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5 研究工匠精神的理论基础二:工作价值取向理论

工作价值观是基础价值观在工作场所的具体表现(Ros 等,1999),体现了个体的工作目标,体现了员工的内在需求,以及在从事工作相关活动时对工作属性、工作条件及工作结果等的追求(Super,1970;Dose,1997;Jin &Rounds,2012; Lyons 等,2010)。风笑天(2011)提出,工作价值观也可以解读为是工作的意义。高中华(2020)基于 Schwartz 的人类基础价值观理论(Schwartz,1992; Schwartz 等,2012),提出价值观作为一种信念,能够激发、引导人们为了所追求的目标而表现出相应的态度或者行为,同时也是指导人们进行选择或者评估某些行为或者事件的准则。

根据目前研究达成的共识,工作价值观主要分为工具型价值观、认知型价值观、威望型价值观和社会型价值观四种类型(Lyons 等,2010; Ros 等,1999; Schwartz,1999) 。工具型(外在)工作价值观,主要关注与薪酬、工作保障等工作中的物质条件;认知型工作价值观则是与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与挑战、个人获得的成就等自我实现和心理满足有关,也称为“内在工作价值观”;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关注的是与同事、领导乃至社会的关系等,有时也称为“人际型工作价值观”;威望型工作价值观主要与身份地位、影响力等有关。其中,认知型和工具型工作价值观分别体现的是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物质条件,而威望型和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则与服务的是自身或是他人及社会相关(Schwartz,1992;Schwartz,2014;Schwartz等,2012)。

1985年,美国社会学家Bellah等人提出了“工作价值取向”(work value orientation)的概念,提出个体与工作之间存在不同的关联,即会以不同的工作价值取向来定位自己的工作,主要分为谋生(job) 、职业(career) 与事业(calling)三种。Wrzesniewski(1997)也提出工作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个体对自身工作价值以及工作期望的主观认定,通过个体的工作目的来分析工作对于个体的意义。具有谋生取向的个体,工作主要是为获得经济收入、物质回报,并不看重工作本身带来的回报,工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对于拥有职业取向的个体,他们更加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如职业晋升、工作的挑战性、社会声望与认可等。对于事业取向者,工作并非为了经济收入、物质回报或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 其追求的是工作本身的意义以及因此带来的成就感,强调的是工作中的自我情感体验。

工作价值取向理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因为追求事业、崇尚职业使命,所以会表现出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等行为。从这个角度,本研究初步理解工匠精神形成的过程是人们对工作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不断认识与整合,直到完全把工作内在价值整合于个体价值观之中的过程,工作动机的变化会影响个体工作价值取向的变化,工作动机的内化程度、从业人员对工作价值主动整合的程度同时也代表了工匠精神建立的程度。 sUoDfg5rJ8pfzDz2csWIZOGdIJIGDVeGz7Yi7P9fuBTXwbzPBEj0cstGEbPhp9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