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8集
纵横四海风云起

杜月笙创建的三鑫公司,全面接管了上海滩的烟土行业,但是公司摊子铺得太大,货源跟不上了,于是,寻找新货源成了杜月笙迫在眉睫的难题。

就在这时,一个人出现在杜月笙的面前,不仅解决了他的难题,还彻底影响了当地权力格局。

这个人叫张啸林,杭州人,中等身材,圆头大耳,一双豹眼,不怒而威。再说细点,他的颧骨极高,双颊凹陷,脖颈不是一般长,而是特别长。杜月笙一见此人,顿时惊为天人,说为他所倾倒也不为过。

让杜月笙惊叹的,不是张啸林的外貌,而是他说话的气质风格。话说他到了上海滩之后,就托人介绍与杜月笙相识,甫一见面,就照着杜月笙的后脑勺给了一记大巴掌:“早听说你杜月笙为人特别‘四海’,想不到你长这么个小鸡崽子模样。”

杜月笙被打后,呆愣片刻,随后笑呵呵地就去找黄金荣。有人问,杜月笙这是被打傻了吗?堂堂一个叱咤黑白两道的大人物,怎么挨了打不生气,反而像捡到钱一样高兴呢?说实话,他捡到钱都未必这么高兴,因为他觉得张啸林天生有副大排场,镇得住大场面,正是他们如今急需的人才。

其实杜月笙有一个难言之隐,他虽然脑瓜灵活,也有手腕,但长得其貌不扬。而世上之人看人只看外表,谁也看不到你脑子里的谋略智慧,更看不到你家里的万贯家财,所有人都是依据人的外表做出判断。此时杜月笙虽然声名鹊起,但多数人见了他,都会流露出一股无法掩饰的失望,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见面不如闻名”这句话的含意。

简单说,就是杜月笙的气场不够大,镇不住人。这也是他虽然统率“小八股党”,于上海滩头杀掠四方,但临到大事,还得把黄金荣请出来的原因。

但黄金荣的气场也差得远,单说他那张长满麻子的大脸,就让人望而生厌。反观张啸林天生一副威风凛凛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他身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股强势力量,让人一看就心生畏惧。杜月笙深知,要想坐稳上海大亨的位置,必须再拉上一个张啸林这样的人,以满足世人对上海滩大亨的气场要求。

黄金荣是场面上的人,知道杜月笙的考虑没有错,于是欣然前往,决定见张啸林一面。

可万万没想到,见到胖墩墩的黄金荣,张啸林照旧豪爽大笑,开口就来了一句:“原来黄老板你长这么个模样,我说你的脖子哪儿去了?”大巴掌抡起来,亲昵地向黄金荣粗大的脖颈上拍了过去。只听“啪”的一声脆响,黄金荣一张胖脸平贴在八仙桌上。

结局自然不言而喻,黄金荣盛怒之下,拂袖而去,杜月笙在一旁气得七窍生烟,自己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才说动黄金荣来见他,结果被他一巴掌给拍砸了!真是一个十足的大草包!

张啸林见自己气走了黄金荣,也是悔不当初,再三央求杜月笙再想办法为他引荐一次,说自己可是真心诚意来上海滩“拜码头”的。

张啸林此次前来,可以说是扛着一座金山来的。这座金山,是个什么来历呢?原来,就在这一年,浙江官场上有一连串的人事变动,新上任的浙江警、政、军三方高官都是当地人。张啸林是浙江道上在帮的人物,上有青帮大哥,下有肯出力的兄弟。这种微妙的黑道背景,隐约透露出浓烈的金钱气息。

所以,张啸林来沪,就是要把他的黑道情谊转化为滚滚财源。但是他深知强龙不压地头蛇,自己空手打天下难如登天,必须仰仗地方势力,才能借力使力。

这就是他与杜月笙结交,并力图说服黄金荣的原因。

杜月笙听得两眼冒光,张啸林在浙江警、政、军三方面的人际关系,意味着一条安全而畅通的烟土运输渠道!张啸林可以说动浙江的水警和军队把烟土顺利地运到上海,而上海这边,三鑫公司已经垄断了烟土销售的下游行业,就差货源了。如果与张啸林联手,大家赚到手的钱将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对于爱财如命的黄金荣来说,有钱就是亲兄弟,所以当杜月笙将利益关系一讲,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黄金荣再见张啸林一面。

这一次,张啸林拼了老命约束自己,但只改了伸手就打的毛病,没有一见面就一巴掌拍过来,但是骂人的毛病,他到死也没有改。张啸林改不了毛病,杜月笙和黄金荣只能认瘪。此后,这“上海三大亨”中的黄、杜二人每次见到张啸林,都要听到他无数句粗话,两耳饱受蹂躏。

这一次会面,杜月笙收获颇丰。之前,军方、警方对鸦片运输缉查极严,尤其是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缉私营统领俞叶封,对进入上海的鸦片的打击向来雷厉风行,毫不手软、从不姑息,所以对三鑫公司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是通过张啸林,杜月笙得知何丰林和俞叶封之所以严厉缉查烟土走私,并非他们爱国爱民、痛恨烟土,而是他们自己没有货源,没法介入这个厚利行业。既然自己捞不到,就只能严打烟土走私,不遗余力。

现在,有了张啸林牵线搭桥,军、警两方的高官终于介入这个行业,此后的上海烟土业突然化暗为明,从烟贩子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贩运变成了军、警押船护送。

可以说,这是民国史上最污秽的一页,军阀、租界与帮会三方合而为一,有钱同赚。三鑫公司的利润一路猛增,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据1944年上海出版的杂志透露,当年的三鑫公司每年盈利高达5600万元之巨,而其资本额则达1000万元。

杜月笙的支出相比以前更加庞大,达官贵人、地痞流氓、巡捕军警、散兵游勇纷纷跑来他的杜公馆支领俸禄,滚滚财源从杜月笙左手进,右手出,只要能买到世人对他恭恭敬敬地叫一声“杜先生”,他愿意付出更多。

昔日持刀抡斧、杀人无数的“小八股党”终于修成正果。他们穿着长衫,夹着账簿,潮流一点的还要在鼻尖上架一副金丝边眼镜,匆忙奔行于光线暗淡的柜台之间,摇身一变,成了经理人。

上海滩头突然一片和谐,那些漂浮在黄浦江中的尸体也不见了踪影——说到底,道上兄弟杀人夺命,到底是为了什么?无非为了争夺一点生存的权利而已。

现在,道上的地痞流氓在三鑫公司都有钱拿,自己的性命顿时变得值钱起来,再打打杀杀未免太划不来。但劫杀仍然在继续,杜月笙的三鑫公司收入虽然高,但更多的贫困人口拥入上海,三鑫公司就无法顾及了。

就在三鑫公司的发展形势持续走高的情形下,上海忽然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名皖籍工人遭到大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索要不成,反遭毒打。安徽旅沪同乡会的会长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造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持利斧,冲进资本家的大院中讨要说法,吓得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即赔付工人工资。至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彻底改变了上海滩的黑道格局——原来的暴力分子黄金荣、杜月笙实现了三级跳,从底层的杀戮帮派一跃而进入财界,留下来的底层暴力空间就由王亚樵这类人物填补。

这时候,杜月笙还没有察觉到,这个王亚樵会成为自己日后的劲敌,他此时一门心思都在一个小脚老太太身上,这个小脚老太太就是杜月笙的姑母,当年她一个人扭着小脚来到上海,伺候病重的杜月笙100天,才把杜月笙从鬼门关救回来。如今,她又来了,还给杜月笙送来一个终生依赖的助手。

杜月笙对于这位姑母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他自认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可是对姑母忘恩负义,这事他已经干了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杜月笙生平赢到最大数目的2000元钱。当时他拿着这笔钱,在十六铺见人就塞,所有不认识的人都塞到了,单单就忘了姑母一家。

这一次,他的三鑫公司节节走高,已是上海财富巨无霸。连最不起眼的小混混、素不相识的苦哈哈都从他这里拿到了钱,但他唯独就忘了姑母一家,没给他们一分一毫。

为什么总是把姑母一家给忘了呢?这个原因,杜月笙一生也不会说出来。一旦说破这个实情,大家都不好做人了。

人与人的感情,越近越难以相处。姑母救过自己的性命,按说自己如何回报都理所应当,但这种回报一旦形成紧密的人际关系就复杂了。人的天性十分复杂,所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越是存在亲情和恩情,越难以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一旦有一方把握不准,双方的关系就会变得极为糟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杜月笙才在潜意识里总想回避姑母一家。

而这一次,姑母登门就为了一件事,要给自己的儿子万墨林谋一份差事。杜月笙避无可避,只能答应,他叫来万墨林,发现这孩子大脑壳,壮体魄,一张憨厚的脸,除此之外,别无所取。

杜月笙看着他,心里在琢磨:这孩子往哪个地方摆放呢?去公司做职员,他肯定不够格,外表太憨,心眼太实,这类人适应不了职场上的复杂关系。让他替自己管理家务?可是太太沈月英这边的亲戚已经占领了杜公馆,现在自己家里全是沈家的人,自己回家极度不适应。既然不适应,那何不……

想到这里,杜月笙不由得暗喜,他带着万墨林回到杜公馆,上楼进了妻子沈月英的卧房。沈月英像任何时候一样,正躺在床上吸大烟,这个漂亮女人这辈子跟鸦片磕上了,不吸死不算完。

杜月笙没有叫她起床,因为他知道叫也叫不起来,只是对她说:“这是我高桥乡下的亲眷,我唤他来服侍你。”同时,让万墨林上前一步。

沈月英眼睛一亮,破天荒地坐了起来,一双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万墨林。少奶奶的生活无比寂寞,终于来了个好玩的,沈月英打算好好玩一玩。

杜月笙为什么让万墨林服侍自己的妻子?这跟杜月笙的人生之路有着莫大的关系。

想一想,杜月笙在黄金荣的公馆,面对一生从未给过别人机会的黄金荣,是如何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因为他走了夫人路线,被林桂生视为家人。

杜月笙内心深处的想法,是让万墨林学会和女人打交道。女人是心思最为细腻的,许多男人终其一生也摸不透女人的心思——如果你能轻松地看穿女人,那么,你就能看穿这世上的所有人。

不过,这也要看万墨林个人的悟性与品行了。

万墨林开始在杜公馆任劳任怨地干起家务活来,有一天,他正忙碌着,拎了一壶开水上来,忽然看到楼梯口处有一张五元的钞票,当时他把脖子一抻,大声问道:“这五块钱是谁的啊?”

这一声询问中气十足,传入沈月英的房间。当时沈月英把烟枪一放,眉宇间绽出笑意。

这五块钱是她闲极无聊故意放在楼梯口处的,她就是想瞧瞧,这个万墨林的品行到底可靠不可靠。

喜欢试探别人,这是女人的通病。还好,万墨林过关了。

从此,杜月笙有了可以推心置腹的手下,但是万墨林则注定要为杜月笙的“四海”排场付出沉重的代价。

1919年,杜月笙32岁。

这一年有三人入沪:第一个是张啸林,他改变了上海的财富格局;第二个是“杀手王”王亚樵,他改变了上海的暴力格局;第三个是曾救过杜月笙性命的万老太太,她给杜月笙送来了万墨林。混乱的世道,对于杜月笙这种从底层爬上来的枭雄来说,可谓如鱼得水,可是,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黄金荣却又给他惹了一个大麻烦。 EmFvgrpbqiKFYlQjO3JhBAhmAvSY3sjG0N2Vl6HJocPC4IWffp7IwnZ787fi96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