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参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

巍巍长白山,云蒸雾漫,积雪千年,在林立的莽莽群峰里,孕育着一味古老而又神秘的本草——人参。

人参,常以根入药,可补五脏,药用价值高。它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千年的应用历史。作为名贵中药材中的“佼佼者”,人参历来备受人们的青睐,素有“百草之王”“稀世珍宝”之美誉,名扬四海。

编者注:本书中手绘图、摘自古籍的图上的文字为原作者题写,有的是繁体字,有的字有笔误。为保留原特色,全书皆未做修改,仅供欣赏。

探寻前世传说

古老的“植物活化石”

很少有人知道,人参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物种,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比人类久远得多,因此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研究发现,在距今几千万年前的第三纪,自然条件适宜,植物种类丰富,人参也得以孕育、发展、壮大,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随后,第四纪冰川到来,气候骤变酷寒,许多动植物都遭受了灭顶之灾,就此成为地球发展史上的匆匆过客。虽然人参也在此次浩劫中“元气大伤”,生长区域大幅缩小,但在大山“母亲”的庇护下,人参幸运地度过漫长的冰川期,成为少数幸存下来的孑遗植物之一。经过数百万年自然选择的严峻考验,最终人参坚强地存活至今,足见它顽强的生命力。

人参根

小贴士
孑遗植物

孑遗植物,也有人称为“活化石植物”,它们起源久远,在古代曾经繁茂一时,但由于地球地质、气候骤变而险些灭绝,现仅在很小范围内奄奄一息地生存。它们的形态和化石中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着远古祖先的原始形态,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由于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是比较孤立的、进化缓慢的类群。

繁杂的古代称谓

在古籍中,关于人参的记载很多。古时人参称作人薓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道:“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薓。”可见,人参是以其根的形状似人而得名的,只是古人对“参”字有不同的写法。许多本草中都常见人形人参,如19世纪的《本草图汇》。

人参常被称作“神草”。在传统五行学说中,人参因色黄属土,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古人认为人参得地之精灵,也称之为土精、地精。又因其背阳向阴生长的特性,称之为鬼盖。

苏东坡曾赋诗:“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诗中的“海腴”即人参,此乃文人墨客创作的新词。另外还有人衔、白物等其他别称,不胜枚举。

《本草图汇》中的人形人参

人参的神秘传说

古时,人参生长于深山密林,寻找和挖掘都非常困难,不易获得。又因其酷似人形的特征,再加上当时科学条件所限,古人不知其中缘由,便用神话传说予以寄托,人参诸多神秘的传说故事就此诞生。

传说中的人参神奇无比,能幻化、会隐遁,一日能翻九个山头,还能起死回生、消灾解难,且知善恶、扶危困、惩奸佞、助正义,千百年老参还有龙虎护佑,或被百草拱卫令人难以近前,充满神秘感。

南朝宋刘敬叔在《异苑》中描述人参啼哭:“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铧,便闻土中呻吟声,寻音而取,果得人参。”《广五行记》亦有类似记载:“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唐代有吃了人参精可以长生不老的传说,志怪小说集《神仙感遇传》中便写了维阳(另有“维扬”“维杨”之说)十友人见老叟及众乞丐分食人形千岁人参后飞升成仙的奇闻。明代《五杂俎》中亦有“千年人参,根作人形,中夜常出游,烹而食之则仙去”的传说。

此后,人参渐被封为神灵,流传于民间,人们津津乐道,特别是在辽东地区,人们塑造了千年人参仙翁、人参仙女等诸多神灵形象,还有活泼可爱的穿着红肚兜的人参娃娃,尤其招人喜爱。

随着现代科学的揭秘,人参褪去了迷信的外衣,成为长寿、健康、吉祥、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悠久的人参药用史

我国已知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中即有人参药用记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称人参治心下痞坚、不食呕吐等。约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中记载,人参可调中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收载人参方剂多达358条,应用非常广泛。《药性论》中有人参“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唐代不仅在人参应用方面超过了历史水平,还通过鉴真大师把我国应用人参的成果传到了日本。

明代人参的临床理论和实践方面达到历史巅峰,人们对人参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道,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人参的产地变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人参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历史上人参曾在我国分布较广,但随着人们对野生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导致人参的分布范围大大缩小。目前人参仅产于亚洲东部,主要分布于我国辽东地区,我国河北、山西和日本部分地区有引种栽培,俄罗斯远东山区和朝鲜半岛也有。

在我国诸多本草中,人参还有一个重要产地——上党(山西太行山区),同时该地也是人参采挖、利用较早的地方。据传是春秋时代范蠡所著的《范子计然》中记载:“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记载,人参药草出上党。《名医别录》中出现人参“生上党及辽东”的记述,辽东人参这才登上历史舞台。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对不同产地的人参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上党人参优于辽东人参,称“俗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者,次于高丽者,形大而虚软,百济今臣属高丽,考高丽所献,兼有两者,实用并不及上党者”。

小贴士
高句丽

高句丽,亦称“高句骊”“句骊”“高丽”。公元前37年建国,公元668年灭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并存于朝鲜半岛。其中高句丽在朝鲜半岛北方,百济在朝鲜半岛西南方,新罗在朝鲜半岛东南方。

唐代《新修本草》对我国人参的主产地有了更详细、准确的记载,除了历代均有记述的“上党及辽东”外,还指出“今潞州、平州、泽州、易州、檀州、箕州、幽州、妫州并出,盖以其山连亘相接,故皆有之也”。据史料记载,这时东北长白山一带所产的人参已成为进贡珍品。

小贴士
唐代行政区划

唐代行政区划基本为道、州、县三级。将唐代与现代地图相对照,各州情况如下:

潞州:相当于今山西省长治市区和所辖武乡、襄垣、沁县、黎城、屯留、平顺、长子、壶关,以及河北涉县地区。

平州:相当于今河北省陡河流域以东、长城以南地区。

泽州:相当于今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区和所辖沁水、阳城、高平、陵川等地。

易州:相当于今河北省内长城以南,安新、满城以北,南拒马河以西。

檀州:相当于今北京市密云一带。

箕州:相当于今山西省左权、和顺、榆社等地。

幽州:相当于今北京市区和所辖通州、房山、大兴,天津市武清,河北省廊坊等地。

妫州:相当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区和所辖宣化、怀来、怀安、涿鹿,以及北京市延庆等地。

明代中国人参的主产区明显北移,越过燕山进入东北地区。明代初年,上党参民承受了繁重的苛捐杂税,再加上官吏的巧取豪夺,使他们往往得不偿失。参民把人参视为“地方害”,不仅不敢上山采挖,还将自家的参园毁掉了。李时珍对于上党人参资源被破坏作了细致记载:“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今皆属于朝鲜矣,其参犹来中国互市。”可见这时上党人参已甚少,以辽参为主,其次为朝鲜半岛产的人参。

朝鲜半岛所产的人参,也称高丽参,本质上与我国人参相同,都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只是由于产地环境与栽培方式不同,外观和国产人参有差异,但疗效、应用方法差不多。朝鲜半岛是人参的重要产地之一,其采参历史也较悠久。关于高丽参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高丽时代,崔氏为了让丈夫恢复健康,在母后山上日夜祈祷,终于感动山神托梦告诉她一种三枝五叶的神秘根类药材,这种与人形相似的根便是“人参”。如今在韩国,人们普遍喜食人参,人参已成为大众常用食品之一,鲜参销量大,终年均有供应。

另外,由于人参价格昂贵,利润可观,日本自江户时代起,便开始陆续引种人参。《本草图汇》中便有日本产人参(和产人参)的图片。《本草纲目拾遗》中也记载当时苏州有专门出售东洋参的药店,“东洋参出日本东倭地,其参外皮糙中油,熟蒸之,亦清香,与辽参味同,微带羊膻气,入口后微辣,为各别耳,然性温平……此参近日颇行,无力之家,以之代辽参用亦有效”。这说明日本东洋参在18世纪下半叶,已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虽然源于同一植物,但因产地气候不同,其质量与中国参有差别,价格也不一样,多为贫苦人家购买。近年来,日本开发出了一味具有保健作用的生药,称作日本山人参,用于消除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也被网友称作“日本人参”。其来源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 Angelica tenuisecta var. furcijuga (Kitag.)H.Ohba,与人参有着本质区别。

《本草图汇》中的和产人参与人参

审识现代沿革

特殊的生长习性

常言道,非常之境方出非常之物。

古人视人参为祥瑞,有“摇光(北斗七星的第七星)不明,人参不生”“下有人参,上有紫气”之说。除却那些光怪陆离的鬼神之说,亦说明人参要在云遮雾罩的深山老林中才能生长。现代研究发现:人参非常“娇贵”,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近于苛刻。它既喜光又怕光,一方面要求有较长的日照时间,另一方面又要求不被烈日直射,因为光照过强会对人参生长造成危害,严重者会被直接晒焦。它既喜水又怕水,要求土壤疏松、湿润,如果土壤含水量低于30%,它就会枯萎;当含水量超过50%时,其根部呼吸会受阻,影响发育。而且它还很怕热,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它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所以只有在土质疏松、肥沃,空气凉爽,湿度较高的森林环境中,它才能正常生长。

人参的植物形态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人参种子发芽当年只有1片由3个小叶组成的复叶,俗称“三花”。第二年长出1片由5个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俗称“巴掌”。第三年长出2片掌状复叶,俗称“二甲子”。往后每年会多长1片掌状复叶,依次被称为灯台子或三匹叶、四匹叶、五匹叶、六匹叶,一般最大为六匹叶,之后叶数不再增加。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人参植物地上部分掌状复叶的数量,来判断人参的大致生长年份。掌状复叶数量越多,表示生长时间越久,挖出的人参也就相对大一些。

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如此严苛,却能在复杂多变的地球上延续千万年之久,这充分说明了人参生命力顽强,且具备诸多特殊的生存技能。

不同生长年份的人参植物形态

人参原植物

人参生长的辽东地区,冬季异常寒冷,气温最低可达-40℃,很多生命力较强的动植物都无法战胜这严寒;而人参却能在如此低温的情况下,将生命的火种妥善地保存于地下根茎中,并停止一切非必要生命活动,以保证自己能够长时间休眠,待到春暖花开时,或条件适宜时,它才会再次破土而出,发芽长叶,茁壮生长。

另外,人参还具有令人吃惊的强悍再生能力,即使生长芽苞被踩坏,也可以重新发出新芽,继续生长。有经验的挖参人发现,有时一株看起来是二甲子、三匹叶的小野山参,挖起来后却惊喜地发现是一株几十年的老山参,这种奇特现象被称为“转胎”,即重新投胎之意。原来,在人参的根茎上,每个茎痕外侧边缘都有一个很小的潜伏芽。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潜伏芽并不生长发育,只有当地上部分的茎叶或正在发育的生长芽遭到损伤,失去正常生长发育能力时,潜伏芽才会发育成生长芽开枝散叶。但由于潜伏芽生长发育完全依靠人参根储存的有限营养,往往发育不良、芽苞瘦小,出苗时植株瘦弱、茎叶矮小、复叶数减少,就会从三花、巴掌或二甲子开始生长,然后逐年增加掌状复叶数量,最终再长成六匹叶。

更令人惊奇的是,连主根被损坏烂掉后,人参的艼(人参的根茎部位长出来的不定根)上也能生出芽苞,使人参不死,这种奇异现象被称为“艼变”。人参的这些自然再生能力,使其可生长上百年而不死。

在古老的传说中,还有大蟒蛇保护人参的故事;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现人参周围常有蛇盘踞。不少人臆测,这是蛇在舔舐人参果实以祛病疗伤,甚至长生不死。事实上,蛇并不会吃掉人参的果实,但人参鲜艳的红色果实对蛇的食物(花鼠、鼹鼠、野鼠等鼠类和各种鸟类)吸引力极强,啄食人参果实的小动物多了,蛇自然就被吸引过来。自然界用这种食物链的方式将蛇与人参巧妙地安排在一起。

野生人参采挖难

通常到立冬前后,人参的种子开始成熟,颜色由绿色转为红色,比较容易被发现。此时的人参根部粗壮结实,药用价值更高,价格较贵。

每到这个时节,采参人便三五成群地冒险进入山林采挖人参。过去,人们把上山挖野生人参称为“放山”。放山是十分艰苦和危险的,放山人在肩上搭着干粮,日行百里,风吹雨淋,跋山涉水,还有蚊虫叮咬、毒蛇侵扰,夜里也要防止各种大型猛兽袭击,只能就地打盹,不敢安心入睡,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苦挨着。

采挖人参

当采参人发现人参,便立即掏出红头绳,系住人参茎的基部,好像怕它会逃跑似的。采挖时不能急躁,也不能用金属工具,要用竹签或者特制的鹿骨签子,在离人参30多厘米的外圈开始挖起,仔细剥离土层,清理每条细根,这个过程被称为“抬参”。“抬参”的关键是清除土壤,并保证不损坏人参的任何一个部分,即使是最细的须根,也必须完整无缺。一棵完整的人参,往往需要花半天以上时间才能挖出来。

放山人最大的灾难是迷路。他们翻山越岭,体力消耗很大,又只有山泉水和干粮充饥,晚上也得不到安定的休息,随着进山时日增多,焦虑和苦恼也就越来越多,容易使人意识紊乱,迷失在深山野林里,最终命殒归天。

栽培历史细数来

目前,野生人参由于自身繁殖系数低,对生态要求严格,且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再加上大面积原始森林被破坏,以及人类掠夺式采挖,野生人参的资源已经极度匮乏,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在长白山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严禁采挖。纵有凤毛麟角的野山参,也被炒出了天价,主要在收藏界流转,几乎不做药用。因此在中药市场上几乎没有真正的野生人参,绝大多数都是栽培人参。

人参的栽培历史悠久,可上溯到西晋时期。《晋书·石勒别传》中就有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其盛。”石勒少时行贩为业,家在古代著名的人参产地上党地区,由于贩卖人参而将野生人参栽于园中,也是有可能的。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奉和袭美题达上人药圃二首》中有诗句“三桠旧种根应异”,其中“三桠”即指人参,说明唐代人参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代有了于房前屋后背阴处种植人参的记载,苏轼便有《小圃五咏·人参》诗,讲述他移栽人参于药圃的经历。不过,此时只有小规模种植,且大多是移植野生人参。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的“授时图”中列有“耕参地”一项,将“耕参地”视为栽培人参的重要技术环节,反映出大面积栽培人参的农事活动及其具体要求,说明元代在人参栽培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明代人能用种子播种育苗种植人参,《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亦可收子,子十月下种,如种菜法”。用人参种子繁殖来发展人参栽培事业,是人参栽培史上的一大进步,为人参栽培大规模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农作物栽培中,历来以蔬菜种植技术最为精细,人参“如种菜法”的记述充分说明当时人参栽培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清代,我国人参的栽培技术已趋于成熟,还发展出伐林栽参和搭棚栽参技术。《人参考》中记述的“秧参”栽培方法相当先进,有些栽培技术至今仍在应用,如“掘成大沟,上搭天棚,使不日,以避阳光”的搭棚栽参技术,以及按不同生长阶段,分为苗圃、第一本圃、第二本圃,分级分类进行针对性管理、施肥等。

如今,人参的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林下栽培和大田栽培。

林下栽培就是根据人参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把人参种子撒到或者把培育好的人参苗移栽到适合人参生长的森林里,经过简单的人工管理或自然生长,十几年后再采挖。这种仿野生栽培所得到的人参被称为“林下参”。由于林下参的生长环境和野生人参接近,生长年份久,使林下参长成了一副饱经风霜的沧桑模样,芦(根茎)长体灵,皮老纹深,须长而清疏,须上还有珍珠样疙瘩,不论外观性状还是化学成分,都与传统野山参较类似,因此常常被不良商家标榜成“野山参”出售。

大田栽培是指将人参苗栽种在大棚里,采用控温、控湿、施肥等人工管理手段,生长5 ~ 6年后采挖。应用大田栽培技术所得到的人参被称为“园参”,由于园参被人为干预较多,生长条件优渥,参体白白胖胖,芦头短,须根多且密如扫帚。虽然园参品质稍逊于林下参,但它栽培时间短、产量大、价格低,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是目前人参市场上的主流商品。

人参栽培基地

有时在种植过园参的废弃参园里,会有遗留下的人参种子或园参稔(即未取尽的园参),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多年后,变成芦长、皮老、纹密、近似野山参的形体,俗称池底参。也有一些园参栽培管理比较粗放,播种后只做锄草、施肥,不做倒茬,任其自然生长,约20年后才挖出加工,称为趴货参。趴货参一般芦头粗壮而长,芦碗大而疏散,主体顺直,须根较长,清疏不乱。

新鲜园参

人参主流栽培品林下参与园参的外观形态差异显著,将二者相比较,可以看出:

1.林下参通常芦头较细长,芦碗由下至上明显增大;园参则芦头粗短,芦碗疏生在整个芦头上。

2.林下参艼小而细,且多下垂;园参艼微小,多向上或横向。

3.林下参主根常形状各异,有圆柱形、菱形、“人”字形等,表面灰黄色,中上部多环纹,质地密实;园参则主根多是圆柱形,一般表皮较白,细嫩平滑无粗皮,大多无纹,质地疏松。

4.林下参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园参则须根短而多,形如扫帚,杂乱不清,珍珠点不明显。

各种形态的人参

林下参

园参

不过,无论是林下参还是园参,都是生长时间越长越好,至于形体美丑,对临床应用影响不大,购买时可将挑选重心放在参龄上。

明辨真伪优劣

纷繁的人参加工品

刚采挖的新鲜人参肉质肥厚、鲜嫩多汁、质地较脆、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常作为一种高档的滋补养生品食用,或煲汤,或泡酒,参味十足。但由于新鲜人参含水量高、体内酶类活性强,保质期很短,常温下存放三至五天即开始发霉腐烂,必须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除了人参产地外,市场上很少见到新鲜人参。近年来,随着医药、食品工业的发展,新鲜人参需求量增大,各种保鲜剂和生物调节综合技术得以快速发展,新鲜人参的保质期也越来越长,在超市中也能时常见到保鲜的人参商品了。

人参加工历史悠久,古人自开始利用人参起,就已进行简单加工。《名医别录》的人参项下即有“竹刀刮,曝干,勿令见风”的加工记载。宋代《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高丽人参生熟二等,生者色白体虚,药用味全,然经夏暑易蠹之。若经汤釜熟者耐久而贮之。”可知当时人参已有生熟之分。明代,人参加工方法更加完善,《遵生八笺》记载:“好孩儿参(如人形者),黄拣参选坚实者用蜜水润软,盛于绢袋贮于酒米饭内,蒸三四次,晒干。”清代,人参加工方法逐渐进步,《绝域纪略》记载:“掘人参之人,一日所得,至晚便蒸,次早,日中晒,晒干后有大有小,有红有白。”《冯氏锦囊秘录》记载:“人参采来,有人沸汤略沸即取出,焙干。”

综上,人参加工的历史,大致是从鲜参晒干到水煮晒干,再进一步发展到蒸熟晒干或烘干。人参经不同手法加工后,其有效成分种类与含量大不相同,药性和功效也有一定差异。目前市场上的人参商品,根据加工方式可分为生晒参、红参、高丽参、糖参、活性人参等。

生晒参

生晒参是人参的主流商品之一,加工方法简单,只需将新鲜人参洗净处理后干燥即可。生晒参在加工过程中未受过高热,其成分比较原生态,特别是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及挥发油类等未受影响。但由于人参体内含有的酶类未受破坏,长期储存或储存不当,人参有效成分在酶的作用下会消耗、分解,使生晒参质量下降。

按加工时须根的去留,又可分为全须生晒参和生晒参两种。全须生晒参完整地保留人参各个部位的特征,芦、艼、体、须齐全;而生晒参常常艼、须根、部分支根均已除去。其余特征二者基本一致,表面黄白色;主根由于原料差异有圆柱形、纺锤形等多种形态,体轻,有纵沟,有的中上部可见环纹,质地较硬;断面淡黄白色,具粉性,有一明显的棕黄色环纹,皮部有多数放射状裂隙,并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气香特异,味甘、微苦。

全须生晒参

生晒参的性质与鲜参较为接近,对人体新陈代谢的振奋作用较弱,温补作用较小,主补气,适合气虚者用。在含服、泡酒服或制粉服等无须加热时常被选用。

红参

红参也是人参的主流商品之一,是将新鲜人参先置于锅上用蒸汽进行高温处理,使其含糖成分发生变化之后,再使其干燥而成,有的还会剪去须根,压制成型。参体经加工后呈棕红色或褐红色,故得名“红参”。

新鲜人参蒸熟后,体内的酶类均因受热而被破坏,有效防止了有效成分人参皂苷的酶解。而人参中富含的淀粉,在高温蒸制和烘烤过程中转变为红糊精,使人参颜色变红,且经干燥后,质地变得坚硬。同时,鲜品中多种成分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不耐热的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发生水解,形成新的红参特有皂苷和聚乙炔醇类化合物,这导致人参生物活性的变化。

红参

红参(模压)

在外观性状方面,红参呈红棕色半透明角质;有的主根上部有不透明的暗黄色斑块,形同穿一件黄色的马褂,习称“黄马褂”或“姜皮”;质地坚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略显放射状纹理;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传统观念认为,红参以身长、条粗、色红、无黄皮、无抽沟及破痕、体坚实、气味浓者为佳。

相较于生晒参,红参药性更温,特点是火大、劲足,补益功效强,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及脏腑功能均有显著的振奋作用,对虚证的治疗效果较好,适合用于老年人久病体虚。但由于红参的温补性较强,误用时的反应也较明显,使用时应当注意。

高丽参

高丽参,即高丽红参,是朝鲜人参中有名的加工品,本质上与我国的红参类似,都是加工蒸制品,但具体加工工艺有所不同。

早在1899年,韩国便创立人参监管官方机构参正课(1999年改名为人参公社)。100多年来,它一直掌管高丽参的制造、输出,从种植、收获、营销到品牌推广,全程参与。高丽参在韩国国家资本支撑、百年品牌经营的背景下,很快占领了人参产业高端市场。同等品质时,高丽参价格是我国红参价格的10倍乃至更高,却仍出现“去购参已经成为国人韩国游的必备节目”的新闻,不禁令人唏嘘。

传统高丽参的加工工艺复杂,且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其他中药,但具体加工工艺及佐使中药配方极为保密,一般人难知其中之秘。这也提示消费者,同样是韩国产的高丽参,即使是同一等级,各品牌间也会有差异,主要是由工艺和配方的区别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高丽参会选用6年生人参进行炮制加工,所以也有“六年根”之称。加工时除去支根细尾及须根,最后压成不规则方柱形进行包装。高丽参等级森严,规格明晰,朝鲜产者常分天、地、人、翁四个等级,韩国产者则常分天、地、良、切四个等级,规格上也各有差异。

正品高丽参通常呈不规则的方柱形,粗壮,芦头短而大,形似马蹄,习称“马蹄芦”,偶有双芦者,习称“蝴蝶芦”;芦与肩近等宽,连接处平直而不凹陷,俗称“平肩”,习称“将军肩”;表面棕红色,上端土黄色或棕褐色,习称“黄马褂”;表面具细小环纹,形似蟋蟀腹部的环纹,习称“蟋蟀纹”;“参腿”2 ~ 3条,粗短无细尾;质坚实,断面红棕色,呈角质状而发亮,切片可清楚看见年轮纹;香气浓郁,味甘苦持久。造假者多采用拼接压制的形式,连接不自然,用水一泡就散成大小数块。

韩国高丽参等级分类图标(天参、地参、良参、切参)

高丽参

糖参

糖参又叫白糖参,通常将新鲜人参洗净、晾干,用排针刺满细孔,投于已煮沸的冰糖锅内,令其饱吸糖汁并充分膨胀之后,再冷却脱水而成。在嫩、胖、洁白的参体上,粘满霜雪似的白色结晶体,使其显得更净白。

人参在糖渍的作用下可改变其固有的口感,目的是便于服用。由于白糖参口感好、食用方便,人们常将其作为日常进补品。一般不入处方,只在为儿童益智或治尿床等轻症,或作解除疲劳、醒酒等情况下食用。

糖参

活性人参

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开发出了新的人参加工保存技术。其中就有利用低温冷冻干燥技术加工成的“活性人参”。由于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工而成,除保持鲜人参原有形状不变外,其组织细胞内含物保留完整,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有效成分,可利用率较高。而且其质地疏松易于粉碎,人参固有香味也比较浓郁。

蜂蜜腌制的人参

此外,还有一种蜜制人参,即用蜂蜜作为辅料,经蜜制工艺加工而成的人参制品。加工工艺简单,只需将鲜人参洗净后切成薄片,用热水轻烫或短时蒸制,浸蜜,干燥即可。

明辨优劣防忽悠

人参受产地、栽培方式、加工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补益功效强弱与临床偏重的差别。在购买人参时,要根据自身进补需求,结合专业药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人参服用。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药店买到的人参很多时候已经被切成片状了,因此简单辨析各种人参片的真伪优劣势在必行。目前医院、药店里最常用的人参饮片有两种:生晒参片和红参片。

生晒参片呈圆形或类圆形薄片;外表皮灰黄色,切面淡黄白色或类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性裂隙;体轻,质脆;香气特异,味甘、微苦。

红参片多为长椭圆形斜片或类圆形薄片,周边外表皮红棕色,有纵皱纹;切面平坦,环纹和树脂道小点不明显,致密无裂隙,角质样,半透明,中央有浅色圆心;质硬而脆;气微香而特异,味甜、微苦。

人参价格昂贵,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储存稍有不慎,很容易变质,轻者降低药效,重者还可能对服用者产生副作用,因此,购买好的人参必须妥善保管贮存。家庭贮存以密封法为好,可将人参与食品级干燥剂用纸隔开,一同放入可密封的储存罐中,放置到阴凉干燥处即可。

生晒参片

红参片

有人喜欢把人参直接放到冰箱内保存,随用随取,颇为方便,但由于冰箱内时常混放荤腥、蔬菜等食品,人参容易吸潮、吸杂味,长时间存放还可能生霉、变色等。因此,还是需要先将人参装到小的密封罐内,再放入冰箱存放。

品鉴百味烟火

大补元气双调节

中医认为人参能大补元气,元气是指人体内赖以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重伤、大出血、过度劳累等都会使人体的基本物质(血、体液等)耗失或使人体某些方面的功能下降,不能维持生理活动的原态,都称为元气受损。此时服食人参,可以使降低了的生理功能迅速振奋起来,使所耗失的基本物质尽快充实,并恢复原先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矫治虚证。人参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扶正祛邪。

有意思的是,人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既可以使人体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也可以使机体从亢奋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恰当地服用人参,白天会感到精神舒畅,晚上休息时则觉得睡眠酣熟。人参对人的血糖调节也有明显的双向作用,在过于饥饿而导致肢冷晕眩时,立即嚼服人参,能促使血糖值回升;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在累治不效的状况下,加用人参,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此外,现代研究表明,人参具有影响心血管、促进食欲和蛋白合成、性激素样作用、促进造血、延缓衰老、抗骨质疏松、抗肿瘤等作用,还能显著提高脑力活动的耐受能力,使脑力活动的强度加大、持久力增强。

正确服食忌滥用

中医常说“外邪未清,切忌纯补”,否则就易“误补益疾”了。

因外邪入侵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生病的实证患者,如感冒、发热、疮疡等疾病患者,与健康人士的新陈代谢情况有较大差异,他们不能及时处理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服用人参往往会导致代谢垃圾滞留而加重病情。另外,服用少量的人参就会使人的血压值升高,故肾炎、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也不宜服用。

新生儿承受力弱,身体各个器官非常稚嫩,不宜服用人参制品。体质虚弱或发育迟缓的少儿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健康的少年儿童不可服用人参,容易出现性早熟等问题。

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化脓性发炎人群以及食用人参起皮疹等人群均不可服用人参。

此外,一些食物不宜与人参同时服用。浓茶、绿豆、李子、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含有鞣酸,会降低人参的功效。萝卜、萝卜籽亦能影响人参的补气药力,不宜与人参同食。

人参的适用范围广,用法、用量须根据使用目的和具体情况决定。常见的服用方式有:

含服

也叫嚼服。将人参切成薄片含入口中,轻轻嚼咬,如嚼糖果一般,利用口中的唾液,将其有效成分溶解咽下。这种服法简单方便,参片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服用。每日总量为2 ~ 3g,分多次嚼服。服用前最好先漱口,尽量减少口腔内残留的细菌。

研粉

将人参的薄片烘干,研成细粉,作粉剂或装入空胶囊。该法可减少人参在口中的气味所带来的直接刺激作用,通常每日1 ~ 3g,分3 ~ 4次吞服。

泡水

将人参片放入杯中,倒入开水浸泡十几分钟即可饮用,不断续水,当晚可将杯中人参细嚼咽下。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实用,每日用量1 ~ 3g,注意勿用金属容器盛放。

煎水

人参片加水,放在陶器中熬煎数次,合并水煎液分次服用或与其他中药煎液同服。该法可使人参有效成分在水中急速溶出,且浓度较高,服用时吸收快,药效明显,但熬煎时温度会急剧升降,对有效成分影响较大,用量需大些。

泡酒

将人参片浸泡于优质白酒中,加盖密封,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15 ~ 20日后,即可开封饮用。每日早、晚各饮1次,每次饮15 ~ 20ml。该法因无须受热而有效成分较能保持原态,易为人体所吸收,是生晒参类常用服食方法之一。

药膳
人参鸡汤

原料:人参15 g,母鸡1只,调料适量。

制法:鸡剁块,放入瓦罐,加人参、水,隔水炖1.5小时。待鸡八成熟时放入适量的葱、姜、盐、黄酒、胡椒粉调味,炖至鸡肉烂熟,调入味精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养心安神。

应用:适用于各种劳伤虚损、气衰血虚、体倦健忘、心悸失眠等。每次1小碗,食肉喝汤,连服3 ~ 5天。(见《中国药膳大辞典》)

人参鸡汤

人参枸杞粥

原料:人参15g,枸杞子20g,大米150g。

制法:将人参、枸杞子、大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800ml,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35分钟即可。

功效:补肝肾,明眼目。

应用:适用于肝肾虚寒、真阳衰弱、中气不足、四肢欠温、自汗暴脱、阳痿遗精、高脂血等症。早餐或晚餐食用。(见《高血脂肥胖症营养食谱》)

人参蒸甲鱼

原料:人参10g,红枣10颗,麦冬9g,丹参10g,甲鱼1只,葱10g,料酒、酱油各10ml,盐3g,姜5g,鸡汤300ml。

制法:甲鱼洗净,斩去头、爪,除去内脏,把人参、红枣、麦冬、丹参放在甲鱼身上,抹上料酒、酱油、盐,盖上甲鱼甲,加入姜、葱、鸡汤。把甲鱼放入蒸笼内,用武火、大汽蒸35分钟即可。

功效:滋阴补肾,补气补血。

应用:适用于肾阴虚患者。(见《心脏病药膳》)

西洋参

状类三七也像参,原来美地后中村。

加工剪短条颗段,断面微青缘点明。

质密人参罕裂见,微甘苦泄补佳君。

清凉善养生津液,诸气虚伤两效神。 7cKRZGaCkwN4RoYGZhdFipgRld3IIgUkW6xygJzRTDH9LqXFMoaxbLQVBFIOtRX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