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则 《论语·卫灵公篇》(15.40)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今译】

孔子说:“信仰不同,不互相商议。”

【对读】

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约翰福音》12:44—48

【阐释】

这里的“道”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打算、方法等,而是指一个人的根本信仰。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根本信仰不同,是不能强求与对方去谋划同一件事的,否则就会互相伤害。生活中确实是这样,人的信仰不同,主张不同,便很难说到一起。孔子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保持距离,不发生直接、正面的冲突。

《论语》中孔子阐述自己的观点,他很少批判、攻击别人的观点。如《论语·宪问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他并没有说老子“以德报怨”的不是,只是讲自己应该怎么做。这表明孔子是一个具有博大心胸的人。

《约翰福音》的片段文字中,耶稣说的话表明无论别人信不信他,他都不会审判,而是要拯救,并指出真正审判他们的是他所讲的道。

【例说】

例一:《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例二:请思考,当你和别人信仰的“道”不同,你会如何处理? ngyx0KPxGd6E/4/NHhx5SuT4QkGMS2n2El0NfzeR2F2rgQJCrstYB7P4Tfd8Si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