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则 《论语·卫灵公篇》(15.32)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 在其中矣;学也,禄 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①馁(něi):饥饿。

②禄:做官的俸禄。

【今译】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而不谋求衣食。耕田,可能挨饿;学习,可能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不能行道,不担心贫穷。”

【对读】

苏格拉底:但是一定大家都清楚:我们用以学习的那个部分总是全力要想认识事物真理的,心灵的三个部分中它是最不关心钱财和荣誉的。

——[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权威全译本》(第九卷),郭斌和、张竹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370页

苏格拉底:因此我们可以有把握地作出结论:如果爱利和爱胜的欲望遵循知识和推理的引导,只选择和追求智慧所指向的快乐,那么它们所得到的快乐就会是它们所能得到的快乐中最真的快乐;并且,由于受到真所引导,因而也是它们自己固有的快乐,如果任何事物的最善都可以被说成最是自己的话……

——[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权威全译本》(第九卷),郭斌和、张竹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380页

【阐释】

《论语》这一则要与“志于道”联系起来理解。仁德之人思虑的是学道、行道,不是谋取衣食。仁德之人修身与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习道、践行道,即使能获取俸禄那也不是目的。如果只是谋取私利,哪怕去耕田,也可能挨饿。

哲学家(爱智者)是要认识真理,追求真理,用自己的所学实践哲学的,而不是关心钱财和荣誉。他们与爱利、爱胜的人不同,需要将自己这部分的欲望、激情放置于理性之下,从而达到灵魂的和谐,追求智慧、正义、勇敢、节制。

【例说】

例一:居里夫人用一生的信念和科学实践,赢得众多荣誉: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和2次诺贝尔奖。她原本可以尽情享受这些荣誉带来的名利。然而,她却将奖金馈赠给当时处于战争中的法国,资助科研事业发展,依然坚守在自己的科研阵地上。

例二:春秋时期,郑国的丞相子阳听别人说列子是一位贤士,但生活十分清贫,就派人送给列子数十车的谷子,列子再三拜谢但拒绝了。之后,列子的妻子捶胸顿足地埋怨他说:“听说有道之人的家室,生活都能安乐幸福,可现在我饿得面黄肌瘦。丞相让人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这岂不是命中注定要穷困一辈子吗?”列子笑着对妻子解释说:“我之所以拒收丞相的粮食,是因为丞相并不是自己真正了解我,而是听信了别人的话才给我送谷子。他也会因听信别人的话而怪罪于我,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况且,接受别人的供养,不为别人排忧解难,是不义;为丞相效命,可替他这种无道的人去牺牲,又哪里算是义呢?”列子追求自己所认为的道义,不为利动。贪婪之人则利字当头。 ngyx0KPxGd6E/4/NHhx5SuT4QkGMS2n2El0NfzeR2F2rgQJCrstYB7P4Tfd8Si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