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七则 《论语·里仁篇》(4.25)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注释】

①邻:邻居。这里指伙伴。

【今译】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做)伙伴。”

【对读】

通过拒绝身体的罪恶使自己不受污染,以这种方式,我们有可能获得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为伴,得到纯洁无瑕的知识,亦即真理。

——[古希腊]柏拉图著,《柏拉图读本》,王晓朝编译,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阐释】

道德自有其价值,这种价值会被时间验证,孔子在这里所阐述的便是这个规律。讲道德、践行仁、守原则的人即便暂时孤单,也不会永久孤单,终究会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与真诚的赞誉,对道德的追求会将有德之人聚在一起。

柏拉图也说,在追寻真理的漫漫长路上,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先哲节制,从事理性的沉思,内心渴求真知和至善,他们不会贪恋眼前的快乐和物质利益而引起灵魂的纷扰,这样的人们总会走到一起,惺惺相惜,这也是他们理应得到的礼物。

【例说】

例一:“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史记·五帝本纪》)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便是“德不孤,必有邻”的完美示范。结合所能想到的例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思路提示:题干部分已给出一个“德不孤,必有邻”的合理例证,自行寻找其他例子,与此例共同解读即可。

例二:李白曾吟诵“古来圣贤皆寂寞”(《将进酒》),你觉得这和“德不孤,必有邻”矛盾吗?为什么?

思路提示:“寂寞”与“有邻”所指涉的时空范围并不是局限的,或可由此切入分析。 UqUtmecyokvbI405jCTh2hSckM2SmAMznuc3KhE7jd5RwR1vlUJplOP2lfGHDh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