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伟大的辩论

马赫和玻尔兹曼的人生轨迹多有交叉。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竞争,虽然一个是实验家,一个是理论家。1874年,马赫入选帝国科学院,玻尔兹曼没有当选,虽然他也是候选人;1894年,玻尔兹曼当选维也纳大学物理系主任,虽然马赫也表示对这个位置感兴趣。

这两位物理学家彼此非常尊敬,但礼貌无法掩盖观点的不同。这种紧张关系在他们关于原子的实在性的著名辩论中达到了高潮。原子真的存在吗,或者它们只是精神客体,有点像点的概念?

这场争论使物理学界和化学界两极分化。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加入了争论,例如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站在马赫一方,马克斯·普朗克(1858-1947)则支持玻尔兹曼(普朗克是不久前才转变立场)。后来,卡尔·波普尔写道:“玻尔兹曼和马赫在物理学家中都有大批支持者,他们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斗争——一场关于物理学应该进行何种研究的斗争。” [37]

“生死攸关的斗争”显然是夸大其词,但争论的确异常激烈。玻尔兹曼的热力学需要原子,他写了一篇题为《论科学中原子的不可或缺性》的文章,激情洋溢地为此呼吁。然而,由于原子不能被直接感知,马赫把它们仅仅当作思维的模型和构造,与那个老掉牙的错误——康德的“物自体”并无太大区别。每当提到原子,马赫都会狡猾地发问,语气带着明显的维也纳式轻佻:“你见过吗?”

今天,纳米技术已能让我们看到原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争论已经解决,玻尔兹曼赢了。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场关于哲学而不是物理学的辩论,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关于原子是否存在的争论,与其说是关于原子本身,不如说是关于“存在”意味着什么。 c0M8hdcCO9daYWT/53SFu+Ghfn5mEWoh8MkB3v1P/kA+BMUQkXwLFfxBZWRh6Jr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