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营筑宁远

当时形势: 广宁兵败后,明朝内部对辽西布局出现重大分歧,王在晋主张在八里铺筑城,孙承宗、袁崇焕主张营筑宁远城。

大 事 件: 营筑宁远城。

主要人物:孙承宗、袁崇焕、王在晋。

结  局:宁远城历时两年修筑完成。

影  响:宁远城成为直至明亡八旗军长期难以逾越的屏障,和明军进图恢复的基地。

袁 崇 焕:

主要事迹:营筑宁远城;闻父丧离任奔丧,至丰润奉旨回任。

主要活动区域:宁远。

遗迹、文物:宁远城。

广宁失守,明军大败,辽西之局,如何部署?明朝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主张在山海关外八里的地方即八里铺,再筑一座重城,御山海,保京师。佥事袁崇焕等则主张在山海关外200里的地方即宁远卫,修筑坚城,捍山海,卫京师。

王在晋,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兵部侍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署兵部事。当年三月,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后,以王在晋代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后著《三朝辽事实录》。王在晋主张消极防御的策略,即在山海关外,筑重城,捍关门,卫京师。王在晋的消极防御策略,受到袁崇焕的挑战。

袁崇焕进士出身,他性格特点是“敢走险路,敢担责任,敢犯上司,敢违圣颜”。袁崇焕对上司辽东经略王在晋,虽薄其无远略,却人微言轻,争辩不得,便将自己的意见奏告首辅叶向高。袁崇焕越级呈报犯了官场大忌,这既表现了他的勇敢,又反映了他的蛮劲。叶向高未明情况,不能决断;由天启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出关巡边,了解边情,决策方略。王在晋主张尽弃山海关外城池、台堡、土地、军民,退守山海关的消极防御兵略,遭到了巡边大学士孙承宗的批评。王在晋虽经孙承宗“推心告语,凡七昼夜”的规劝,仍固执己见,冥顽不化。孙承宗只好上奏朝廷,免王在晋辽东经略的职务,奏经旨准,自任督师。孙承宗上任后,采纳袁崇焕等人的建议,奏报关外防守方略——修宁远卫城,建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孙承宗、袁崇焕等在辽西建立山海关至锦州的关宁锦军事防线,阻遏后金军渡河西进,卫守关门,以固京师。

袁崇焕到山海关外,同兵部尚书、经略王在晋发生了军事防御方略的意见分歧。这件事情,不仅显示袁崇焕超人的胆略,而且影响袁崇焕人生的荣辱。事情由袁崇焕向首辅叶向高奏告经略王在晋开始。 85tH0as8KciXeMiK/WbJoVTgNSDaZkgm1xIRf98nMJiHGPQ1F+OH9xh7ksWfZu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