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姥爷的字

东北称外公为“姥爷”。我的姥爷是读书人,早年做教师。后来时代变迁,他也曾经在政府工作一个月,因为厌恶世事纷争,他辞职回家,每日读书、写字、修缮古书,依靠儿女接济生活。

我的哥哥是外交官出身,他文章写得好,毛笔字写得也好,从小模仿姥爷的字体,一招一式,颇有几分神似。八年前,哥哥曾经写过一篇纪念姥爷的文章《又从花底叩禅关》,实在好看,让我回忆姥爷时不再敢落笔。现摘录哥哥的部分文字如下:

姥爷写得一手好字,在当时、当地很有名气。我上小学的时候,姥爷特意寄来一幅宋朱熹勉学诗。诗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那幅字就挂在我的房间里,爸爸还为其配了一副对联:“无事不调皮,有空就学习。”横批是:“学而不厌”。

姥爷的字遒媚秀逸,结体严整。小时候,我只认为姥爷的字与教科书上的字一样好看。后来学了书法,才逐渐领悟到,姥爷的字有赵孟頫的神韵。可能是从小受姥爷的字影响,后来,我的字竟和他老人家的字别无二致。姥爷去世后,我给老姨写过一封信,她未及开信,看到信封上的字便哭了起来,说:“爸爸已去世这么多年,今天又看到了他的字!”我心自明,我的字和姥爷的字不过形似而已,在神态上却相去甚远。功夫不到,怨得了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姥爷上我们家串门。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老人家。爸爸给了他五十块钱,说是作为零用。但那五十块钱,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一日,天色将晚,我们都在等姥爷回家吃饭,可一直不见他的踪影。在门前伫立良久的妈妈,忽见一人在暮色中艰难挪步,近前一看,原来是姥爷扛着令人咋舌的一大捆书回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脸上却现出志得意满的神情。他说几乎逛遍了市内的书店,许多书舍不得丢下,越积越多,直到口袋里仅剩坐三站公共汽车的钱。下车后,又步行了二里多地回家。可谓“家贫不惜买书钱”,也是“君子固穷”的原因吧。

后来发生运动,为我父母的事情,有外调人员几经周折,找到姥爷的家。一个曾经努力回避尘世喧嚣的老人,却终难躲过那铺天盖地的暴风雨。半年之内,外调人员三次“光顾”,一次次折磨着老人脆弱的神经,几个月后,他老人家就归去道山了!姥爷去世后,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亲友们发出同样的感慨,那就是一辈子酷爱书画的姥爷,竟然没有留下一幅作品。姥姥说,在第一次外调人员离开后,姥爷就开始焚烧他的书籍和书画作品,他说他不能再给儿女们添麻烦了!

许多年过去,一谈到姥爷,大家还对没有留下他的墨迹而抱恨。忽然有一天,老爸似有所悟地说,他那里好像有一本多年前姥爷赠送的字帖,或许里面有他的墨迹。老爸将书找出,递给我。字帖的外封是锦缎的,已经残破不堪,封面的题款也已不见了。翻看内文,恰是赵子昂(孟頫)《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的诗稿拓本。翻至卷尾,空白处果然有姥爷抄录的一首诗。诗曰:“踏遍溪桥路几弯,又从花底叩禅关。寒塘细雨三分水,斜日春城一角山。尚有树知前代事,更无人有老僧闲。寻诗倘遇云林社,先哲风流不可攀。”落款为:“右录粟香随笔诗一首,时在一九六〇年七月二十七日(印章)。”这是清末民初诗人金武祥在他的《粟香随笔》中所作。细细品来,颇有避世参禅的味道。 xZsiEI3EaTElKyVA32TLr9i0XT2DwVPE+uCg9Pv2cFmiwrJ+ti6LsTmsL4jcKB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