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唯有付出才有快乐

渐渐体会到,唯有付出才有快乐。

2019年7月24日的《新华日报》上刊登的《江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纲要》是一座内涵丰富的思想富矿。”我省首批“党课名师”、南通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曹荣琪认为,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者,要潜心研究新思想的话语转化,紧扣文本学文本、时空之中析文本、回到文本悟文本、悟透精神去实践,努力用“乡音”传“党音”,使新思想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党员干部口口相传的“真经”和广大群众自觉遵循的“宝典”。

看到这篇文章,我感到很快乐,很兴奋。当初新华日报记者来约稿时,我很快写了一稿,写的是怎么组织学好用好《纲要》,后来根据谋篇布局的需要,我又重写了一稿,主要谈自己的感想。我当时写了近500字:

《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高度集中全党理论智慧,隆重开启理论学习之门,全景展示理论创新成果,强势助力高质量发展进程。学好用好《纲要》,我认为要实现“紧扣文本学文本,时空之中析文本,回到文本悟文本,悟透精神去实践”这样四个过程。“紧扣文本学文本”,就是研读《纲要》,逐字逐句读,既要掌握其“字面”上的内容,更要领悟其文字背后的深意。“时空之中析文本”,就是要联系实际学,把理论的表达与火热的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用理论阐释实践,用实践印证理论。“回到文本悟文本”,就是要边读边悟,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体悟新思想贯穿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人民情怀、高度自觉自信、担当奋斗精神、科学思想方法。“悟透精神去实践”,就是用《纲要》中的理论、方法去指导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者,一定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上下功夫,潜心研究话语转化,用“乡音”传“党音”,使新思想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其不仅成为党员干部口口相传的“真经”,也成为人民群众自觉遵循的“宝典”。

这个稿子被择要收入了报道中,尽管没有全文采用,但我还是很高兴。

有人认为,付出不一定快乐,付出意味着失去,失去应该惋惜或伤心,怎么会快乐呢?那好,我们来给“付出”的上游加一个“创造”,在“付出”的下游加一个“分享”,看看如此一来形成怎样的逻辑:创造→付出→分享→快乐!这个逻辑是合理的。人活着,通过创造,付出自己的智慧和能量,把成果拿出来分享,满足人们的需求,自己觉得有用、有价值,当然会产生快乐了。

文字工作者是这样,产业工人、现代农民、教师医生、科研人员、机关干部等等,都是这样。这个道理既浅显又深刻。只要我们身体健康,就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创造,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变成产品、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给别人带去快乐,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F4GaBTi4vsQQ6VxWfGryKrIHa9yX7IxWRog6Ts8E/Q7yJb7+cN2Sj0Hoty3T8k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