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1] ;全军 [2] 为上,破军次之;全旅 [3] 为上,破旅次之;全卒 [4] 为上,破卒次之;全伍 [5] 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 [6] 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7] ,善之善者也。

注释

[1]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未诉诸兵刃使敌举国屈服是上等用兵策略,经过交战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

[2] 军:泛指军队,亦作为军队编制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郑玄注:“军,万二千五百人。”

[3] 旅:《说文》:“五百人为旅。”

[4] 卒:古代兵制单位,百人为卒。卒长为百夫长。《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

[5] 伍:古代最基本的兵制单位,五人为伍。

[6]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百战百胜固善,然终有杀伤、耗损,故不是好中之好。

[7] 屈人之兵:使敌人的军队屈服。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敌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古注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曹操注:“兴师深入长驱,距其城郭,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曹操、杜牧注:“《司马法》曰:‘一万二(五)千五百人为军。’”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曹操注:“五百人为旅。”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曹操注:“一旅(校)已下(上),至一百人也。”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曹操注:“百人已下至五人。”

杜牧注:“五人为伍。”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注:“未战而战自屈胜善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曹操注:“未战而敌自屈服。”

杜牧注:“以计胜敌。”

今论

李零《兵以诈立》:“攻城,双方的心理很微妙。古代战争,暴力无限。攻城,久攻不下,往往导致屠城,城打烂,人杀光,男的都杀,女的都奸,就算不杀,也是抓回家里当奴隶。剩下空城空地,怎么办?只能移民以实之。这些都是笨办法。笨办法的背后是害怕,双方都害怕。只有高明的军事家,有胆量,有智慧,才懂得利用形势,用各种办法(如实力威慑,如外交谈判),晓之以利,谕之以义,动之以情,劝说对方,放弃抵抗。在放弃抵抗的条件下,保证对方军民的生命安全,既保全自己,也保全对方,既保存城,也保存人,完整地得到胜利。”

阅典笔记

当今,世人言兵,必讲“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军事战略学角度讲,《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可分为三个大的层次:一是全胜策,二是先胜策,三是战胜策。先胜策重在强调,把取胜的希望寓于军队建设之中,寓于军事斗争之中。战胜策主要强调,在实际交战中灵活运用虚实、奇正、迂直之计,示势造势等。全胜策,是指不经过军事交战使敌方屈服于我方的意志,实现我方的战略企图。

触类旁通

◎ 通典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距美国佛罗里达州仅有200余公里,只隔着一个小小的佛罗里达海峡。

美国政府得知赫鲁晓夫要在古巴部署导弹,立刻紧急行动起来。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0月22日向全世界发表了态度极其强硬的电视讲话:“苏联即将在古巴部署针对美国的中程核导弹发射场,这对所有美洲人的和平与安全都构成巨大的威胁,美国绝不能容忍他们这样做。即使是面临一场世界大战的危险,我们也绝不后退!”肯尼迪又声色俱厉地说:“我已下令对古巴实行封锁,检查一切运往古巴的战略进攻性军事装备。如果苏联强行闯过封锁线,那就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军事冲突,那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核大战,美国武装部队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美国的盟友英国、法国、西德和肯尼迪一个鼻孔出气,抨击苏联的轻举妄动。

picture

赫鲁晓夫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警告嗤之以鼻,他认为肯尼迪不过是在“演戏”而已,照旧我行我素,命令苏联舰队载着SS-4中程核导弹缓缓向古巴驶去。

10月24日,美军侦察机发现了驶向古巴的苏联舰队。肯尼迪立即下令美国军舰迎头拦截,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使赫鲁晓夫得知:美国人已做好了核战争的准备,宁可冒核大战的危险,也绝不让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千方百计向赫鲁晓夫施加压力。

两支舰队越来越近,星条旗和镰刀、斧头红旗相互辉映,在阵阵海风下飘动,发出“哗哗”的声响。

美海军士兵向苏舰发出减速的信号,但苏联舰队既不回答美舰信号,也不减速……

美国舰队的官兵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苏军舰队上的官兵全是一副若无其事的面孔,他们没有做出任何开战的准备。

原来,苏军舰队没有接到任何作战的命令。就在两支舰队在一分一秒地接近时,赫鲁晓夫正通过无线收报机紧张地关注着海面上的情况——赫鲁晓夫终于“相信”肯尼迪不是在“演戏”了。克格勃向他报告:美国人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赫鲁晓夫打了个冷战。真要打一场核大战,苏联也许不是美国的对手——论核弹头,美国是苏联的6—9倍;论洲际核导弹,美国至少要比苏联多150枚;论洲际核战略轰炸机,美国要比苏联多400架;美国的北极星导弹潜艇拥有约144枚核导弹,苏联则没有……

双方舰队的官兵可以相互看见对方的容颜了。美军再次发出信号,要求苏联军舰减速,美方要登舰检查……

赫鲁晓夫再也支撑不住了,只好发出命令:“返航!全部返航!”

◎ 评价

这是一场实力威慑和心理意志的较量。“强大”的苏联舰队在美国海军舰队的紧逼下,在海面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在两个超级大国相斗中,肯尼迪赢了——没有花费一枪一弹。人类历史即是一部斗智斗勇的历史。历史上,“兵不血刃”、以谋略取胜的战例并不少见:秦始皇降服齐国,韩信一书平郢地,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现代史上,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总统肯尼迪以强硬的态度,迫使苏联将其运往古巴的导弹撤回本土,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战例。 qR3VTajJicZ16Lw16Xp+6YVAXdGr7iXHu9+9ky9xoYHQS6LSFiJ4UqP00c5Zvy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