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终于制碱成功

纯碱并没那么容易出炉,永利试工过程中也是困难曲折得很。因为制碱工厂的整个机器设备都是环环相扣节节相连,分为化盐、烧灰、吸氨、碳化、蒸氨、动力等七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影响其他部分,甚至发生事故。在试工的三四年期间,因为没有经验,永利犹如汪洋大海中盲目航行的小船,随时会遇到风浪,遇到过无数障碍、险阻。

刚开始,永利将硫酸铵化成溶液送入塔中,但三十多米高的塔忽然摇摆起来,发出巨响摇摇欲坠,十分危险。后来发现是因为加料太多太快,导致硫酸铵与石灰乳接触后固化,堵住了塔里的溢流管道,慢慢减少进料量后情况才好转。

还有一次,煅烧炉结疤了,把送碱的铰刀都咬住了。侯德榜听说后,立即赶过去拿起一根铁棍伸进去,想把碱疤捅开,结果没捅几下,自己因高温晕倒在地。醒来后,他和负责处理煅烧炉的张工程师一起研究煅烧炉结疤的原因,张工程师经过试验发现是因为重碱水分太多所致,将重碱的水分控制在10%以下,煅烧炉便不再结疤了。侯德榜亲力亲为,在一线像救火队长一样不断地到处“灭火”,有时钻进下水道检查水沟堵塞的原因,有时又钻进炽热的煅烧炉检查炉烧裂的原因,有时又一直站在氨味呛人的碳化塔边检查……

试工期间最大的事故出在烧碱锅上。因为当时为了省钱,永利购买了比较简单的烧碱锅,结果开工不久该锅屡有问题,“烧碱锅连日实验都无好结果,其毛病太多,所谓扶得东来西又倒也” 。修补好这个地方又坏了那个地方,“此处一停,别处同时不动,即工人已有三百余名,坐吃山崩,能不令人急煞?” 后来,“石灰窑”设计了一座全部电焊的干燥锅,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因此导致停工半年。

因为刚开始未掌握碱性对钢材的腐蚀作用,永利采用钢管作传送碱液的管道,结果因钢管禁不起碱液腐蚀经常损坏,范旭东最后下定决心将价值十万多元的1300多条钢管全部拆掉,改用更耐腐蚀的生铁铸管。他在致余啸秋的信中写道:“若非如此,则头痛医头,足痛医足,亦坐俟其疲癃残疾以终耳。且非如此已也,牵连久大下水,两败俱伤,旭公负一时盛名,若竟弄到如此结果,亦非吾爱友之道。” 为此,范旭东用拆卸下来的几条钢管作了一张桌子放在自己办公室内,以警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错误。

由于不断发生各种问题,各种机器设备经常需要修理。刚开始每一个零件的铸造修理都要送到天津王小徐的工厂,既耗钱又浪费时间,陈调甫建议永利干脆自己办一个铸工车间。当时永利经费非常困难,范旭东很是为难,但最终同意拨款七千多元,成立了机修车间,对永利碱厂持续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克服种种困难之后,1924年8月13日永利自己生产的碱终于出炉了,很多人翘首以待像等待新生婴儿般。可是,千辛万苦始出炉的碱并不是雪白色的,而是红黑相间,这样的碱如何能和雪白的洋碱媲美竞争呢?这就是六年多来永利上下费尽心血、财力的结果吗?

大家都很失望,尤其是股东们纷纷心灰意冷,不愿意再投资,资金耗费已超过了原计划的五六倍,分红更是遥遥无期。有些股东说把这钱投在久大早就本利翻倍了,“倘若知道今天,虽白刃加颈也不为”。范旭东虽然也很沮丧,但他没有放弃,因为经过检测,永利生产的碱虽然颜色不对但含碱量达到了98%,即除了颜色不对其他都没有问题,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

没有钱继续生产调试,那就再找久大借用,可久大和永利毕竟是两个单位。 有一次,陈调甫拿着范旭东的批条去天津久大会计处领款,久大会计科科长周雪亭摊开久大账本给陈调甫看:“久大资本只有40万,现在借给永利的已有20万了,以后怎么办?”陈调甫很是惶恐无地自容。当时,陈调甫的妻子潘瑛如去世,陈调甫在讣告中竟写道:“拒收挽联、挽幛等物,如送奠仪,只收现金。”葬礼之后,陈调甫将所收礼金全部交给了范旭东用于制碱。 后来,幸得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又贷款数十万,解了永利燃眉之急,周作民自己则备受金城银行内部责难。

为什么生产的碱会是红黑相间呢?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有些人认为是侯德榜技术不行,“制革的人怎么能制出碱来呢”,甚至要求撤换侯德榜。对此,范旭东为侯德榜辩护道:“四五年来为了创办制碱工业,为了解决一个一个技术上的难题,他和工程师们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了掌握技术上的第一手资料,侯先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我们永利能进展到今天,侯博士是有功的。他的功劳不仅为我们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永利培养了一种实干、苦干的工作作风。对这样难得的人才,我希望大家要像支持我一样,支持他的工作”

侯德榜听闻后感慨地说:“范先生遇到的困难远胜我十倍,但他总是一意为我解脱,至诚相待。这种相濡以沫的精神,是我一辈子也不敢忘怀的。今日只有一意死拼,谋于技术问题的解决,以报范公之诚心。”

制碱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查出是因为铁器受了氨及碳酸气的侵蚀,形成铁锈所致。‘石灰窑’建议加入少量的硫化钠,使它同铁器接触,在表面上结合一层硫化铁的保护薄膜。这样,出的碱果然白了。原来国外采用炼焦厂的粗氨液作原料,其中本含有硫化铵,所以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生产的碱终于雪白了,就在大家长出一口气的时候,不幸的是,工厂里最后一台煅烧炉烧裂了,工厂只能完全停工了。没办法,范旭东只好派侯德榜和“石灰窑”去美国购买新的煅烧炉,并进一步考察制碱技术。他们两人在美国花重金购买了先进的圆筒回转型外热式煅烧炉。国内的永利工程师也没闲着,不断地检修各种机器设备。范旭东更没闲着,向周作民的金城银行又借了一笔60万元的巨款,并亲自过问碱厂的试验、检修等进程,对其感慨道:“这工作不比重新发明有什么不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1926年6月29日,永利碱厂第二次开机生产,这次如果再不成功那可能真的会摧毁所有人的信心。幸运的是,碱生产出来了,是雪白雪白的碱,永利终于制碱成功,中国终于生产出自己的纯碱了,其硫酸钠含量高达99%。这是亚洲第一次用索尔维制碱法制碱成功,比日本还提前一年,而这一天距离1918年永利建厂已经8年了。“从建厂日起,中间经过了无数的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断断续续的工作,一条流水作业的长龙,经过了八年的苦干,才连接起来。” 8年坚持奋斗终于制碱成功不可谓不壮烈,在中国企业史上也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天说来几乎难以让人置信。

永利碱厂

在庆祝永利终于制碱成功时,范旭东感慨地对陈调甫说:“我的衣服都嫌大了,你也可以多活几年了。”他还激动地说:“今天我们总算制出合格的中国碱,这是我们多少年来的夙愿,为此我们支付多少辛苦,尝尽人间辛酸,经过整整八年苦干,终于降伏了这条流水作业的长龙。永利制碱的成功,要归功于诸位的同心同德,努力苦干。” 为了区别“洋碱”,范旭东将永利产的碱命名为“纯碱”,从此“纯碱”这个名词在中国诞生,并开始逐渐替代“洋碱”。

1926年这一年是永利史上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企业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除了范旭东制碱成功外,卢作孚 创办的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正式航行,胡政之、吴鼎昌、张季鸾则接办了《大公报》,而他们的先辈张謇则于这一年去世,这或许意味着现代企业家开始正式替代士商。 1rRkbsYnWq8BGYm5xEvHVGWGOLCWRNDllsvz0YO2PW5wqz/K6nMxRwYVLCkAWP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