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现于眼前的记忆和残存在脑海中的画面可以激发思维活力。
虽然因为对象的不同会出现一些程度上的差异,但总体来说,一般人更容易理解可视化的事物。日本将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21年4月末,在众多棋手中,荣获“将棋二冠”称号的棋手藤井聪太以其非凡的棋术,使这一竞技项目受到了日本社会的极大关注。可以说,一流的专业棋手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在脑海中再现出完整的棋局,但是,业余棋手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棋手在下棋时,通常是一边看着棋盘,一边在脑海中演绎双方的棋路。他们随时都在思考,自己走出这步棋后,对方会做出怎样的应对。这样,通过提前设计对策,棋手可以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在进行脑内博弈,即不使用棋盘和棋子、只在脑海中下棋时,即使是一流的专业棋手,也只能做到根据对方的动向移动自己的棋子,一不小心也会弄得全盘皆输。据说,脑内博弈很容易使棋手搞错自己所持棋子的步数。所以,走出一步精妙绝伦的好棋,可谓难上加难。
同样,在商业活动中,能否充分发挥视觉的作用也会极大影响我们的思考效率。本章就主要围绕可视化工具进行讲解。
第2章提到的分析框架其实就属于一种可视化工具,其中的一些分析框架就充分体现出了可视化对思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图5-1示意的PERT(计划评审法)网络图就是可视化工具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中项目流程用圆圈、箭头和数字示意,构建出网络图,用于项目管理等活动。
类似图5-1这种比较简单的PERT网络图,也许我们仅凭想象就能大致在脑海中描绘出来,但是,如果遇到了一个复杂的项目,做到这一点就比较困难了。 制作PERT网络图的目的就在于将复杂事物归纳为直观图表,在检查是否存在遗漏的同时,要寻找事物的关键路径(将所有必要流程用线连接所得到的最长路径),以及缩短项目耗时的具体方法。
图5-1 PERT网络图
此外,人际关系图(也称人物关系图,用于磋商谈判等活动)及与之类似的网络图也具备上述特点。这类网络图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在PPT或一些制图软件中直观显示。通过鼠标拖动图中的某一交点,我们就可以进行动态的观察与思考。当然,也可以先在白板或笔记本上绘制一张草图,同时检查是否存在某些思维漏洞。
在解决问题时,还有一种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叫作逻辑树。逻辑树是将某一事物毫无遗漏且毫无重复地拆分后,用拆分出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分支图。同样,逻辑树也需要动手绘制才能得出更精确的分析结果。
分析因果关系时(详见第3章),可以利用简易关系图,让前因后果变得一目了然。而对某种有序事物(组织团体或市场区隔等)进行结构分析时,制作网络图则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效率。
可以说,商业活动是建立在各种关系之上的一种社会行为。将这些抽象的关系转化为某种可视图表的直观的分析方法,是准确把握问题的一个有力武器。
本章开篇提到的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思维导图可以引导我们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断写出能够联想到的词,而当我们将这些发散思维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有所创新。
制作思维导图时,首先要为需要解析的事物设定一个核心关键词,然后将该关键词放在思维导图中央作为起点。其次通过发散性思维,从起点向四周不断添加可以联想到的单词或短语。通过积极调动发散性思维,我们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思维导图尤其受到欧美企业的青睐,采用这一工具的知名企业有微软、迪士尼及可口可乐等。
此外,制作思维导图时,切忌愁眉苦脸地埋头思考,只有让自己乐享其中,才能不断地输出新的想法。
曼陀罗思考法 也是一个类似的思考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一个3×3的矩阵,并将核心研究题目放在中央的方格中。其次,在周围的方格里逐一填写与之相关的其他词。最后,将周围8个方格中的词分别放在8个新建的3×3矩阵中央。以此类推,不断增添可以想到的其他词。曼陀罗思考法也是通过视觉激发想象力的一种思考方法,其效果已受到广泛认可。大谷翔平是一名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棒球选手,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曾使用过曼陀罗思考法,还使这种思考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实,网上还有很多相关案例可供大家参考。
在工作中使用可视化工具,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请别人检查一下自己制作的可视化图表,看一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是否存在某些思维定式,使可视化工具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我也曾见过不少别人绘制的可视化图表。观察这些图表,的确可以从中看出绘图人特有的思维定式。比如,从事制造业的人,就容易将思维拘泥于制造领域。同样,商品研发人员也不例外。在引导这些人展开自由思维时,我经常会让他们绘制思维导图来思考如何提高销售收入。观察这些思维导图中的词就可以发现,很多人都只关注到了商品本身,而忽略了营销渠道等切入点。
一个人的思维定式也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是,能否充分了解自己的思维定式,会在今后处理问题时体现出巨大差别。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下别人制作的可视化图表,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将看到的图表及时记录下来,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所以,如果能够养成随时记录或拍照的习惯,我们就可以在关键时刻从中获益(详见第31章)。
分析复杂问题、激发自身想象力时
❶全面捕捉问题的各个环节并将其可视化。
❷打破思想壁垒。
❸积极借鉴他人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