们可以用第三种提问方式——“三问法”,这种提问方式就是针对这种情境向求助者问三个问题:

●怎么回事?

●意味着什么?

●会怎么样?

为什么通过提问这三个问题可以得到自动思维呢?这是因为自动思维是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是个体关于情境的解释、分析和推论。这三个问题概括了求助者在特定情境中可能的自动思维方向。当我们问“怎么回事”时候,就是询问求助者对情境的解释,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询问“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往往涉及情境的影响,特别是对自我或周围人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对自我(或他人)的评价;询问“会怎么样”时,关乎对事情未来发展的预期,影响这个事情发展的远期结局。

有个硕士研究生前来我的心理机构求助,他求助的问题是自己的拖延症,主要表现为对撰写论文的拖延。咨询师询问他:“想到要从事与论文相关的工作的时候,你的情绪体验是什么?”他回答说:“焦虑。”咨询师接着问他在想什么,他说:“我只是体验到焦虑,其他啥也没想。”咨询师决定用三问法来了解其自动思维。

咨询师:(了解背景资料)想到要从事与论文相关的工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空背景呢?

求助者:我们正处于毕业论文的准备时期,三个月后要提交论文。大家都在准备论文,每天起床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查资料写论文。

咨询师:(具体化)你能举个例子,在某个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你想到要从事与论文相关的工作时感到焦虑吗?

求助者:这样的情形很常见,几乎天天都是如此。我吃完早餐,便到学校图书馆去学习,也就是去准备论文。我找好座位坐下来,打开笔记本电脑,准备开始论文工作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焦虑。

咨询师:(第一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求助者:我没有思路,也没有写论文的状态。

咨询师:(第二问)现在没思路没状态,但论文要在三个月后上交,这意味着什么呢?

求助者:我写出来的论文的质量可能会不高。

咨询师:(第三问)如果是这样,又会怎么样呢?

求助者:论文质量不高,就可能导致论文无法通过盲审,也就没法参加答辩,自然也就无法毕业了。

咨询师:(确认引发焦虑的自动思维)让你感到焦虑最直接的想法是什么呢?是没思路没状态,还是觉得自己写出来的论文的质量不高,甚至是无法通过盲审,没法毕业呢?

求助者:没思路没状态。

求助者的自动思维通过三问,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没思路没状态,在最后期限前勉强完成的论文的质量不高,可能导致论文无法通过盲审,进而无法毕业。”鉴于论文质量不高无法通过盲审和没法毕业等问题是未来的事情,我们需要处理的是与当前情境直接相关的,引发焦虑情绪的自动思维,因此,干预的重点可以聚焦在“没思路没状态”上面。

在特定情境中,求助者可能不具有三个方面的自动思维内容,而是有一个或两个方面内容,对于某个提问没有答案也是正常的。

1.3.3 情绪引导技术

在认知行为疗法模型中,情绪是由自动思维引起的,即想法决定情绪(这里的情绪实际上是情绪反应,它是对特定情境的反应)。事实上,情绪也可以引发认知(即自动思维),不过这个时候的情绪,不是情绪反应,而是情境,是引发某个自动思维的情境。

情绪引发认知,这在焦虑障碍患者身上表现得最为典型。

有一位广泛性焦虑患者,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在她的意识中,焦虑就意味着警报,有危险存在,需要自己提高警惕,严加防范。一天晚上她和老公一起,看一部热门电视剧,她看得非常投入。突然间她意识到自己有些焦虑,手心出汗,呼吸有些紧促,这让她感到不安,一定是有些什么不好的事情可能会发生,于是她的头脑就像雷达一样360度地扫描有没有什么潜藏的危险。

她站起来走进厨房,察看灶上是不是正在开火烧开水,而自己忘了关火,结果发现没有开火烧水。她巡视厨房四周,看到煤气阀没有关闭,她顺手把它关闭了,她瞬间感到的焦虑就下降了。在她看来警报解除,情绪恢复平静,于是她回到客厅继续看电视剧。

这位患者看电视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自动思维,只是在她体验到焦虑的时候,产生了有什么危险可能发生的自动思维,这样的想法让她更加不安,在这种情绪驱动下,她开始行动,去寻找危险源并加以处理。

求助者往往会在觉察自己的生理变化(如呼吸、心跳和肌肉紧张)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如焦虑、恐惧、悲伤),一旦出现某种情绪,求助者就需要对这种情绪体验做出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或“意味着什么”,这个解释实际上就是情绪引发的自动思维。

情绪引导技术是在求助者体验到某种情绪的时候,询问这个情绪(属于情境性质)所引发的自动思维内容的做法。应用情绪引导技术,咨询师首先要确定的是求助者体验到的情绪名称,然后询问这种情绪让他产生了什么样的自动思维。

一位求助者因恐惧黑夜而前来咨询中心求助。心理咨询师与其讨论担忧黑夜里会发生什么令她恐惧的内容,她说担心有坏人闯入等情形。说完自己担心的内容后,她又补充道,其实我知道这些担心的事情也不太会发生,但我就是恐惧黑夜。咨询师应用情绪引导技术开展会谈。

咨询师:你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体验到对黑夜的恐惧呢?

求助者:下午,上午一般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咨询师:你是怎样知道自己恐惧的呢?

求助者:注意到自己肌肉紧张的时候,比如,不由自主地握紧拳头,走路轻手轻脚等。

咨询师:(确定引发恐惧情绪的情境)当你感到恐惧的时候,你发现周围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恐惧吗?

求助者:这个时候我可能是在家里,也可能在单位里,周围没有让我感到恐惧的地方。

咨询师:(情绪引导自动思维)当你体验到恐惧情绪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

求助者:(自动思维)担心发生一些不好事情,我就想到晚上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咨询师:(识别情绪反应)当你这么想,你的恐惧情绪变得怎样?

求助者:感到更加恐惧了。

咨询师:通过刚才的会谈,我们发现你觉得夜晚有危险,是因为你体验到恐惧情绪之后,对恐惧情绪的解释导致的,恐惧情绪让你觉得夜晚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求助者:是这样的。

咨询师:假如整个下午你都感到心情愉悦,你还会认为晚上将发生不好的事情吗?

求助者:应该不会。

咨询师:由此可见,体验到的情绪不同,你的自动思维就是不同的,你的自动思维并不是对真实情境的反应,而是对情绪的解释。

求助者:有道理。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情绪引导技术,是为了了解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引发了怎样的自动思维,更重要的是让求助者认识到其自动思维是对情绪的解释,而不是在现实世界真的面临危险或糟糕的事情。上面这位恐惧黑夜的患者,理性上知道自己不用担心黑夜,但她在体验到恐惧的情绪后,就认为夜晚是有危险的,这个自动思维是对恐惧情绪的解释,一旦她体验到的情绪是愉快时,就没有这样的自动思维了。

心理咨询师使用提问技术识别自动思维的时候,也常常询问求助者体验到某种情绪的时候在想什么,这种提问方式和情绪引导技术有何不同呢?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实际上是情境,在提问技术中,我们是在确认某情境的情绪体验之后,询问自动思维,而在情绪引导技术中,情绪体验本身就是情境。

比如,上面这位患者体验到恐惧的时候,我们确定在周围环境中有让他感到恐惧的对象;比如蟑螂,蟑螂的存在就是情境,恐惧就是情绪反应,这个时候提问体验到恐惧的时候在想什么,其自动思维就是关于蟑螂令人恶心之类的内容。

在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周围环境并没有引发她感到恐惧的对象,也就是说缺乏引发恐惧反应的情境,这个时候恐惧情绪本身就是情境了,针对恐惧体验的提问,就成为情绪引导了。

1.3.4 认知歪曲归类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专家发现,引发求助者负性情绪的自动思维,是歪曲的,是对现实情境的歪曲。求助者的这些认知歪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认知行为疗法专家对自动思维的认知歪曲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了常见的一些认知歪曲类型。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我们在识别出求助者的自动思维后,常常会给求助者介绍认知歪曲及其类型,把求助者的自动思维归类到某种或多个认知歪曲类型中。这样做可以加深求助者对其自动思维是否歪曲的认识,帮其意识到既然自动思维属于特定的认知歪曲类型,想必自己的自动思维也是有问题的。

我们以前面这位恐惧黑夜的个案为例说明认知歪曲归类技术的应用。从前面的对话我们已经知道求助者恐惧情绪体验引发了“晚上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的自动思维。应用认知歪曲归类技术,咨询师就需要把她的自动思维归到一种或多种认知歪曲类型中。要做到这一点,咨询师就需要对她解释认知歪曲概念,并说明每个认知歪曲内容的含义,必要时举例说明。

咨询师可以这样对求助者解释: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些想法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我们把这样的想法称作认知歪曲。心理咨询专家总结了常见的认知歪曲类型,你刚才的自动思维就属于情感推理的认知歪曲。情感推理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来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例如,我感到沮丧,所以我的婚姻不会幸福。”

咨询师向求助者解释认知歪曲的概念,并且指出求助者认知歪曲的类型后,给求助者介绍其他认知歪曲类型的含义和示例,帮助求助者对认知歪曲类型有更多的理解(见表1-5)。

以此为基础,求助者完成监控自动思维的家庭作业的时候,不仅要自己识别出自动思维,还要对自动思维进行归类,把它归到某个认知歪曲的类型中。另外,咨询会谈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完成横向概念化(确定情境、自动思维、情绪和行为内容)后,可以把自动思维归类到某个认知歪曲类型中。

表1-5 认知歪曲一览表

(续表) tR0CBiUYrhoEThSa4KbXzo3kP9PuKVIWOoPa/Q+Lkd6hPk7+6UTIde6usogtDgV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