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日军高层推广慰安所

上文已指出,日军高层在上海到南京的挺进过程中,已在积极推动慰安所的建立。再补充一个重要史料,在1938年2月,华中宪兵队司令部对江南9个地点慰安所的统计,表明在日军看来慰安所完全是合法化存在。

2-16 日军曾在汉口的生成北里设立慰安所。(苏智良2001年摄)

当时,日军华中宪兵队司令官大木繁在向该军参谋部等的报告中,统计了南京、下关、镇江、金坛、句容、常州、丹阳、芜湖和宁国等9个地区的日军慰安所情况,该文件写道:目前除宁国因交通不畅情况不明和句容以外,其他7地均已设立了慰安所。在芜湖,“慰安妇”人数原来只有25人,现在比上一旬增加了84人;在芜湖的109名“慰安妇”中,日本女性有48人,朝鲜女性有36人,中国女性有25人。报告明确记载,在2月中旬(11—20日)的10天里,有8929人次的日军官兵进入了镇江的日军慰安所,比前一旬增加了3195人次;在镇江,1名“慰安妇”平均10天中接待了82人次的官兵,也就是1天接待8人次官兵。在丹阳,“慰安妇”暂时只有6人,人员严重不足,因此报告中明确写道,要“就地征募当地慰安妇” 。这份出自日本华中宪兵队司令部的旬报,明白无误地披露了日军建立、管理慰安所的事实,是“慰安妇”历史中非常珍贵的一手资料。在大木繁的另一份报告中记载:湖州的慰安所里,有中国女性11人,朝鲜女性29人;当桑名旅团开到湖州时,日军数量已有所减少,但还是增开了一家“特种慰安所”。无锡最近也要增加20名“慰安妇”。

1938年3月4日,日本大本营签发了[陆支密745号]秘密文件,这份给华北派遣军、华中派遣军参谋长发送的文件的内容就是募集“慰安妇”、建立慰安所。文件规定,“慰安妇”的征募工作由派遣军一级进行“统制”;各军须选派合适的专门人员来担任此事;征募女性时要与当地警宪取得联络。 这是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日军最高层关于募集“慰安妇”的详细指示和规定。这一文件是陆军省次官梅津美治郎批准的,明白无误地揭示除军方之外,日本政府的警宪系统也加入到“慰安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中。同时也印证了陆军省作为日本政府军事最高领导机构在推行“慰安妇”制度中的领导者角色。

1938年5月25日,日本陆军省的教育总监部向各地部队发出《战时服务提要》,共分为八章,在第八章《人马的卫生》中规定:关于性病要有积极的预防办法,军队慰安所的卫生设施必须完备,并严禁官兵接触军队指定以外的娼妓、土民等。

2-17 慰安所的名称各种各样,图中是名为食堂的日军慰安所(《日本的战历》,每日新闻社,1967年版)

1940年9月19日,日本陆军省副官川原直一向陆军部队下发《由中国事变的经验观测军纪振作的对策》文件。这份《对策》中承认,日军在中国战场发生了很多“掠夺、强奸、放火、杀害俘虏”的事件,因此,要求各部队对慰安所进行有效的管理。据该文件记载,1937年至1939年底,日军在中国共发生放火、残杀事件420件,强奸并致死伤的事件312件。这一数字显然是大大缩水,颁发这个文件的目的,不是在于杜绝这类事件,而是担心强奸案的频发导致日军中性病的流行,从而影响日军的战斗力。 日军的这个目的在下面这份文件中也得到了印证。

1942年6月18日,陆军省医务局卫生科起草了《关于大东亚战争中官兵的性病处置文件》。这个文件出笼的背景是由于侵华日军中性病流行,一些官兵退役回国后,将性病带回到日本本土,从而引起了日本内地民众和军部的极大恐慌。因此该文件要求,第一,必须切实指导作战部队的性病防治工作,尽量避免感染的机会,执勤地(占领地)的慰安所的管理要切实加强。第二,在官兵返回日本本土前,必须在现地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性病患者应由医院收容治疗,痊愈后才能返回内地。第三,如果性病患者在治愈后仍有复发可能,须由医院院长在病人返回家乡之际,通知其出生地的地方长官。文件要求有关各方面从日本民族的前途着想,严防性病在日本国内蔓延。

鉴于这种情况,陆军省便积极行动,进一步策划设置和完善慰安所。在陆军省军官金原节三编写的《陆军省业务日志摘录》中,记载着陆军中央部门着手建立慰安所的许多事实。金原节三曾担任近卫第2师团的卫生部长,对前线日军的慰安所实状非常了解,所以他积极推动陆军省大规模扩大慰安所。1942年9月3日,陆军省举行科长工作会议,恩赏科长发言指出,还要在现有数量的基础上追加慰安所,“将校军官以下的慰安设施,拟按以下规模:华北100所,华中140所,华南40所,南方100所,南海10所,库页岛10所,共400所”。

2-18 战时报刊刊登的关于上海虹口“帝国妇女慰安所”的报道。(《工人》1938年第2卷第2期)

1939年11月,日军攻克南宁,29日举行了入城式。此后第22军司令部便指使各部队设立了一批慰安所。根据原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的回忆录,1940年2月中旬时,有15个慰安所的日本业主,他们带着150个“慰安妇”到达南宁,驻屯该地的第22军管理部长立即与第5师团长今村和近卫混成旅团旅团长樱田商谈,征用一批西式旅馆、学校、寺院和民屋,开设一批慰安所,并给部队分配了“慰安妇”的名额。为了能让所属官兵都能进入慰安所,第5师团副官建议,向所有官兵每人发一张慰安所入场券。后来由于部队转移,这些慰安所又迁回了广东。另一则史料说,在1940年9月,南宁街头的日军慰安所多达18处,其中的中国“慰安妇”就有一百好几十人。 日军台湾旅团在南宁也设有大批的慰安所。

就这样,在日军高层的倡导下,各部队纷纷设立了慰安所。 02fjj+hMMw/xkT6Nz60hBzFlh0L5l50nwBvhlU578Zlbrg0UqhKM4y9lJ6ifBwH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