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另类阅读

回顾一生读书,我得到的结论:只要热爱,阅读的趣味就会一直相随。此时,我想起三段早年的读书故事。

一是遍览诸子百家,我最喜欢哪一家呢?答案是儒家。为什么?因为我自幼成长在“批孔”的环境中。写批判文章,需要读孔子的书,那时我看的《论语》是老爸的书,中华书局《〈论语〉批注》(一九七四年),作者是北大哲学系一九七〇年级工农兵学员。后来我做一辈子出版,时常感叹,除去政治内容,在职业与技术角度看,这本书编得真好。比如我非常喜欢此书最后的三个附录,其中有《春秋形势略图》《古今地名对照表》《〈论语〉主要名词索引》和《〈论语〉主要人名索引》。记得上山下乡时,生产队组织批判“克己复礼”,领导问:“谁能尽快将《论语》中提到的关于礼教的句子整理出来?”我说:“我能。”我马上就从《〈论语〉批注》索引中,找到“礼与好古”条目,共四十七条,当即抄下来奉上。还有,当时我们几位好读书的青年人,最喜欢聚在一起,对说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名言,比如你说“君子怀德”,他对“小人怀土”;你说“君子喻于义”,他对“小人喻于利”等。我每每能够取胜,除了记忆力,那部书的索引也帮了大忙。

二是遍览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或十大名著,我最喜欢哪一部呢?答案是《水浒传》。为什么?因为“评《水浒》运动”。早年偷读老爸的绣像本《水浒传》是七十一回版,全书写到“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就结束了。后来因为大批判需要,社会上出现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前传本、后传本等各种版本,让我一阵疯读,那种痴迷与影响,令我终生难忘。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还在文章《孤灯童趣读书梦》中写道:“那时我不知道《水浒传》还有其他的版本,因此深信那一百〇八位英雄是不死的。后来社会上风行的‘评《水浒》运动’,使我蓦然听说还有百回本与百二十回本,阅罢不禁潸然泪下,它们打破了我儿时构建的精神公理,不死的英雄死了!至今我还常常骂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从此决不再读那书。”

三是我十几岁时无书可读,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只有几家报纸、电台,时事传播渠道很少。那么我们一家人是如何获得更多的阅读渠道呢?有一个渠道:传单,或曰免费小报。我记得我们买菜的地方,除了前文提到的小白楼,还有一个更热闹的去处,叫“北行”,马路两旁都是卖菜的。那里也是撒传单者的集散地,有在汽车上撒传单的,有骑自行车撒传单的,也有人走到人群中,突然撒一把传单,大家一阵哄抢。爸妈让我去买菜,拎着一个大菜筐,见到传单就抢,各种颜色的,每天带回一大摞,哥哥姐姐们也会带一些回家。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分着传阅那一大摞传单,从中了解真真假假的“国家大事”,读罢还要议论一番。有一天,我突然觉得撒传单很有趣,让别人去抢多有满足感啊?就在家中把自己的作业本撕开,叠成传单的样式,有几十张,放到菜筐里,走到人群中突然撒向天空,然后转身就跑。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一阵哄抢,打开一看知道上当了,开始连骂带找我,我早已经跑得老远。后来我也经常抢到假冒的传单。

还有一次老爸给我一元钱,让我去北行买菜,顺道抢一些传单。我来到菜市场,看到许多人排着长队,把刚刚出版的一组五张“祖国山河一片红”照片请回家,我一时激动,花了六毛钱请回一套。结果菜没买够,晚上做不了饭,老爸无奈地看着我,也不敢说什么。 jh/fKZNSUmxFIFHJPUi1wzuXXhbQnXnxykNcUgKHwwesc425ZcITM6hfSjTEuk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