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则 《论语·学而篇》(1.2)

【原文】

有子 曰:“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①有子:姓有,名若,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因他的相貌很像孔子,所以在孔子死后,孔子的弟子们“相与共立为师”,就像跟随孔子学习一样跟随有若。在《论语》中,对孔子的弟子一般称字,只对有若、曾参、冉求等几位尊称为“子”。

②孝弟:孝,孝敬父母。弟,同“悌”(tì),敬爱兄长。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朱熹说:“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③未之有:即“未有之”的倒装,意思是没有这样的人。

④务本:务,致力。本,根本,基础。

⑤道:事物的基本道理。

【今译】

有子说:“一个人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却喜欢作乱,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事物的基本道理就产生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对读】

家室的友爱也有多种,但都是从父母同子女的友爱派生的。父母爱子女,是把他们当作自身的一部分。子女爱父母,是因为父母是他们存在的来源。父母更知道孩子是己之所出,孩子则对这点所知较浅。相比之下,生育者更把被生育者看作是属于自己的。被生育者则较少把生育者看作属于自己。因为,总是产品属于其制作者,正如牙齿、头发等属于它们的所有者,而制作者则不属于其产品,至少在程度上小得多。父母对子女的爱在时间上也更长久。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爱他们。孩子则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并理解了之后才爱父母。由此便可以明白,母亲何以对子女有更强烈的爱。父母爱孩子,是把他们当作自身(因为出于己身的就如同是与自身分离了的另一自身)。孩子爱父母,则是把他们当作自身的来源。兄弟间互爱,则是由于有共同的生命来源。这种共同的生命来源造成了他们的共同点。所以人们说,兄弟间是血脉相通,骨肉相连。所以,兄弟实际上是相互分离了的同一个存在。兄弟的友爱也由于共同的抚育和年龄相近而增长。因为,要是两人一般大,有共同的道德便是伙伴。所以兄弟的友爱与伙伴的友爱相似。叔伯兄弟以及其他亲属的感情都是从兄弟感情派生,因为他们出于同一祖先。而这种感情的强弱,也总是与同始祖相距之远近相应。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八卷),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74—275页

【阐释】

有子这段话强调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是儒家的立身之本。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人,是不会犯上作乱的;君子修身致力于根本的东西;仁爱的根本是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儒家的伦理观主要建立在家庭、血缘和家族上,“孝老爱亲”是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是儒家仁学的基础。

而在古希腊哲人的理解中,在东方伦理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孝悌之道并不存在于他们追求的至高的善德中,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客观的类似于某种契约和必然性的东西,例如父母与孩子可以类比成产品制作者和产品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爱也由此推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乏对血缘的承认,但那绝非认识西方父母、子女和兄弟间关系的关键所在,亚里士多德认为兄弟的友爱与伙伴的友爱相似。很重要的一点是,亚里士多德并不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子女对父母的爱归根结底是一种善和优越的爱。与儒家相类似的,大概仅存在于承认父母、子女和兄弟之间的爱是其他情感的基础,其他情感均派生于此。

由此可见,相较西方文化,基于血缘关系的孝德文化在东方文化中更为强烈。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古希腊社会以城邦为主,城邦之间互相孤立,缺少交流。第二,古希腊不以农业为主,还有从事畜牧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业的。第三,古罗马接受了古希腊文化影响。第四,古希腊、古罗马经过几次社会大动荡之后,宗族关系被切断,强调亲情较少。不像中国幅员辽阔,土地相对肥沃,世代扎根为农,两千多年来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宗族关系源远流长,亲情浓厚。在农业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任很大部分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家庭不仅是生产的基础单位,而且家庭中以父子关系为核心,逐渐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孝德至上观念。

【例说】

例一:罗素曾经就孝道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人一样注重孝道,但随着社会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家族关系逐渐淡漠。结合你的观察,谈谈你的观点。

思路提示:可以对孝的传统观念进行追根溯源,结合其当代意义进行观点阐释。

例二:当今社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显然已经不似古时,但这能够说明孝悌观念的淡化和消失吗,还是说孝悌在当下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转换了表现形式?谈谈你的体会。

思路提示:可以结合例一与自己的切身经历,言之成理即可。 ngyx0KPxGd6E/4/NHhx5SuT4QkGMS2n2El0NfzeR2F2rgQJCrstYB7P4Tfd8Si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