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必经之途

孙过庭清楚地说出达到“人书俱老”的三个步骤,但很少有人注意,为了实现这三个步骤,一位书写者需要做些什么。

我们来看看,孙过庭在《书谱》中怎样阐述为了达到理想的境界而需要做出的努力。

《书谱》的陈述结构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现代陈述,分门别类、条贯缕析,而是把人物、逸事、观念、理论、书写经验、审美理想和书法史观等糅合在一起,有时前一句是观念陈述,下一句是史料实录,再下一句是书写经验。

我们把《书谱》分散的论述尽可能还原成一份条理清晰的文本。

首先,孙过庭认为书法能够表现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个体的性情、哀乐、生命过程以及自然变迁等引发的一切感受,而所有的表现内容,都与宇宙、文化的本根相通:

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

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这些感触,可以因为书写的境况而引发,同时决定了书写的风格与意境: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如此丰富的表现内涵,要有丰富的技巧来实行,这样才能创造出极为丰富的形式:

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要全面把握高超、复杂的技术: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其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

技法的精纯把握,才可能帮助你进入理想的书写状态:

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下绝大的功夫:

曾不傍窥尺牍,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要时刻寻找自身的不足,刻苦磨砺,才有希望到达理想的状态:

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

良好的技术训练是基础,不可或缺,但技术的运用与当下的状态息息相关:

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注意个体的差异,从自身的性情出发,这样的书写才有意义:

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驱。或恬憺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峰芒。

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品质,作品必须从这里生发而出:

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珠和璧,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吝筌蹄。

优秀的作品内外兼得,要防止表面的华丽掩盖骨气的孱弱:

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

风格与个性有关,要警惕性格所导致的偏执:

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掘(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这里说到的是一个过程,也谈到结果。艰难、漫长。不论是训练还是创作,都需要倾情的、毫无保留的投入,任何缺失都将导致失败。

从这里人们知道了路径,但更知道了一个标准:艰苦磨炼,全心交付,磨合、渗透、交融。

孙过庭存心写出一部全面而系统地给后来者以教益的著作,《书谱》几乎说到了有关技术训练与创作的所有问题。从整理以后的文本可以看出,孙过庭认为,只要按这些要求去做,有可能达到他所说的“人书俱老”;或者说,做到“人书俱老”者,无不是这样去要求自己的。

如果“三阶段论”只是一个纲领,一个概略的陈述,“不激不厉”还留下了后人的某些疑问,这些论述,则尽可能详细地讨论了一位书写者从入门到成长为一位杰出书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和必须做到的事情。孙过庭描述了一位书写者“人书俱老”的形象和通往“人书俱老”的道路。

“平正—险绝—平正”的三阶段论,不仅是一个理路,还包含具体的措施和各个阶段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是1300年以前,人们对书法的理想状态以及如何到达理想状态的总体陈述。这是书法理论在这个阶段产生的最重要的思想。

剩下的问题是,有没有个体做到了这一些;如果有,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Kq7tgGCUx3XFd6XZGXDJmRe1jtXBfuzyWPBww89wcDKhHhPRNEIOlyLp7ih6Y4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