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6集
十字路口的选择

1927年是党史、国史、军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这一年风云变幻,从年初到年尾,从南方到北方,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未来的大事件。

3月21日,上海工人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激烈的战斗,工人纠察队率先取得胜利。随后26日晚,黄公馆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让云谲波诡的上海时局,变得更加变幻莫测。

这位客人叫杨虎,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务处的处长,上海光复起义时,就与杜月笙相识,算是老熟人。这次他带来一位新朋友,叫陈群,字人鹤,江湖人称“陈老八”。

陈老八是国民党要员,曾经兵不血刃,在汉口顺利收回占地115英亩,住有外侨712人、华民7288人的英租界,算是名副其实的大英雄。

杨虎与陈群此次潜入沪上,是受了蒋介石之命,邀请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一起对付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武装纠察队。

蒋介石落魄时,曾拜倒在黄金荣门下,算起来,还是黄金荣的徒弟。只不过,当他位高权重后,黄金荣就不敢再以师父自居,双手将蒋介石的门生帖退了回去,所以江湖上知道此事的人并不多。

门生帖退回去了,但这份情谊还在。而且杜月笙认为北伐军声势正盛,打的全是国民党的旗号;其次,北伐军十万人马是国民党的党军,而共产党无正规武装,农民自卫军散布乡间,工人纠察队还在组织中,这么一比较,强弱立见;

此时的杜月笙靠着过人的能力和威望,已经渐渐超越了黄金荣的势力和影响,成为上海滩名副其实的大佬。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身份,而是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以便实现他多年一直想跻身“上流社会”的愿望。

所以,当国共两党关系破裂时,杜月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能给他的个人利益带来保障的国民党,成为蒋介石的“反共急先锋”。

他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很快就组建了一支民间武装,并取名为“共进会”,取自齐心协力,共同前进之意。

杜月笙甚至以为自己此举是为了重整河山,匡正规范。

为了对付工人纠察队,杜月笙将目光对准了总工会的第一把手汪寿华。

汪寿华也是青帮中人,而且是“通”字辈,比杜月笙的“悟”字辈还高一辈,杜月笙该称呼他一声师叔,在以前的交往中,杜月笙帮过汪寿华,而汪寿华也帮过杜月笙,可以说俩人关系不错。

按理说,青帮的规矩极严,稍有触犯,轻则三刀六洞,重则取其性命,都是常见之事。处置帮中之人,无论是名正言顺地开香堂,还是私下场合秘密处理,明正其罪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是当杜月笙决定彻底倒向蒋介石的那一日,这些规矩对于他来说,就失去了约束力。

那日,杜月笙邀请汪寿华到自己家赴宴,此前汪寿华虽然见多了江湖上的尔虞我诈,但从未听说过帮中兄弟处心积虑地实施暗夜诱杀行动,所以他对杜月笙的邀约毫无戒备,只带了一位司机同行。

当他心情愉悦地走进杜公府后,却猛然吃了一惊。

大厅里,一盏顶灯散射着刺眼的光芒,恰好照出一条大汉身穿一袭东洋和服,铁青着一张脸,薄嘴唇抿成一条线。汪寿华看得清楚,此人正是“上海三大亨”之一张啸林,而他身侧那两排大汉正是杜月笙手下的小八股党。

见此情景,汪寿华情知不妙,掉头就走。刚一转身,左侧叶焯山突然猛力撞来,正撞在汪寿华的左胸上,汪寿华被撞得痛呼一声,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右侧一闪。

右侧又闪出顾嘉棠,铁钳一样的双手突然扭住汪寿华的右臂。汪寿华张口欲呼,前面又冲出来个芮庆荣,猛然伸出手捂住了汪寿华的口鼻,让他无法出声呼救。高鑫宝出现在汪寿华身后,与叶焯山、顾嘉棠、芮庆荣一起,四人合力将汪寿华架起来。

“小八股党”中的“四大金刚”齐出,一击得手,这一切都被躲在楼上的杜月笙看在眼里,他当时想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只知道这是杜月笙一生中最黑的暗夜,终其一生,他都极力回避谈到这个夜晚。因为在这个夜晚,他背叛了自己,也犯了江湖道上的禁忌。

汪寿华死了,杜公馆大厅各扇门全部打开,从外边走进来黑压压的100多人,都是共进会的大小头目。

杜月笙面带倦容地说道:“不知道什么缘故,我近来觉得胆气跟精神都不比从前了。今夜的事情好像让我一下子老了十几岁。唉,再过一个钟头,你们就要出发上战场了。说到上战场,对你们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事体。所以,我给你们引荐一位传奇般的英雄人物,让他作为你们今夜行动的军事主官。”

说罢,只听脚步声起,一个人自屏风后转出。共进会100多名头目见到此人,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从屏风后走出来的人,名叫张伯岐。这段时间,他天天泡在杜公馆,丝毫不惹眼地坐在客人堆里,陪大家说说笑笑。像这种论本事一点没有,论食量全是吃货的白相人,在杜月笙家中十分常见,所以多日来,谁也没把他放在眼里。可如今他却让杜月笙如此器重,究竟有什么本事?

要说张伯岐,还得从早年间的“鉴湖女侠”秋瑾说起。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是“鉴湖女侠”秋瑾的诗。

清朝末年,秋瑾游学东瀛,加入同盟会,矢志灭亡大清。但因为同盟会行动迟缓,秋瑾大失所望,并极为恼怒,于是在志士陈天华蹈海之后,毅然归国,联络浙江江湖道,意图大举。

回国之后,秋瑾联络到两位英雄:一位是浙江平洋党大魁首竺绍康,其人力大如牛,豪气干云,江湖上称其为“牛大王”;另一位,就是张伯岐。

张伯岐,是“牛大王”竺绍康的知交好友,有一身惊人的武艺,更兼枪法如神,是浙江道上排名第一的英雄人物。后来更是救过蒋介石的性命,被蒋介石视为心腹爱将。

待杜月笙将张伯岐的来历少做介绍后,众人无不俯首称臣,毕竟,张伯岐才是元老级的人物,就连杜月笙,黄金荣都高攀不上。

事后想起来,从1927年4月11日下午开始,空气中就充斥着浓烈的火药味。一队队正规军开赴闸北,商家店铺早早落市,街头不见一个行人,家家户户紧闭门窗、熄灯歇火,分明是感觉到了什么征兆。

一条又一条的密报飞速传往工人纠察队总部。消息称:就在当天夜里,将会有民间武装联合军队向纠察队的据点进攻。

这些消息,全被纠察队忽略了。因为汪寿华失踪了,上海工人纠察队重心骤失,群龙无首。何况此时,工人纠察队堪称羽翼丰满、势头强劲,他们手握三千钢枪,所拥有的力量比武汉的汪氏政权还要稳固,纵然是租界中的两万洋兵,也不敢招惹。此种强大的实力,赋予了他们蔑视一切的信心。

但是他们不知道,在杜月笙的运作下,英租界已经将通往华界的道路全部开放,就在这一夜,超过16,000人之众,拥有长短枪12,000多支的共进会,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租界。

如潮水般的共进会成员,在杜月笙的带领下包围了东方图书馆和印刷所两座高层建筑,在夜色笼罩下,能清楚地看到工人纠察队总部里灯火通明,许多人来来往往,浑不知就在此时,大战已经拉开帷幕。

张伯岐缓步向前,将自己置于路灯下,举他起手中的勃朗宁手枪,突然大喝一声:“散开!”

这一声“散开”,就是约定的行动指令。听到这两个字,黑暗中的共进会成员齐齐尖叫起来:“缴枪!缴枪!”

暗夜无际,死寂无声。突然响起一万多人的喊打喊杀声,那效果极其骇人。

当先的敢死队在芮庆荣的带领下,呐喊着向大门里冲去。

大门里闪出一人,戴着鸭舌帽,身着帆布工带装,腰挎一支盒子炮,正是工人纠察队的副大队长杨凤山。

杨凤山刚想质问,芮庆荣就冲上前去,一言不发,将手中的勃朗宁枪抵在杨凤山的额头上,“砰”的一声,把杨凤山当场打死。

铁门里的纠察队队员正处于放松状态,突见副大队长杨凤山被打死,惊叫一声,立即卧倒在地,用轻机枪与盒子炮朝外边的人猛烈射击。

与此同时,楼上楼下,楼里楼外,枪声大作,黑暗中只见子弹划出道道光影,交织成一张死亡之网,笼罩在杀戮地带。

交火开始,张伯岐不断下达指令,但共进会的成员毕竟不是正规军,他们毛手毛脚,纷纷奔跑到墙根死角处,向楼上开始狂射。由于他们是在楼下仰攻,极为吃力,而楼上的纠察队队员也无法打到他们,因此这场交火虽然声势惊人,却无法打出来个结果。

就这样,一直打到天亮,共进会冲不进去,纠察队冲不出来。双方打得尽显疲态,枪声开始变得稀稀拉拉起来。

张伯岐观察战场情形后,说:“这仗根本没法打,除非谁能弄来几门大炮。”

杜月笙思索片刻后表示,大炮他弄不来,但是能弄来小钢炮。他只是去了一趟英租界,再回来时就拉回来20门小钢炮。

“轰轰轰”!20门小钢炮齐发,当中5枚炮弹将印书馆的大门彻底轰得稀烂。共进会的人精神为之大振,鼓噪冲入。纠察队殊死奋战,与共进会的人展开肉搏。

这场消耗战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共进会与纠察队双方战死的总人数超过200人。共进会的死亡人数大概占到三分之二,余下来的三分之一都是纠察队人员。

战事结束,被俘人员被押到杜月笙、黄金荣等人面前,一个个仔细查看,却发现纠察队的总指挥顾顺章竟然不在其中。

杜月笙的心立刻悬了起来,他之所以以一万多人的力量攻打商务印书馆,就是因为断定顾顺章在这里。没想到他竟然不在里面,万一他逃脱,卷土重来,后果就严重了。

于是,杜月笙急忙清查其他几处战场。

一是商务印刷厂,这里只打了一个多小时就停火了。

二是第三处战场,在南市,这里打得最为惨烈。纠察队架起水冷式机关枪,打得共进会鸡飞狗跳。后来,他们从第26军借来4挺马克西姆机关枪、12箱子弹,立即取得了压倒性的火力优势。近600名纠察队队员不支,被迫缴械,但这两处的俘虏中,都没有顾顺章。

再往下查,终于查出顾顺章被困于湖州会馆。原来,这天夜里,顾顺章确实是在商务印书馆,但下半夜,他听到湖州会馆方向传来零星的枪响,疑心生变,就带了两名卫士、一名军医和两个书记员,去了湖州会馆。

湖州会馆是总工会所在地。顾顺章到达后,发现并无异常,就坐下来喝茶。茶还没泡开,黑暗中突然闪出600多名武装人员,架起一挺机关枪,向湖州会馆狂扫。

来的这600多人,正是杜月笙的共进会成员。湖州会馆都是平地,无险可守,双方只能趴在地上相互对射,比的就是哪方面人手多。共进会占了绝对优势,没过多久就冲入会馆,将顾顺章等人全部捉住。

顾顺章被抓,杜月笙消除了最大的隐患,他清点战果,工人纠察队8处据点被攻占,所有纠察队队员被缴械,共进会缴获枪支2500余支,俘获人员3000余人。这毫无疑问,是一次巨大的胜利。 5Jr+kcupaDSBEHExzof3GHMSfKeXeBZgS3yfZdIw7bi54d3Bx5boONZDIk9RPr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