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则 《论语·卫灵公篇》(15.24)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

①其……乎:大概……吧。

【今译】

子贡请教孔子说:“有一个字可以用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对读】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马太福音》5:38—44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马太福音》7:12

【阐释】

“恕”就是不把自己不愿意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孔子认为这个“恕”字可以终身奉行。为什么?似乎它很容易做到。人都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愿意要的东西,那就推己及人,想到别人也会不愿意做、不愿意要,就不会强加于人了。但事实上要做到这个“恕”字并不容易。

《马太福音》的片段文字中对“恕”的阐释是:不仅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要无条件地爱所有人、饶恕所有人。

无论是东西方,还是古今,爱人容易,始终饶恕别人的错误却不易。人类爱和平很常见,饶恕挑衅与欺辱却不多见。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纷争,以及人类最高的冲突——战争了。

【例说】

例一:春秋时期,晋国有一名叫作李离的狱官,在审理案件时听信下属的一面之词导致一个犯人冤死。得知真相后,即使晋文公劝他“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他仍然坚持以死赎罪。他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宽恕别人,有时候其实是宽恕自己,放过自己,让自己心安。

例二:请你与父母、同学交流各自不喜欢的处事方式或行为,以及你们期待别人以何种态度、方式处理这些事情。据此写一篇随笔,题目自拟,谈谈你对“恕”的深切感受。

例三:西方先哲泰勒斯,言谈幽默并非常有哲理。曾有人问他:“怎样才能过着有哲理和正直的生活?”他回答:“不要做你讨厌别人做的事情。”有时候,讲再多的道理,可能还不如能让对方深切体会的情感更具有教育的力量。 ngyx0KPxGd6E/4/NHhx5SuT4QkGMS2n2El0NfzeR2F2rgQJCrstYB7P4Tfd8Si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