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创制:秦汉第一帝国

导语

秦汉帝国时期是治理体系创制的阶段。秦始皇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的法家方法论,推广至被武力征服的地区。历经秦亡汉兴,黄老的道家思想一度居于统治地位,至汉武帝时期,始与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价值观结合。汉武帝以察举等制度,将儒生引入运营系统,儒家的天命转移之说,却意外成为外戚王莽篡汉的动能。汉光武帝完成了儒生和文法吏势力融合,确立组织体制士大夫政治的特征,但部分名士、党人及文官势力,以价值的维护者自居,和作为皇权延伸的宦官势力发生严重冲突,最终成为东汉政权崩溃的原因之一。

秦汉第一帝国,即秦朝、西汉和东汉,是中国帝制治理体系形成的时期,是以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郡县制为统治策略的运营系统,创制、发展而成型的阶段。许倬云先生说,秦汉应该是一个连续体,而不必当作三个朝代来看待。 从帝制治理的延续、发展而言,确实如此。但是,历史学家高屋建瓴、如椽大笔的重墨,抵不过真实历史场景散发出的沉重和残酷气息。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帝国的运营系统经历了八十余年终于初具形态,其间引发的动乱和战争,哀鸿遍野,血流成河:秦国征伐东方六国的战争、秦末各地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汉高祖刘邦削除异姓诸王的战争,以及汉景帝刘启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等等。

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首创皇帝制度,以商鞅的法家理念治国。他确立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等统治策略,通过编户齐民施行严密的控制,横征暴敛、徭役深重,无休止地动员、压榨社会人力物力资源。而以中下级军官及文法吏势力构成的地方组织体制,不足以压制民间力量的反抗,给绵延五百多年的秦王室带来了亡国灭族之祸。秦政权迅速崩溃,存在着系统内部不匹配、不平衡等深刻原因。

汉高祖刘邦推翻了秦政权,重建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无论是分封制、郡县制并存,还是非刘不王、非功不侯的组织体制原则,都是他审视大环境后采用实用主义操作手法的一部分。刘邦推出贯穿着黄老无为而治理念的阶段性政策,此模式在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时期发扬光大,成就了“文景之治”的一代治世。

秦汉帝国时代,在位超过五十年的汉武帝刘彻,放弃了黄老道家学说,将儒家以天命论为代表的伦理思想,作为大一统国家官方的意识形态。对于法家的中央集权统治策略,做出种种历史性的制度完善。汉政权在长安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点,通过察举、征辟等形式,将民间儒生大量引入组织体制。他还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的地位,设置监察地方的刺史制度,强调直接治理,在中央创立具有决策性质的内朝,以巩固最高统治者绝对专制的权威。汉武帝穷兵黩武、滥施民力,和秦始皇类似,严重消耗了国家的人力财力资源,晚年选择下罪己诏,重回与民休息的汉政权传统政策。经历秦始皇创制、汉武帝定型,儒家的价值观和法家方法论互为表里,成为帝制国家治理体系最本质的特征。汉宣帝刘询形象地将这种儒表法里的治理方式,称为“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以儒家天命转移之说夺取政权的王莽,推出井田制及公共资源国有化等激进的阶段性政策,符合儒家经典中社会改造理想的教义,但他却违背了当时环境的基本需求,十五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同为儒生的光武帝刘秀复辟汉室,大力提倡儒家重廉耻、尚名节的精神品格,儒生和文法吏势力相互融合,士大夫政治成为帝制治理体系核心的组织体制保障。刘秀将儒家仁爱、宽恕的精神,和法家君主绝对专制的权威高度结合,至少保证了东汉政权一个世纪以上的稳定。刘秀被称为帝制治理时期完美帝王的典范。 8tUmmHcy7lygTIXAkkX3m4lzjxJcWau55/1G/TV3xqn6MA5xpLIzF+jtiWXTyB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