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思路概述

图0-1 全书框架结构图

本书正文框架结构如上图所示,据此将从五个方面展开说明。力求从法律公布的实践沿革、价值意涵、体系构造和外部表现入手,揭示其中具有的历史理性、文化厚度、制度宽度和技术高度,并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具体国情,谈论动态完善之策。具体而言:

第一章主要探讨法律公布的实践沿革。强调法律公布活动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传统秘密法实践的反思与否定,彰显出法治的内在品格,反映了法律文明进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法治领域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各民族特色有机交融的结晶。

第二章进一步探讨法律公布的价值意涵,通过对法律公布形式特点的分析,旨在说明法律公布是区分法律规则和非法律规则的重要“事实”和“标尺”,承载着塑造合法性、彰显仪式感的特殊文化意涵,并具有较为复杂的生成条件。

第三章主要结合世界各国具体宪法文本,探讨法律公布的内部体系构造:在法律主体及其权限方面,旨在彰显以国家元首为法律公布主体的国际通行惯例;在法律公布程序方面,旨在揭示复杂的不同规定背后各国政治体制特点乃至民族个性的深刻影响,以及确认、规范并维护法律公布活动有序进行的立法程序共识;在法律公布期限方面,旨在揭示设置不同法定期限的规范表达与“一般均为签字后立即公布”的实践惯例之间的矛盾张力,并探讨“同时施行主义为主、异时施行主义为辅”背景下法律公布与法律生效的时间衔接问题。最后,本章还结合近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相关争议教训,强调认真对待法律公布制度、理顺具体体制机制设计的重要性。

第四章探讨法律公布的外部表现:一方面,聚焦法律公布的载体方式,考察法律公布活动在媒介载体技术推动下发生的刊载方式革新历程,旨在揭示“官报登载法”成为当前主流方式的工业文明背景,并从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出发,肯定网络电子公布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兼顾法律公布的文体格式问题,探讨相关语言文字乃至印章格式的价值意涵。由此着力说明法律公布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技术与文化、普适性和民族性互嵌融合的结果。

第五章结合《宪法》、《立法法》等国内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尊重肯定既有成绩、又注意正视当前制度运行中存在的“软约束”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法律公布实践的未来展望,并提出进一步拓展法律公布范围、落实法律公布主体权责、明晰法律公布期限、完善配套传播机制等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立法建议,以期借助制度、技术、文化协同互动的有机路径,对未来的法律公布之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此外,本书结尾附录部分主要以《世界各国宪法》编辑委员会编译的4卷本《世界各国宪法》(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为蓝本,同时在努力跟进把握最新动态的基础上,对世界各国宪法相关法律公布规定按照五大洲的体例加以编排、予以完整呈现,并附上与中国相关的法律公布历史文献及现行规定内容,希望方便读者了解国外法律公布制度的立法例,以及中国近现代法律公布制度的百年发展流变,以期实现彰往考来的写作初衷。 fks7wwFBXXpIgZvd5McfcGWC+Kg7uS8UQj/QYY428kW1aB81qPt+ENEVoPLRyM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