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把一生贡献给哲学的人在临死前感到欢乐是很自然的,他会充满自信地认为当今生结束以后,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能发现最伟大的幸福。(苏格拉底)
——[古希腊]柏拉图著,《柏拉图读本》,王晓朝编译,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页
真正的哲学家为他们的信念而死,死亡对他们来说根本不足以引起恐慌。(苏格拉底)
——[古希腊]柏拉图著,《柏拉图读本》,王晓朝编译,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页
生命是宝贵的。儒家一贯珍视人的生命。作为一个有气节有仁德的人,他活着,就是要弘扬仁德;而一旦生命与仁德形成激烈的冲突,要求你必须做出抉择时,那宁可牺牲生命,也要成就仁德。这就是孔子这句话的要义。
古希腊哲人亦不惧死亡。当需要维护灵魂的完善时,他们全力以赴,哪怕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历史上的苏格拉底面对控告,拒绝逃跑,以身载道。色诺芬谈及苏格拉底之死,写道:“当时苏格拉底年事已高,即使那时不死,以后不久,他的生命仍然是要了结的;其次,他所失掉的只是所有的人都感到智力衰退的人生中最累赘的一段时期,而他所获得的则是:他显示了自己的精神力量;而且胜似任何人,他通过对于自己的案件所作的最真诚、最坦率和最正直的申诉赢得了光荣;并且最镇定、最勇敢地忍受了所判处的死刑。人们一致承认,直到目前为止,还想不起有任何比他更好的忍受了死的人……所有和他在一起的人都清楚地看出,苏格拉底生活得和以前的时候没有一点两样,其实,在这以前,人们对于他比任何人都生活得愉快而恬静就已经非常赞叹了。任何人怎么能死得比这更好?有什么样的死比这样最英勇的死更高尚呢?有什么样的死比这样最英勇的死更幸福呢?有什么样的死比最幸福的死更为神所喜爱呢?”(《回忆苏格拉底》)
这组对读正是东西方哲学家达观生死、气度超凡的人格写照。死亡对哲人来说是灵魂摆脱肉体的束缚,是一种解脱,真正的哲人不会贪生怕死,生命的意义在于灵魂的完善,即使肉身死去,得到净化的灵魂也终将不朽。
例一:历史上存在许许多多面对死亡举重若轻的仁人志士,请结合《史记·刺客列传》中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的事例,谈一谈你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理解。
思路提示:需研读《史记·刺客列传》,简述所选事例并进行分析,进而完成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阐述。
例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说:“人的存在的秘密并不仅仅在于活着,而是在于为什么活着。如果不能认准自己为什么活着,人就不愿意活着,与其留在世上,不如毁灭自己,哪怕他的周围尽是面包。”请你谈一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思路提示:可选择一些文章进行对照解读,例如《报任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