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很小的时候,拿起一支笔画的第一条线,涂的第一个“鸦”,画的第一个圈,画的第一个具象的人物?

可能你已经忘记了,不过如果你已经做了父母,也许会看到孩子视觉表达的全周期,也能看到他如何一步一步就再也没有画画了。

以致于,后来你真的相信“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没有绘画天分”这样的“鬼话”,长大后更是如此认为,且不可撼动。

为什么你没有继续画画?

边界拓展

一个人的手部肌肉群发育得差不多可以抓握一支笔时大概是一岁半,这时给孩子一支笔,他就能在所及的地方留下痕迹。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借助某种媒介(画笔)在自己边界以外的这个世界留下痕迹,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其实,这时候孩子的行为不是在画画,只是一种肢体运动,因为人的天性是拓展边界,留下痕迹。

圆满内在

这个阶段会持续到3岁左右,从开始来回无序地画线条,到后面就会发展为画出人生的第一个圆圈。不知道大家思考过没有,人类为什么画出来的第一个形状往往是圆形,而不是方形,也不是三角形。

一种说法:这个时候的孩子都是“宇宙人”,不是地球人,跳出地球去看太阳系中的星体都是球形,没有其他的形状,这是一种远古的宇宙记忆。

还有一种说法:孩子是在圆内在的自己,这个时候家庭中是有正循环的,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把百分之百的爱给孩子。如果孩子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百分之百的爱,在后面长大的过程中则会一直补这个缺口,因为那个内在的自己不够圆满。因此,很多心理疗法会让你看原生家庭的部分,其实也是去看你是如何慢慢长大的,先找出症结,然后跟自己和解。

世界观

接下来,四五岁的孩子,画得就开始具象化了,会从圆圈开始往外画出四肢,变成一个“所谓”的自己。在后面的很长时间内,他都会围绕这个自己讲故事,而且是边讲边画。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表达,孩子在处理自己与周围的关系。这在孩子看来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成年人会觉得很难,其实人类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视听才是最佳的信息传播方式。

孩子在很长时间内都会不断地丰富人物的细节,包括五官、衣服、头发、纽扣、服装款式、手指、鞋子等,还包括人物在哪里、做什么,这样一个完整的视觉表达也就慢慢出现了。这时候的孩子会边讲边画,如果你要想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建议多跟他沟通他画的东西,但是不要带着自己的任何评判(价值观)去看孩子的作品。比如,这个画得不对、这个地方的颜色涂得有点丑、这个应该这样画等,因为这就是孩子的一种视觉化表达,是最早的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世界观就是如何观世界,当我们进入孩子世界观的时候,好好陪伴、聆听就行,不需要加入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的评判和喜好)。

因此,我个人不建议6岁之前学画画,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如何观察和表达。另外,不要给出标准的答案,这也是很多学画画的孩子画得雷同的原因。否则孩子的创作就被框住了,何谈创新!特别是简笔画,比如房子就是三角形加正方形之类的,这种教法容易让孩子失去观察这个世界的能力,以为这就是答案,框定了他的认知。

价值观

到6岁左右,孩子的画中会出现一些相对的概念和表达,比如天地、上下、内外等,把白云、阳光、飞机等画到上面,房子、树木、人等画到地上,但是在这之前,画中的元素往往是散点分布的。

当孩子的作品中出现天地、上下这些相对概念的时候,其实也预示着他的世界观变成了一种二元的世界观。

6岁就开始上小学了,价值观也在慢慢形成,是非好坏,自我评判和他人评判都会影响其表达,很多人之后就没有再画画都是在这个阶段,因为有了一种让你不能做真实的自己的声音:在乎老师说好不好看,在乎妈妈说画得像不像,都让画画这件事情变成以结果为导向,取悦和迎合某种价值观的行为。

因此,很多人没有继续画画都是因为自我否定,以及没有及时得到他人的肯定。

差不多8~10岁的时候,很多孩子特别喜欢卡通动画,那是因为卡通动画的形象有儿时视觉符号的记忆,同时也符合成年人的审美标准。这个时候,针对画画,临摹的比较多,画的线条开始变得不够流畅,甚至很多人开始慢慢描了,其实这是正常的。

因为这时候已经有“是、非、好、坏、对、错”这些价值评判了。从表面上看,我们更在乎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判,其实也是内心对自己不断否定又肯定的重复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去表达确定性,这是人类的天性,即寻求一种安全感和确定性。

但是,这个时期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引导,可能永远都不会画画了,因为一个人的自我否定是最可怕的,而自我认可的部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捡回来。

处于起跑线上的孩子,这个时候也被分为两个阵营:画画的和不画画的!

价值观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 zOOURN74XCzNwjkKgaRu0lbT8IPi/KgUUBaUs6xq2Z8IoSvn/q7AzAU4pZkvre9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