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面对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迫切呼唤,为更好地彰显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开展工匠精神研究,首要的任务是给予工匠精神一个理论性的定义,明确工匠精神的概念内涵,揭示其内在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实践。鉴于上述背景及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如下:

(1) 从理论上定义工匠精神,明确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开发工匠精神量表,以服务工匠精神的实证研究;

(2) 分析个体工匠精神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构建个体层面工匠精神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模型;

(3) 探讨组织文化、高承诺工作系统对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明晰工匠精神在组织情境、个体层次的作用机理。

围绕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主要开展三项研究:

第一,理论研究:界定工匠精神的内涵概念,并遵循量表开发的步骤(Hinkin, 1995),开发工匠精神量表,为工匠精神与其他重要的组织管理概念(如“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建立联系、开展系列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Deci & Ryan, 2000)和价值取向理论(Schwart, 1992; 2014; Schwart等, 2012;Bellah,1985;Wrzesniewski,1997),建立工匠精神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模型;选择典型案例,完成对工匠精神形成心理机制模型的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揭示工匠精神发展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

第三,实证研究:把工匠精神放到组织情境中,考察工匠精神的外在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结果,识别出与心理机制最相关的、组织最常用的两种因素——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高承诺工作系统)——作为形成和发展工匠精神的组织情境外部因素,并阐释工匠精神在组织与个体两个不同层次的作用机制与结果。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1) 明确了工匠精神的概念内涵。厘清了工匠精神的概念边界,开发了工匠精神的量表,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丰富了“工匠”与“工匠精神”相关领域研究的理论成果。(2) 构建了工匠精神形成过程的内在心理机制模型。从心理学的角度,以自我决定理论和工作价值取向理论为指导,将工匠精神发展与“工作动机内化的程度”“工作价值取向变化”建立联系,分析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揭示其内在机理,明确其形成的内在因素,建立指导实践的工匠精神理论。

实践意义:(1) 将工匠精神引入到组织文化、高承诺工作系统等重要的组织实践中,与这些概念建立理论联系,把工匠精神看作是这些重要组织管理实践发生作用的中介机制,详细解释了组织文化、高承诺工作系统能够促进员工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从理论上识别了影响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组织管理实践外部因素。(2) 阐释了员工工匠精神与组织整体工匠精神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并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来解释其内在机制,这有助于指导组织实践,比如树立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作为榜样,把工匠精神作为文化价值观和规范,在招聘、选拔、任用和留用过程中重视员工的工匠精神等。 oA9yJ9bSl+QBSWpCyJOo6Wz+LqsJgCh50YTBfTUYLP/Y33I4pZ869K6s2s+rQA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