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侯德榜加盟

资金问题终于解决了,但永利制碱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还是人才问题。因此,范旭东在陈调甫赴美前交代让他在美国多方物色人才,“古往今来的兴衰沉浮都证明:人才是事业的基础”。

陈调甫不负范旭东所托,在美国物色到了一个最优秀的人才,帮助永利从此“永远胜利”,这个人才即侯德榜。当时陈调甫委托法国人杜瓦尔设计制碱工厂,但杜瓦尔进度甚慢,李国钦便介绍了几位留学生协助,其中有一位留学生便是侯德榜。侯德榜1890年8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1911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在清华读书时十门功课考一千分创清华记录,1913年由清华学堂保送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化学,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此时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化工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和陈调甫认识后,侯德榜竭尽所能地协助陈调甫,陈调甫也发现侯德榜不仅才学卓著且为人真诚,更重要的是,和陈调甫、范旭东一样有工业救国热情。于是,陈调甫回国后便向范旭东推荐了侯德榜。范旭东对侯德榜也是非常心仪,便写信邀请侯德榜加盟永利。在信中,范旭东陈述了制造纯碱在中国的重要性和他在制碱方面的打算,提到陈调甫对侯德榜的推荐,热切希望、欢迎侯德榜学成回国后为创办中国碱业共同奋斗。

看到范旭东的信,侯德榜很是犹豫,一方面他被范旭东的热情打动,他也从陈调甫那里听说过范旭东其人其事,对范旭东也很敬仰;但另一方面,侯德榜博士期间主要在学习制革,他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发表在美国制革学术权威刊物引发关注。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侯德榜还被接纳为美国荣誉科学会会员和美国化学荣誉会员,他如果在制革方面继续研究肯定会大有成就,至少能在美国大学当个教授,而制碱对于他而言则是陌生领域,回国制碱更是前途未卜。

一面是荆棘重重的险途,一面是光辉灿烂的未来,侯德榜几经犹豫最终却选择了前者。因为前者虽然艰险却是救国之道,侯德榜想到范旭东坚忍不拔地创业是为了“工业救国”,而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工业救国”嘛,他原来学习制革也是因为看到祖国盛产皮毛但工艺落后,那为何不追随范旭东更好地“工业救国”呢?于是,他给范旭东回信道:“蒙范先生不弃,德榜应将制碱有关技术方面的事,勉强一肩承担……”

1921年10月,侯德榜登上海轮回到家乡福建。第二年春节刚过,他便离开家乡来到天津塘沽。到达塘沽碱厂找到陈调甫后,范旭东要了一套普通工人的工作服换上,来到工地见到范旭东。两人相见分外投机,范旭东当即把碱厂的建设、安装、技术等重要任务交给侯德榜。 侯德榜分外感动,对陈调甫说:“像范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拥护帮助的。”范旭东对陈调甫说:“我觉得侯为人很好,你举贤应受上赏”。陈调甫则说:“我不要赏,我希望能充催化剂,发生化学作用,对于事业有利,就是我的成功。”

就在三人相谈甚欢时,有一个外国人突然推门而入。这个外国人叫G.T.李,是陈调甫和侯德榜在美国物色的工程师。他是美国南北战争时名将罗伯特·李的后代,原来担任美国制碱厂的车间工长,富有实际制碱经验,因善于改良石灰窑被美国同行称为“石灰窑”。被范旭东的制碱之志感染,他加盟永利,指导碱厂管道铺设和设备安装等工作,在来中国之前也和侯德榜成为好友。

1922年7月范旭东(中)、陈调甫(左)与李佐华(右)在北京汤山合影

老友相见分外欢喜,四个人的手握在一起,四个人的心也结在一起。另外,社会经验丰富的李烛尘不久后也由久大调任永利任职,永利公司的核心团队基本形成了,这是中国企业史上的第一个科学家团队。有这样强大的团队“加持”,永利生产的纯碱该出炉了吧? p5cc54jvIqnlBCMUaKJ1GvC2zuii7cONLvrl8lmUwhrn1Qoh20PMtyktDD8VzG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