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则 《论语·阳货篇》(17.6)

【原文】

子张 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注释】

①子张:姓颛孙,名师,子张是他的字,陈国人;孔子的弟子,小孔子四十八岁。

②任:任之以事。

【今译】

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是仁了。”

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美德?”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可以赢得众人的心,诚信就能被人任用,勤敏就会取得成功,慈惠就可以差使别人。”

【对读】

苏格拉底:其次,让我们考察一下灵魂的善:它们是节制,正义,勇敢,敏悟,强记,豪爽,以及如此等等吗?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而像这样一些不是知识,而是别一类的东西,是有时有益有时有害的;例如,勇敢而不谨慎,岂不只是一种莽撞?一个人若是没有理性,勇敢对他是有害的,但他若是有理性,这对他岂不就有益了?

美诺:对的。

苏格拉底:而对于节制和敏悟也同样可以这样说;不论什么东西,如果有理性地来学来做,就是有益的,但若没有理性地来做,它们就是有害的?

美诺:很对。

苏格拉底:而一般地说,灵魂所企图或承受的一切,如果在智慧的指导之下,结局就是幸福;但如果在愚蠢的指导之下,则结局就相反。

美诺:这似乎是对的。

——[古希腊]柏拉图著,《美诺》,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63—166页

【阐释】

孔子向子张讲了仁的五个具体方面:“恭”即对人对事要庄重,“宽”即对人对事要宽厚,“信”即对人对事要诚信,“敏”即做事敏捷聪慧,“惠”即对人慈惠。强调的是,能行如此五者之人,便已同时符合了对仁者的外在要求和内在约束,因而能够达到不取辱、得人心、受任用、获成功、能差使人的目标和境界。

苏格拉底则列举了善的六个表现:节制,正义,勇敢,敏悟,强记,豪爽。他关注到了这些品质的中性特征,只有其被谨慎地运用时,才会成为美德,反之则是罪恶。因此这段论述强调了在践行“善”的过程中智慧和理性的重要作用。换言之,“善”最终以益还是害的面貌呈现,主要取决于由智慧的灵魂还是无知的灵魂来指导。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东方西方,仁与善这类核心精神的概念之下都存在具体化的阐述,即便侧重点略有差异,但对施行的强调并无不同。如何为之方为仁者,如何处之可达善道,这些是先哲关注的事情。

【例说】

例一:在中国当代外交中,孔子所言的“恭”“宽”“信”“敏”“惠”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彩,请你举例谈一谈。

思路提示:可结合我国当代外交理念进行阐述。

例二:当今,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谩骂拉踩的现象,有些甚至侵犯到个人隐私。这显然有违孔子提倡的“恭”“宽”“信”“敏”“惠”。对于此种现象,请你谈一谈看法。

思路提示:结合自身上网的经历进行阐述。 zdFqwcT2QgLxYD3tX3dzfjQ2yMQOD5JpiS/QGCgynRRT0T6YK1SVWp/adChtmx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