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父母,最习惯的投资方式就是把钱放进银行:要么选择储蓄存款,要么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还有些会买些国债。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特别期待“过年”,因为过年意味着有很多好吃的,还有新衣服、压岁钱。
但是大家有没有感觉,似乎现在的“年味”已经不如以前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的规模在变小,所以一起过年的人数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更重要的是:大家慢慢变得“有钱”了,以前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够享受的美食和其他的各种待遇,已经成了日常。所以过年的享受也就慢慢开始变得稀松平常了。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国人开始“有钱了”。从“没钱”到“有钱”,余钱放到哪里就成了大家慢慢开始考虑的问题。
钱放在家里总是觉得不安全,所以找个合适的“保险柜”把这些钱放进去,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用就好了。
保证自己的钱不会“缩水”、不会“丢失”,如果还能有点“利息”就已经是人们对于“保险柜”的基本预期了。
而我国大部分银行的国有背景,已经让民众对于银行的信用背书有了充分的信任,所以银行储蓄和银行理财就成了我们父母这一辈人最安心的投资选择。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这些年,全球货币都在超发,身边可见的各种商品都在涨价,货币的贬值成为大家的共识。钱放在银行储蓄中获得的利息已经不足以抵消同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幅度了。因此,要想我们的钱不缩水,我们必须要考虑其他的投资方式了。
银行理财产品在过去的十年里一度是除了储蓄存款之外规模最大的个人金融投资产品,“保本保收益”似乎成了大家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的基本心理预期。
然而,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的落地,大家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变化:
1. 收益率在稳步地下降;
2. 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开始变为“净值型”的浮动收益产品。
确实,刚性兑付的打破是《资管新规》中和个人投资者直接相关的规定。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运作模式的取消,以前“大锅饭”可以实现的“保本保收益”都将不复存在。单一产品对应单一投资组合将成为未来理财产品的底层运作模式,这对于理财产品的管理机构本身的运作投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净值的波动也意味着所有国民都要开始正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以后“没有风险”的投资品种或许真的不存在了——银行储蓄和国债也存在着利率风险,当然作为“保险柜”它们或许还是合适的,但是你需要去接受它们有跑不赢通胀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公募基金以其门槛低、种类多、风险级别多样、信息透明公开等各种优势,成为适合大部分普通老百姓进行选择的投资品种。
相信在过去的这三年中,大家身边一定有朋友买过基金,有通过基金赚到了钱的,当然亏损的也应该不少。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对资本市场是不了解的,对基金也是不了解的。当我们看到身边的朋友通过基金投资赚取收益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充满着羡慕之情,都在想着是否自己也可以开始进行基金投资——这种时候大家往往会忽视投资的风险。
投资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作为一场游戏,不能以“玩”的心态来进行尝试。所以,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来了解一下,到底基金投资该怎么开始,我们应该要做哪些方面的知识准备。
让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