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除了其他日常工作,一直忙碌于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思考和宣讲。
连续工作给我的一个强烈感觉,那就是“快”。其实“快”字在中央层面和省市层面更突出,2020年10月29日当晚,中宣部就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市委也紧接着召开会议进行学习贯彻。
对我们基层理论宣讲员来说,也要讲究一个“快”字,第一时间把党中央的声音传播到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窝,让大家迅速知道、尽快领会、指导工作、开启新局。
理论,尤其是创新理论,就像新鲜的饭菜,通过我们宣讲员的传播,送到千家万户,成为大家思想餐桌上的一菜一饭,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既有意思更有意义。
这么看,理论宣讲员多像快递小哥啊,只不过前者传播的是理论,后者传递的是物品。“做一个党的创新理论的快递小哥”,这是一个多么形象的比喻。快递小哥的敬业精神强,服务效率高,把自己当成一个快递小哥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效率应该更高,效果应该更好。
这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呢?我想,一是准,二是快,三是坚韧地做。
准,说的是内容,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党的创新理论认识到位、理解深刻、吃准吃透,忠实原著、忠于原理。这要求我们反复阅读、咀嚼原文(如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工作报告、规划建议稿等)的真实含义。二是投递要准,按照听众的实际需求精准投递。我们宣讲员虽然无法像快递小哥投送物品一样准确具体到某家某人,但也要尽量分析听众的理论需求(尤其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理论需求),采取分众化的宣讲,真正实现供需对接。
快,说的是速度。速度之快,既取决于身体,更源自心理,心理上一定要有“先”的意识和“带头”意识。这种意识依托于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熟悉掌握,这样才有底气。底气从哪里来呢?从常学常新、常讲常新中来,背后是时间里的辛苦、逻辑里的行走、思想里的登攀。为什么要加班,为什么跑步时还在听理论、想逻辑,原因就在这里。只有基础条件准备好了,理论储备扎实了,才有行动上的快捷抵达。
坚韧地做,说的是态度。不管做任何事,总会有阻力,这不奇怪,很正常。关键的是,不被阻力拦住,想尽办法去化解和突破,甚至将阻力转化成动力,保持理性和激情去干事,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像快递小哥,即便路途中遇到刮风下雨、电闪雷鸣、车子坏了、摔了一跤等情况,也要千方百计及时将物品送达,这种“使命必达”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
2020年10月31日,南通大学新时代理论武装研究中心揭牌,曾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周毅之在讲话中提到了我的工作,他表扬我的写作和宣讲,肯定我这只“布谷鸟”的付出。坐在台下的我,十分激动,自信从心底涌起。做一个党的创新理论的“快递小哥”,一定要起而行之,务实去做,用“使命必达、及时送达”让党和人民满意,也投递出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