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7章
运用具体形象思维,提前预估影响范围

具体形象思维可以让我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具体预估。

形象越具体,思考效率越高

人在思考某一问题时,除了借助语言文字,往往还需要在脑海中为该问题勾勒出一个具体形象才可以完成所有的思考过程。关于人的这一思维特点,第21章还会有所涉及。虽然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但通常来讲,思考问题时,我们在脑海中将问题描绘得越具体,思考效率就会越高。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打造品牌形象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消费者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调查问卷:问卷先用文字描述了产品的概念,然后询问被调查者是否有意向购买该产品。其实大多数消费者这时会先在脑海中将自己看到的文字转换成一个具体形象,然后进行判断。如果这个经大脑转换出来的产品形象与实际产品有很大差异,该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就会受到影响。

这时,如果能在调查问卷中用图示意出该产品的具体形象,就可以减少上述差异的出现,进而提高该问卷的可信度。 具体形象可以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思考方向,是我们思考问题的一个有力武器。

勾勒产品及服务的具体形象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具体形象思维的作用与优势尤其可以在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时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进行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发时,我们必须具体想象消费者的结构,想象消费者会如何使用这一产品、如何利用这一服务,以及会给出怎样的评价。同时,有效的宣传方式也是我们需要具体思考的内容。

通过进行具体想象,我们可以作出具体预估。比如,某项服务的目标用户被设定为20~25岁的女性,但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出她们实际接受这项服务时的样子,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进一步提高此项服务的吸引力,使其更符合目标女性的诉求,我们就很有可能会输给业内的竞争对手。

我写过不少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书,也会在策划阶段对未来读者的形象进行具体勾勒。在多数情况下,我会在脑海里将读者预设为30多岁的商务人士,有时也会定位在20多岁。当然,也有很多书是面向40岁左右的读者的。可以说,有了这样一个具体的形象定位,我就会很自然地根据读者的不同年龄段相应地调整笔风及使用的案例。比如为了使年轻人提高得更快,在受众为20多岁读者的书中,我也会积极使用适用于30多岁读者的讲解方法。

具体形象让讨论更容易出成果

在实际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人们会为某种服务或商品设计出一个十分具体的典型用户形象,我们将其称为“用户画像”。比如,可以这样设计某一用户画像:用户姓名为山冈优香;住在东京文京区本乡;年龄在30岁上下;女性上班族;在某IT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年收入××万日元;独居,有男朋友;晚上经常在家上网看视频……

以上这些前期工作,可以使具体的用户形象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共享,同时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家进行讨论。有了这种具体的用户形象,大家讨论起来就会变得更加方便,说不定某个员工就会想出山冈女士所期待的一些其他产品功能。由此可见,具体形象思维能让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想象力。

通过不同的描述来想象对方的反应

就像开篇漫画中的故事情节一样,当我们作出某个提案时,通过具体形象思维预估对方的反应,有助于我们思考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其中的关键人物,我们可以对其反应进行具体描述。比如,“E领导肯定会做出一副明显反对的表情”“F领导肯定会大加赞赏这个提案”等。如果关键人物只有30人左右,这一过程也不会花费我们很多时间。

但是,如果是大型企业,我们就很难具体描述每个员工。这时,我们可以想象出几种典型的员工形象,然后对员工进行归类。比如,预估员工对公司某项制度改革产生的反应时,就可以将30~39岁的骨干员工视为一个整体。如果感觉这类员工会对此次改革产生抵触心理,就应该同时加入一些有利于骨干员工的规定。频繁改变企业制度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员工的反应做好预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做好预判,有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人际关系图(详见第5章)进行分析。在绘制人际关系图时,首先要将所有与该事件有关的人都包括在内,在此基础上一边观察关系图,一边想象这些人会作何反应。

深思熟虑是关键

先说一个题外话。制定政策时,日本政府就存在不少缺乏这种前期想象工作的现象,普及公民个人编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暂且不说个人信息是否能得到充分保护,这一制度首先就让人觉得,国家并没有充分验证它能给人们带来多大方便。不言而喻,不方便的东西自然也就不能得到普及。

此外,在2020年上半年,日本相关部门又提出了一个将第一学期改为9月开学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虽然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提案,但就我看来,相关部门并没有充分探讨过此项举措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比如,这项改革会对改革当年的那届考生及第二年的考生,甚至是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不同程度的影响。

虽然我们不追求完美,但是在修订这种影响范围极其广泛的政策时,国家还是应该深思熟虑之后再作决定。

要想提高具体形象思维的准确性,就要让自己“接地气”

为了提高具体形象思维的准确性,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拉近与一线工作者的距离。不难想象,如果人力资源部部长根本不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他就会在制定人事政策时遇到很多困难。同样,连锁经营的企业,也必须在掌握了典型店铺的现有装潢特点之后,才能开展店铺改装工作。

由此可见,想要预测对方会对自己的某个举措做出怎样的反应,我们首先需要做到充分了解对方。 这个道理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就像前面提到的个人编号一样,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环节。事实上,不少企业的领导就是随着职位的升高,渐渐忘记一线工作的亲身感受。

其中,销售和生产部门出现上述现象的概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职能部门与一线员工相隔甚远,这些部门的领导对工作现场的认识就显得尤为淡薄。因此,一些企业会在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积极地进行岗位轮换,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所以,运用具体形象思维进行思考时,我们必须从客观角度(从高处俯瞰)对事物进行观察。同时,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检查自己脑海中描绘的形象是否正确地反映了该事物的真实形态。

· 本章思考工具的最佳使用时机

预测某一新举措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时

· 让你能够胜人一筹的3点诀窍

❶准确勾勒用户画像。

❷借助不同的描述进行想象。

❸努力拉近与一线员工的距离,避免脱离实际情况。 uq/SOkWteQx53+hRxw2CM/9O1Y8YU1l67wOD0LSOTSkWkGHL0dK4r+2WL0ZJaC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