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海的路上,我把目光投向车窗外的天空,连拍了好几张天空的照片。
今天的天空,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变”。谁在变呢?是云,云在急骤地变化。车子开出五公里,头顶上就是另一片天空,朵朵白云变成一片雪山,再走五公里,又由雪山变成片片白纱,其间还有乌云来,像一朵黑蘑菇……
这几天挺累的,昨晚躺到床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但早上5点多就醒来了,起床修改课件,下午要给通州在上海联合党委的党员们做一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宣讲。
南通通州是中国著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业为百姓致富和树立地区形象作出了巨大贡献。通州的干部群众付出多、见识广、实践能力强,我暗下决心一定把这堂课讲好。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先删减原先课件中冗长的、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再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然后融合几处能打动人的“情”的细节。这样就行了吗?好像还缺了点什么——是建筑业的发展形势和专业知识。
有人说,每一次听我宣讲都有新内容、新收获。要想让每场宣讲都有新意,需要常学常新、常讲常思,并及时把思考成果加入新的宣讲中去。这是一个极辛苦的过程。
真正讲好一堂课,既需要脑力,也需要体力。一堂课讲下来,尤其是不用话筒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讲得满头大汗,衬衫湿透。但沉浸其中,丝毫不感觉疲累。
下午3:30,上海市逸仙路180号,宝隆宾馆2楼金色殿堂C厅。高大的会议厅古朴典雅,进门左手边是一幅大型的老上海建筑壁画。宣讲就在这里进行。宣讲开始了,从“这是一部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划治党治国治军的经典之作”,讲到“这是一部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统揽‘四个伟大’的创新之作”;从“这是一部全面判断当今国际形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的扛鼎之作”,讲到“这是一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精深之作”;从“这是一部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创造性回答新时代‘什么是自我革命、怎样进行自我革命’的宣示之作”,讲到“这是一部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特有的强大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的唯美之作”。其中穿插了许多精心安排的细节,如一个电水壶的故事,一篇哲思美文《灵魂》,一首自己填词谱曲的《亲爱的南通,我爱你》,等等。我都是真情表达。会场内出奇地安静,但精彩处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会永远珍惜曾任通州区纪委常委的张为民在现场听讲后对我的鼓励——永远做一个对党忠诚、内心纯粹的人!
看着满场共鸣的目光,听着雷鸣般的掌声,尽管汗在发梢间流,湿了脸庞、湿了衬衫,但我觉得很值得,很幸福。我轻轻地放下话筒,默默对自己说:
永远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不要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