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古称悯忠山。位于市区北面,海拔1920米。东祖遍山,北螺峰山,三山连峙。其西为翠湖。秀拥五华,山水相连。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云南王忽哥赤、平章政事赛典赤,为保国安民,在山上建五华大殿,匾曰“悯忠寺”,内塑如来佛像。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毁于战火。1368年重修,改名五华寺。
据《云南通志》载:“由螺峰叠嵫而下,端丽庄严,领袖诸山。其下则烟火万家,山川一顾可尽,诚胜地也。”
百年前的五华山,古木参天,绿瓦红墙,掩映林中,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成群白鹭,盘旋树梢,成了昆明著名的八景之一——“五华莺绕”。
五华山是市区最高点,从元代开始,陆续建城,是历代古城的重要部分。历代在山上造寺、庙、庵、祠、亭、坊。相传南诏时高智升宅建于其上,后改建万寿宫,即明永历帝驻滇故宫。1662年,吴三桂在篦子坡(今华山西路)逼死永历帝。吴三桂为平西王,将故宫改为王邸,增饰宏丽。至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击长沙,抗命十七年,戊午僭位号周,年号昭武,王邸称宫。清代宫又改置龙亭,并有朝房。每逢清帝万寿之日或元旦,文武官吏,照例齐集朝贺。1908年(清光绪戊申年),于其地改造起两级师范学堂,曾掘出永历帝玉玺。
五华山光复楼
山上还有拜云亭,系云贵总督范承勋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所建,为地方官员初一、十五习仪之所。万寿无疆坊,在拜云亭前,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奉旨核减屯额,官民公建。
诸葛武侯祠,在五华山左,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粮储道孔兴诏建。五十年总督王继文、巡抚石文晟修,春秋二季仲策吉致祭,1835年(道光十五年),总督阮元重修。同治二年,马荣踞城拆毁,同治十三年沈寿榕重修。
潘忠毅公祠,在武侯祠左,又曰昭忠祠。
辛亥革命成功,云南军都督府衙门由制台衙门(现在的胜利堂),迁至五华山办公,原优级师范学堂大礼堂,改称光复楼。历届云南省政府都设在这里。
1947年,光复楼被火毁尽。1948年原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时修复,仍恢复光复楼名称。
《五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