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病理性焦虑

焦虑如果具备适应性,就会被认为是“正常的”,意思是:在特定的条件和情况下,焦虑能够帮助我们生存和适应环境。事实上,在感知到危险的情况下,焦虑会激活身体中的相关系统,提高我们的注意力。我们来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完全不害怕被学校退学,也完全不担心自己的作业和上课回答问题情况,那么他可能就不会去花时间读书,而是去做自己更喜欢的事了。结果会是什么呢?问题答不出,作业写不好,成绩上不去。而如果孩子对于作业、课堂提问以及自己的表现有一些焦虑的话,他就会更努力地学习,也就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适度的焦虑不是坏事,反而能帮助我们适应环境。

现在我们再想象另外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孩子焦虑过多,导致怕这怕那,担心自己做得不好、学得不够、被老师和同学指责,那么这些就会对他的学习和学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而这种焦虑就不具有适应性。这就是正常焦虑和病理性焦虑的第一个区别:正常焦虑帮助我们适应环境,而病理性焦虑阻碍我们适应环境。

那么从临床上来讲,什么情况可以确认为病理性焦虑,而不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表现呢?

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通常就不是发育中的正常焦虑了:恐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恐惧正常出现的年龄(时间标准);恐惧感强烈、频繁出现且时长较久(频率标准);出于恐惧孩子会逃避一系列可能会经历的情况,给他们的正常社交、学业和家庭关系带来负面影响(行为标准)。

图1-1描绘了不良预感、信念偏差、消极情绪状态以及随之而来的体现“病态”焦虑行为之间的恶性循环。例如,焦虑的儿童或青少年可能会心跳加快,随之他们会认为这是重病甚至死亡的预兆。为此,他每天都会去设法逃避一系列的事情,例如和朋友踢足球、发表演讲或去拥挤的地方,因为他害怕再次出现那样的感觉,这种行为严重限制了他的社交生活。这种情况就达到了我们所说的病理性焦虑的标准。

图1-1 病理性焦虑的恶性循环

表1-3中列举了一些儿童和青少年的典型例子,并对日常常见的正常焦虑和病理性焦虑做出了比较。

表1-3 适应性焦虑行为与病理性焦虑行为案例

总结上文,可以根据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引起的障碍等判断是否是病理性焦虑。当焦虑表现为对客观上并不危险的事件或情况(即使有时也可能会有危险,但概率很小)过度忧虑时,它就是病态的。但这种通过反应进行判断的标准对于发育阶段的孩子并不完全适用。为了进一步阐明我们所讲的内容,在表1-4中,我们通过示例列举了恐惧、适应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之间的差异。

表1-4 恐惧、适应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示例

续表 92uO6Vd3KcGLwsw+ncack6LYOmq1jZSieOuEiOCquPG3fhFa49aEGO+rT/b8o70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