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章小结

自秦始皇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的法家统治方法论推广至天下被武力征服的地区,历经秦亡汉兴,黄老的道家思想一度居于统治地位,至汉武帝时期,始将儒学天命、伦理的大一统价值观结合,第一次形成帝制治理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黄老学说类似低税收、低福利的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儒家学说类似高税收、高福利的大政府理念,而法家学说被改造后类似高税收、低福利的强政府实践,是高度集权的国家至上主义行为。黄老理论不适合大一统帝国长远的运营,法家理论作为一种统治术,不可能成为凝聚全民精神理念的核心价值。经过儒家理论的包装,以及儒生进入统治集团,最高统治者营造出价值合法性的制高点,但这并不改变运营系统统治策略暴力压迫的实质。

经历了秦灭六国、天下反秦和楚汉争霸等大规模战争,先秦时期一脉相传的旧有贵族势力被一扫而空。汉高祖以宗室、功臣势力作为组织体制主体,逐步形成了利益集团阶层固化。随后,汉景帝平定宗室势力的“七国之乱”,汉武帝大量清洗世袭的宗室、功臣势力,儒生进入组织体制,结合原有文法吏势力,成为最高统治者更为得心应手的专制工具。东汉时代崇儒习经之风盛行,世家大族、士族门阀形成,实际构建起皇权之外的价值高地,又演变为新的阶层和利益集团。西汉皇帝重用外戚势力,东汉皇帝既用外戚势力,又用宦方势力,未尝不透露着君权缺乏安全的无奈。汉武帝设立内廷以削弱外朝官僚势力的做法,被光武帝刘秀全盘吸取,后成为最高统治者变革组织体制机构的手段,形成高度维护君权的基本模式。

秦汉帝国时代实行征兵制,国家采用编户齐民的制度,进行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动员。西汉政权把强迁关东豪强到皇帝陵邑居住作为国策,东汉光武帝发布严厉的“度田令”,都是出自中央政权资源控制的考虑。

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统治策略的治理体系,存在着国家安危系于皇帝一身的结构风险。一旦皇帝幼弱或能力缺陷,造成君权旁落和空缺,统治集团内外各种力量即可能失衡。儒家的天命转移理论及图谶学说,被外戚势力王莽利用,演变为改朝换代的依据和动能,意外地造成汉政权运营系统中断。这是治理体系形成的早期阶段,最高统治者不善于驾驭理论武器所致。

东汉政权晚期,桓帝、灵帝虽然昏庸,但是并不特别残暴,政治气氛仍然相对宽松。士大夫势力和外戚、宦官势力严重冲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儒家的名士党人片面以价值观维护者自居,民间力量乘机引入宗教进行反体制动员,地方军政集团坐大,破坏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根基。这些都和最高统治者缺乏控制力有关。而在另一方面,儒家价值、儒生士大夫被统治者引入运营系统,竟然在一定条件下异化为对立的力量,成为秦汉第一帝国运营系统崩溃的原因之一,这不能不令人掩卷长思。 x+CTq4Qw+wDuXXCIL58gaWzPppuIEn/f7bAxtf0cw232w0R0hh8yc5YCtUfl2W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