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0集
低调隐忍,明哲保身

1945年,57岁的杜月笙返回阔别8年之久的上海,霎时间门外排起了长队,每收到递进来的一张名片,杜月笙都希望是吴绍澍前来拜访,因为在他看来,就算不循师徒旧礼,吴绍澍现在是上海市副市长,也应该屈节下访,来拜会他这个劳苦功高的布衣国杼。可是吴绍澍一直都没有出现,这让杜月笙的心冰凉如水。

他这一辈子,最受不了别人的冷落,他打拼一生,就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他已经很成功了,但当遭遇寄望最高的弟子对自己的打击时,他丝毫无力承受。巨大的外在权势弥补不了他内心的脆弱,他始终是那个在高桥镇上惊惧、畏缩的无助少年。

他用了一辈子跟人抬杠,你越不尊重他,他就越要想办法赢得你的尊重。他一直做得很成功,所以始终无法接受失败的结果。

就这样,足足等了四天,杜月笙才终于等来了吴绍澍。

吴绍澍身穿笔挺的中山装,满脸肃杀,昂然走进来:“杜先生,鄙人今天前来,是奉市政当局之命,通知先生几件事。第一,上海光复,百废待兴,大小汉奸,终日惶惶。市党部有决议,任何人等,均不可对汉奸私相授受,为其脱罪。违此令者,严惩不贷。第二,日本虽然投降,但黑恶势力犹在,凡属青皮地痞、帮会莠氓,概与敌伪分子等同视待,不得授予任何官职。第三,敌伪资产由市党部统一收管,犯此禁者,以夺占敌产罪论处。”

听完吴绍澍的话,杜月笙惊得眼珠子险些掉到地上,他质问道:“绍澍,你说的是什么话?什么帮会莠氓,你忘了自己出自恒社?”

面对他的质疑,吴绍澍并不直接回答,只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道:“吴某尚有要事在身,告辞。”说罢,转身走出大门。

杜月笙满脸忧伤地望着空荡荡的门外,他自问待吴绍澍不薄,可为何吴绍澍连自己这个老师都不认了?

顾嘉棠在一边安慰道:“吴绍澍不认您正好,我们就把他的门生帖找出来,让大家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公开欺师灭祖,照江湖规矩就该处死。”

顾嘉棠一声令下,立即打开杜月笙用来存放门生帖的保险箱,取出一包包大红帖来检视,但是找来找去,奇怪的事发生了,上千份门生帖,一份也不少,单单就少了吴绍澍的那一份。

顾嘉棠目瞪口呆,难道杜月笙身边出了吃里爬外的内贼?他火冒三丈,扬言要在三天内查出内鬼,杀掉此人。

岂料三天后,查缉一事竟毫无头绪。顾嘉棠脸上挂不住不说,杜月笙身边的人更是人人自危。杜月笙显然知道此事查缉无功,就出面劝阻顾嘉棠,让他有个台阶下,此事就再也无人细究了。

其实,这件事情杜月笙后来也想明白了。自己离开上海八年,这只保险箱始终放在杜公馆,凡是对杜月笙感兴趣的人,都会想办法弄开保险箱看一看。这八年来,保险箱已经不知被多少人偷偷打开过,追究或者不追究,真的没什么意义。

另一边,吴绍澍却越发嚣张,发传单,贴标语,喊口号,这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当时报业没个正经人管着,谁想办报纸就办,于是吴绍澍创办《正言报》,深挖狠批流氓头子杜月笙的真面目。杜月笙派出陆京士迎战,以《申报》回击,但这种事情,吴绍澍攻,陆京士守,攻方每天都有新的爆料出来,守方竭力解释,反倒越抹越黑,越闹越被动。

就这么折腾了一段时间,戴笠到上海,开口向杜月笙要帮手。杜月笙就推荐了万墨林。

将万墨林推荐给戴笠,杜月笙给出的理由是万墨林人头熟、地面熟,又是两入日本人大牢的抗日英雄,有功于国,清清白白。实际上,杜月笙心里明白,吴绍澍来势汹汹,是因为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力挺吴绍澍,刚入上海就盯上了万墨林。

宣铁吾,浙江人,幼年丧母,由父亲抚养长大。幼读私塾,青年时期加入共产党,后考入黄埔军校,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当蒋介石之子蒋经国还是个孩子时,宣铁吾已经成了蒋介石的侍卫长。

宣铁吾上任之初就高调宣布:“接收上海,凡属青帮洪门弟子概不叙用。”

这等于公开和杜月笙宣战。那么,宣铁吾何以对杜月笙看不顺眼呢?

其实,这是由双方观念的冲突造成的。杜月笙这边信奉的是人际逻辑,管你是什么日本鬼子还是狗汉奸,反正你是个人,是人就有人性,有人性就有人味,有人味就得讲人情。所以对于他来讲,不管是重庆特工,还是商业大亨,只要有求于他,他都尽其所能地帮助对方。而对宣铁吾来说,这就是典型的汉奸行为,他信奉的是正统的政治逻辑,你万墨林两入日本宪兵队,没打没杀没用刑,好茶好饭招待着,天底下有这么抗日的吗?你当那些被日本侵略军杀害的中国军民的鲜血是儿戏不成?

他们两个哪个对?如何判断就要看你站在什么位置上了。如果你在前线,那就是宣铁吾对:日本兵冲你开枪开炮呢,你非要跟他讲人性、套交情,这不是找死吗?

如果你在后方,还是宣铁吾对:前线将士在流血搏命,你在后方就要毁家纾难,说什么日本鬼子也有人味,日本鬼子不乐死才怪。

可如果你处在秘密战线——特工战场,那你的观念就会呈现撕裂的状态,就如同杜月笙,他要从香港捞出一批人,这活非找日本人干不成。他要替战场上的军士购置战略物资,还得想办法忽悠日本人卖给他。如果杜月笙持有的是宣铁吾那样的纯正观念,这活就没法干。

理论上来说,人应该知道变通,正常状态下持正常观念,到了特殊状态下就必须有与狼共舞、与虎谋皮的智慧。但要命的是,绝大多数人不会变,变不了,能变的人,要不就是宣铁吾、吴绍澍,要不就是杜月笙、万墨林。

战争时期,这两种类型的人可以各派其用、各安其位。但到了胜利后,这两种类型的人一起拥入上海,正要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第一类人扭头一看,惊叫一声:啊,我身边有一堆汉奸!

于是,新的斗争开始了。

杜月笙把万墨林弄到戴笠身边,就是为了将他保护起来。戴笠答应了他的请求,却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让杜月笙交出罗洪义。

罗洪义这个人,曾在汪伪的禁烟总监部任要职,帮汪精卫政府贩毒敛财。但也在抗战的时候给杜月笙提供了很多抗战经费,算是为抗战出了力。所以,戴笠让杜月笙交出罗洪义确实让他左右为难。可他也很清楚,戴笠不问别人,单究罗洪义,实际上是卖给自己一个天大的面子,按现代的政治语境来说,就是明目张胆地庇护汉奸!

要知道当年上海的老特工,不管是哪一路的,都处于价值观念与现实完全颠倒的环境中,为了完成自己的价值观,经常要违心地为鬼子、汉奸做事,甚至会损害到抗日军民的利益,没有谁敢说自己政治清白。所以,很多说不清自己历史的,无法证明自己政治清白的,都躲到了杜月笙这里,其中就包括罗洪义。

罗洪义的罪名,真要说起来,就是缺心眼。

众所周知,杜月笙依靠贩运鸦片起家,他之所以沾手这脏活,是因为自打他从高桥镇一步步走到上海打拼天下,从未有人告诉过他,贩运鸦片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于杜月笙而言,那时这就是一桩高风险、高回报的正经营生。但等他日渐做大,进入工商界,能够靠银行和面粉厂赚钱之后,他毫不犹豫地立即关闭了自己名下的赌场和烟土业。

杜月笙退出来了,可是罗洪义自以为发现了蓝海市场,立即插足这个行业。日本人占领上海后,他留下来和日本人合伙贩运鸦片。

这时候他的罪行就严重了,但在上海山头林立的汉奸阵营里,他还排不上号。

正因为他排不上号,所以戴笠非他不抓——抓了他,明正其罪,但罪不至死。这样,杜月笙能向社会各界表明自己不庇护汉奸弟子。戴笠也能证明自己铁面无私,纵然是杜月笙的弟子,该抓也要抓。罗洪义自己也能接受,反正不是死罪,进了牢房自有道上的朋友照料,肯定不会吃亏。

当时的情况正是这样,报纸大报特报,戴笠有成绩,杜月笙有面子,罗洪义又没有生命危险。后来罗洪义在监狱里蹲到1949年,获释后就跟着杜月笙去了香港。

戴笠抓捕罗洪义,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含义,他意在吴绍澍。当时上海滩有两个财神汉奸,除了罗洪义,还有邵式军,而邵式军正是扳倒吴绍澍的关键人物。

说起邵式军,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生平来历,可要说起他的外公,那可了不得,此人便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中国实业之父”之称的盛宣怀。当时盛家可是被称为“上海第一豪门”,其财富多达一千多万两白银,尽管后期盛家家世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财力依旧十分雄厚。

后来,邵家家道中落,为了维持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生活,邵式军选择了当汉奸。

那他与吴绍澍有什么关系呢?或许可以从当时报纸上报道的上海光复以来的第一奇案找到端倪。

第一奇案又叫邵式军及庞大家产失踪案。

报纸称:上海诸大汉奸中,匿产最多的就是邵式军。他在日本人统治时期捞到的钱无以计数,其他汉奸如周佛海、梅思平,根本没法跟他比。但是,当军统人员走进邵式军的公馆,发现公馆里空空荡荡,邵式军不见了,那庞大的财产也神秘消失了。

于是,“勇敢”的军统特务们开始了辛苦的摸查工作,茶不思,饭不想,深入民间,访贫问苦,终于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贫家女子,正是神秘失踪的大汉奸邵式军的妻子。

军统人员严厉地追问邵家资产的数量,邵妻回答说:“他家里的财货,多到无法数清楚,不要说古董字画、名贵家具、奇珍异玩、皮草衣饰等这些正常的奢侈品,单是用来存放金银珠宝的大保险箱,就有四只。”

军统人员把纸笔递给邵妻,让她把四只保险箱里的财物列出清单。

这么多财物,都是搜刮到的沦陷区人民的血汗。那么,这些财物都到哪儿去了呢?还有邵式军,是谁放跑了他呢?

问到这个问题,邵式军的妻子立即闭紧了嘴巴,拒绝透露详情,军统人员就耐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起了效果,邵妻开口了。

她说:“是吴绍澍,他拿走了邵家所有的财产,然后偷偷放跑了邵式军。”

这下全上海的人都知道吴绍澍为了钱财,放跑了大汉奸。

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戴笠立即派出大批忠义救国军,由干员毛森带队,封锁了爱棠路,对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进行搜查。

这个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就是吴绍澍的办公地点。毛森等忠义救国军在办公室里发现了四只巨大的保险箱,型号、尺寸与邵式军的妻子说的一般无二。其中三只保险箱已经打开,里面空无一物,第四只保险箱仍然牢牢锁住。

军统人员立即拿出邵妻手书的四只保险箱的清单,遍示众人,以示无讹,然后当场打开第四只保险箱,发现里面放的是一沓沓日本老头票与数额巨大的日本公债。清点数目,与邵妻写在纸上的数目分毫不差。

当时的报纸在罗列了上述事件之后,得出结论:以上事实可以证明,是吴绍澍侵吞了大汉奸邵式军那价值过亿的金条、美钞和钻石珠宝。

吴绍澍这件事,怎么看都像一个局。不是说吴绍澍多么两袖清风、品性高洁,而是事件的诸多细节太过凑巧,一丝一毫的材料也没有浪费,宛如一部按事先写好的脚本上演的话剧,严重脱离现实逻辑。

但是,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经过事件的不断发酵,以及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不旬日,处置结果下达了:保留政治和军事特派员、市党部主任委员、团部干事长、监察院江苏监察使、立法院委员等职务,把副市长和社会局局长撤掉,这实际上等于吴绍澍的代理市长也没有了。

被撤掉的这些职务,自然而然落入戴笠之手,戴笠却不肯罢休,为了进一步激怒吴绍澍,他把这些职务都给了吴绍澍的发小、同学、死党兼死对头吴开先。

前面闹得轰轰烈烈,结局却是这样,怎么看都不像惩罚。这意思很明显,在蒋介石眼里,上海闹的这一出不过是争权夺利而已。上面根本不相信戴笠的报告,只是军统这边闹得太凶,不得已轻拍吴绍澍两巴掌,让军统消消气而已。 9qiuZvQySRadTzhP3SYF0SxYw9OvDRJzrnxNhH0QSqF+AB37Kn3odTM15g9IttT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