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五则 《论语·颜渊篇》(12.10)

【原文】

子张问崇 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 ,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祇以异’ 。”

【注释】

①崇:高,提高。

②徙义:顺从大义。徙,迁移。

③诚不以富,亦祇以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意思是说,你这样做,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恰是喜新厌旧,表达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不满情绪。这两句诗放在这里不好理解,与上下文关联不大。一般都认为是编排时错置。

【今译】

子张请教怎样提高道德修养和辨析迷惑。孔子说:“以忠诚守信为本,行为顺从大义,这就能提高道德修养了。爱一个人,希望他活着;厌恶一个人,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诗经》里说:‘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恰是喜新厌旧。’”

【对读】

……德性的种(即它们是适度,是品质),表明了德性使我们倾向于去做,并且按照逻各斯的要求去做,产生着德性的那些行为(以及德性是在我们能力以内的和出于意愿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81—82页

【阐释】

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你对他的情感不同,你对他的认识、理解、评判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孔子告诉子张,坚守基本原则,就不会被自己的情感左右,就能正确地认识、理解、评判人与事。基本原则是什么?是忠诚、守信、行义。

亚里士多德主张人应该按照逻各斯的要求,理性、智慧地思考,并顺应勇敢、节制、放纵、慷慨、大方、大度、温和、友善、诚实、机智、羞耻等具体德性,适度地认识、理解世界和他人。

【例说】

威廉·莎士比亚的《奥赛罗》讲述了威尼斯城邦雇用的将军奥赛罗,与贵族元老勃罗班修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但由于种族限制、奥赛罗地位卑下,婚事无法征得同意,于是他们秘密结婚。

奥赛罗手下的旗官伊阿古,一方面不满卡西奥被奥赛罗提拔为副将,一方面觊觎苔丝狄蒙娜的美貌,决心除掉奥赛罗。他除了向元老告密,还想方设法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关系,并制造卡西奥与苔丝狄蒙娜私通的假象和伪证。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怀疑和愤怒中亲手掐死了自己单纯、忠贞的妻子。当伊阿古的妻子揭穿谎言和骗局,奥赛罗得知真相后,悔恨莫及,拔剑自刎。

思考:如果奥赛罗保持客观、理智,坚持忠诚、守信、行义的原则,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思路提示:如果奥赛罗选择相信妻子苔丝狄蒙娜,并客观分析伊阿古提供的伪证,就不会因为伊阿古的挑拨,失去理智。随着时间的推移,伪证在奥赛罗的探察下会不攻自破。结局可能是,奥赛罗对伊阿古的认知逐渐清晰,从而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与妻子的感情更进一步。

如果奥赛罗在失去理智时,不被情感左右,还有守信、仁爱、行义之心,还忠诚于自己所信仰的德与善,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怀疑和愤怒,亲手掐死自己单纯、忠贞的妻子。如果他心存爱意和善意,正确认识妻子“有私情”这件事,结局可能是他和妻子分开,可能他会远走他乡,甚至可能是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选择原谅,但绝不会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结束妻子的生命,然后在得知真相后,拔剑自刎。 ngyx0KPxGd6E/4/NHhx5SuT4QkGMS2n2El0NfzeR2F2rgQJCrstYB7P4Tfd8Si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