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落第从教

一、 初次入都

古代中式举子依照惯例要参拜参拜座师,第一次入都的段玉裁拜见了乡试主考官钱汝诚。段玉裁颇受钱师赏识,得住钱府。钱家藏书丰富,段玉裁因此有机会读到顾炎武《音学五书》,《六书音均表》卷首称:“惊其考据之博衍,始有意于音韵之学。”钱家之行,成为段玉裁后来攻治古音学的重要契机。

第一次入都,段玉裁还谒见了恩师尹会一之子尹嘉铨。尹嘉铨(1711—1781),字亨山,室名贻教堂。直隶博野(今属河北)人。雍正十三年(1735)举人,历任山东、甘肃等省司、道,官至大理寺卿。有《小学大全》《偶然吟》等。《清史稿》卷308附尹会一传后。段玉裁在《博陵尹师所赐朱子小学恭跋》是这样记载的:“玉裁至二十六,举于乡,入都,谒师令嗣亨山方伯,亦勤勤恳恳望以力学。”虽然老师多以治学相勉,而段玉裁自认为年轻时“好习辞章,坐耗岁月”。后来,尹嘉铨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其父请谥并从祀文庙,触怒了当时皇帝乾隆而遭处死。此事似对段玉裁辞官归里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 会试落第

乾隆二十六年(1761)四月二十四日,段玉裁第一次参加会试,名落孙山。该科取士217人,乾隆亲定殿试三鼎甲:状元王杰,榜眼胡高望,探花赵翼。会试正考官为协办大学士刘统勋,副考官为侍郎于敏中、观保。于敏中与段玉裁除了是金坛同乡,还有亲戚关系。段玉裁在乾隆十八年(1753)19岁时“娶于氏,县学生某女”,按辈份来说,属于于敏中的子侄辈。赵翼(1727—1814)是常州阳湖人(今常州武进区),以其与袁枚、蒋士铨并称为“江右三大家”的诗名,与王鸣盛、钱大昕并称为乾嘉考证史学三大家的史名,求真的学术精神与诙谐豪放的性格等赢得学人的赞誉,长段玉裁8岁且同为江南学子,二人虽同年参加会试,而似乎并无交往,当与科举功名有关。

此后,段玉裁又参加过两次会试。第二次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戴震同时落第。第三次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仍未中,从此不再参加科考。第三次入京参试时,与戴震确认了师生关系。

段氏参加科举,所读《诗》当为朱子《诗集传》。而此时惠栋著《毛诗古义》,戴震著《毛郑诗考正》,《毛诗》的学术价值得以充分显示,《诗》学也向汉学转变。段玉裁拜师戴震,有志于学,则尊奉《毛诗》,后来作《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也与此有关。此时段玉裁正致力于《诗经韵谱》的编撰。

三、 京师教习

“长安索米怅何倚,年少江南一布衣”,江南同乡赵翼落第后靠“捉刀”以谋生计时发此长叹,段玉裁三次北上为求功名,依然一袭青衫而难归故里,只能谋求教习一职维持生计,暂时留在京师。王念孙《大清敕授文林郎四川巫山县知县段君墓志铭并序》说段玉裁“乾隆二十五年,举江南乡试,寻充景山教习”。“寻”字所表不具体,即段玉裁何时担任景山教习,没有明确记载。《清史稿》志八十一《选举一》第9页记载:

景山官学,康熙二十四年,令于北上门两旁官房设官学,选内府三旗佐领、管领下幼童三百六十名。清书三房,各设教习三人。汉书三房,各设教习四人。初,满教习用内府官老成者,汉教习礼部考取生员文理优通者。寻改选内阁善书、射之中书充满教习,新进士老成者充汉教习。雍正后,汉教习以举人、贡生考取,三年期满,咨部叙用。学生肄业三年,考列一等用笔帖式,二等用库使、库守。乾隆四十四年,许回子佐领下选补学生四名。嘉庆间,定额镶黄旗、正白旗均百二十四,正黄旗百四十,回童四。

景山官学,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位于景山前门,是培养教育上三旗官员子弟学习满汉书籍的初级学校,属于内务府官学。“汉教习以举人、贡生考取,三年期满,咨部叙用”,则段玉裁有以举人身份担任教习的可能。

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也有相印证的材料,其中“三十二年丁亥,四十五岁”自述:“是年玉裁景山万善殿教习期满,住于户部雯峻家处。先生在京时,枉驾过之。四五月间,玉裁出京矣。”于雯峻,字次公,号小培,雍正元年状元于振之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户部侍郎于雯峻是于敏中的族侄,与身为于氏女婿的段玉裁为同辈。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春,段玉裁担任教习一事结束,暂住于雯峻家,戴震曾来访。

只是“景山万善殿教习”的表述令人疑惑,景山教习与所谓的万善殿教习不同。王念孙说“充景山教习”,刘盼遂《年谱》也记叙“万善殿官学”之事。而查核相关史料,无万善殿官学之名,有“长房官学”之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设内监官学于蕉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改设于中海万善殿长房,是教习太监粗识满、蒙、汉文字的学校,“万善殿官学”疑指此。据史料可知,清代八旗官学,隶属于国子监,系为培养八旗子弟而设。又有“内监官学”,称“长房官学”,教习太监。官学中的汉教习,三年期满,分等引见。一等任用为知县,二等任用为知县或教职。嘉庆、道光年间,官学渐渐废弛。清末改为八旗学堂。

段玉裁自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教习,到三十二年(1767)春期满,有六七年时间,而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吏部铨选县令,时间跨度达十年。按照“三年期满,咨部叙用”例,三年任满就有任命为邑令之类小官的机会,养家糊口自不成问题,何况他本来已是举人,大致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但是他至少任教两任才得以“铨放”。我们考察雍正时期教习考核制度,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规定:“汉教习内三年期满,如果实心训课行走优勤者,臣衙门出具考语,咨部引见,以应升之却补用。其训课平等者,三年期满仍留三年。俟六年期满,照依此例补用。……其不尽心教授者,参奏重处。如此,则劝惩兼施,诱励备至。学生等自必群知奋心以归于上进之途,而教习等亦不至有草率偷安之弊矣。请以此著为定例,永远遵行。”依此规定来看,段玉裁第一个三年期满,可能“训课平等”而留用三年,第二个三年期满,并未立即获得补用。此后,他极少提及此段经历,更无同时任教的人员、学生的任何记载,《八十自序》中也未提此经历,似讳言之。这可能与他的教习考核不顺相关,也可能与他的妻子家于氏重要人物于敏中后来的遭遇有关。

于敏中(1714—1780),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出身簪缨世家,曾祖父于嗣昌,祖父于汉翔,均考中进士,有名于时;父亲于树范,曾召入内廷充武英殿纂修,参与编辑《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幼年曾短暂过继给其叔于枋为嗣。曾师事王步青。于敏中乾隆二年(1737)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与其族兄于振并称“兄弟状元”,成为金坛科举盛事。于敏中在朝42年,任职颇多,大略有: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兵、刑、户部侍郎或尚书,经筵讲官,日讲起居注官,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方略馆副总裁,四库全书正总裁,国史馆、三通馆正总裁,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上行走,加太子太保衔,赏一等轻车都尉,谥“文襄”。于敏中成为乾隆朝汉臣首揆执政时间最久的人。其书法造诣精深,在文化方面更是多有贡献,如力主开四库全书馆,担任正总裁。个人著有《浙程备览》5卷,《素余堂集》34卷,《于文襄论四库全书手札》1卷等。另外,还奉命纂修、考订、汇编了《钦定临清纪略》16卷,《钦定户部则例》120卷,《国朝宫史》36卷,《钦定日下旧闻考》160卷,《钦定满州源流考》20卷,《钦定钱录》16卷,《钦定西清砚谱》24卷,《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及释文》10卷等。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1780年1月14日)去世,乾隆帝下诏优赐恤,入祀贤良祠,谥“文襄”,归葬金坛涑渎周庄村。死后数年,却因家庭不和睦、被查出当年不法之事而被撤出贤良祠,剥夺子孙世职。

自段玉裁入都之际,于敏中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受命为军机大臣,直接参与机务朝事,乾隆三十年(1765)擢户部尚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加太子太保。作为于氏女婿的段玉裁,既然暂住在于敏中的亲侄、户部侍郎于雯峻家中,并能接待戴震等人来访,那么有机会见到于敏中,或受于氏相助,当是大概率之事。后来戴震入四库馆,由于敏中推荐,也可旁证相互的关系。于氏家族为金坛望族,段玉裁为于氏女婿,段家多人与于氏联姻,然今所见各种材料,几乎没有段玉裁与于敏中交往的任何文字记录。这可能与于敏中死后受朝廷处罚一事相关,段玉裁及其后人有意不记或删落了相关信息。 15ar0DR0G0vgLxvDBdLowpvtToVNE5Mr8RUPiy9C6LVio/2rpwqRuySV4tUDRj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