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选择性缄默症:艾丽莎的故事

艾丽莎今年5岁,发育正常,上幼儿园大班。她一直有些困难:因为她从不说话,跟同学交往时也表现得非常害羞。第一年上幼儿园的时候,艾丽莎觉得很不适,哭闹着不去幼儿园,哄也哄不好。

艾丽莎在第二年年中时才开始逐渐融入班级,并且展现出了绘画方面的爱好和天分。社交方面她也有所进步:能够跟班上的孩子们进行非语言上的交流,可以跟别人进行眼神接触,也能跟着大家一起做游戏。

虽然有了这些进步,但艾丽莎还是不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话。幼儿园老师担心这种情况会影响她升小学,便向幼儿园的教育专家咨询,并通过他们联系到了心理医生。艾丽莎的妈妈了解女儿的情况,积极配合心理医生并带她参加了心理访谈,在访谈中艾丽莎可以正常地对话交流。妈妈表示,孩子在家里跟家人沟通时也没有任何问题,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

鉴于艾丽莎无法在特定的环境(幼儿园)里说话,她的情况可以归结于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通常出现在2到4岁的孩子中,表现为孩子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环境中不说话,但在其他环境里能够正常对话。在特定时候他们不和别人进行任何语言上的交流,拒绝一切对话。其中最常见、最典型的“特定环境”就是学校。判断是否为选择性缄默症时,我们要确定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正常,且不存在让孩子不说话的其他病理性障碍。此外,该症状持续时间要在一个月以上,且孩子刚入学的前四周不计算在内,因为在此期间一些害羞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但当他们适应了新环境后就能正常说话了。

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通常会采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比如写作、绘画或者参与不需要语言交流的社交活动。

选择性缄默症在男孩和女孩中出现的概率差不多,孩子在特定的场合不说话,主要归因于由该场合(比如学校)引起的恐惧或焦虑,正因如此,选择性缄默症被归为焦虑症的一种。 rPWrtK/d1itAXqQl3ye1K1KVagA2skcz444YDi0fM46bBRGcFQmFoZuO2PD5z7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