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一位睿智、坚韧、与时俱进的老向导,我愿意跟着理论去远方,去登攀。事实上,我已经跟着她走了一段路。
这段路,是从平原到高地之间的宣讲路。2015年6月,我第一次迈开宣讲的脚步,走在广袤无垠的平原上。那时的感觉好美,有笑语来,有掌声来,很是欢欣。
把“情”“力”投入进去,产出“技”“艺”,一场场讲下来,汗水湿透衣裳,深情红了眼眶。我用我的脚、我的嘴走了一段又一段,有时深夜里也在走,在课件中走,在去宣讲或返程的高速上走,陪伴自己最多的,是灯,是星星,还有妻子。
风风雨雨都是路,痴痴傻傻都是情。南通的理论宣讲环境不错,激励、保护着我们这些热爱宣讲的人,让我们产生奔跑的冲动和登攀的动力。短短几年间,南通冲出了一批人,带动了一群人,影响了一大片人,全国出现了理论宣讲的“南通现象”,我们的名字也上了《人民日报》。
走到现在,随着宣讲技艺的娴熟和宣讲方式的创新,南通的理论宣讲实现了一个群体性的跃升,爬过了陡坡,上到了高地。先期到达的人,站在这里,一览全国风貌。
在南通这片理论高地,“耕地者”越来越勤勉,源源不断地创作受新时代欢迎的党课;“观地者”越来越喜悦,他们是真正的享受者、评判者;“测地者”越来越精准,严谨地测出宣讲高地的价值高度;“护地者”越来越周到,创造了有力的保障条件。有了这些,这片土地的热度和光亮正在彰显。
从平原到了高地,是不是就可以在高地上日常劳作、看看风景?不,这块高地是动态的,耕耘者仍需要不断精进。一块块高地,连成一片高原,而后才有高峰。如果每个理论名师、宣讲名嘴都争当一块宣讲小高地,占据一个制高点,那么,高地多了,连起来就成了广袤无垠的宣讲高原。南通会出现新时代理论宣讲的高原、高峰吗?按照现在的势头,在不远的将来必定出现。
“以生命的名义致敬理论宣讲”,这是灯火阑珊时,我记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践行这句话,要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脚力,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眼力,动“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脑力,运“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笔力。
跟着理论去攀登,需要信仰的支撑。信仰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坚定担当,才能有独创性出来,才能有艺术品出来,才能有深度呈现,才能有魅力体验,也才能让更多的人从“听到”到“听懂”再到“听得入迷”,实现“听得入耳”到“听得入心”再到“听得动心”。宣讲者不仅要关注时代和社会最迫切的命题,更要关心人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未来的人生,我想跟着理论去登攀,潜心创作,用刻苦、创新、求精、坚韧的品质,向着理论宣讲高峰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