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油较难绕过G7价格限价令转销亚洲,这或将推高全球油价。
陈巧玲
bp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上海
《北大金融评论》:G7集团接近一致同意,分别从2022年12月5日、2023年2月5日起对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价格、成品油价格设置上限。这些石油价格的上限将是固定价格,而不是浮动价格(即基于国际油价的折扣价格)。设置这些价格上限的目的是什么?
陈巧玲 :这个行动的初始目的是通过限制石油价格来削减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收入,从而削弱它为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融资的能力。通过限制价格而不是禁止销售的方式,G7国家还单方面地希望借此避免引发全球石油供应的剧烈收缩,并帮助缓解全球的通货膨胀压力。
《北大金融评论》:价格上限具体是多少?
陈巧玲 :近期欧盟和G7成员国都已经宣布对俄罗斯海运出口的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12月5日起生效。协议正式生效后,如果原油价格超过每桶60美元的门槛,将禁止所辖企业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运输、金融等服务。这个上限略低于当前交易的乌拉尔原油价格(大约65美元/桶),比布伦特原油价格大约低20美元/桶。限价令中附带一个自动调整机制,以确保俄油价格比市场价格低至少5%。
《北大金融评论》:这种价格上限的设定,会影响今后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量吗?
陈巧玲 :很难不产生影响。俄罗斯方面也已经通过多个渠道官宣它将对决定设置价格上限和支持价格上限的国家断供石油,并禁止向这些国家提供石油出口时需要的海上运输服务和其他服务。那么,到目前为止,哪些国家会支持G7提出的价格上限行动呢?这包括G7成员国、欧盟。此外,我们也可以假设大部分OECD国家会支持这个行动方案。举例来说,我们已经看到,澳大利亚政府很早就表态会支持对俄罗斯石油设置价格上限。目前尚不清楚G7对那些不支持此行动方案的国家和地区会不会有其他的惩罚性举措。如果有其他惩罚性的举措,问题就会变得更复杂一些,对世界原油供给的冲击会更大一些。
在俄乌战争之前,G7的海运石油进口总量中大约0.9mb/d(百万桶/天)来自俄罗斯,占G7海运石油进口总量的9%;G7和欧盟每年的海运石油进口总量中大约2.4mb/d来自俄罗斯,占G7和欧盟每年的海运石油总量的15%。俄罗斯每年通过海运输送到海外市场的石油总量里面,G7和欧盟市场占据了52%。假设价格上限行动开始生效,它可能最终会导致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在2023年下降1.2mb/d左右。
目前关于限价令对于俄油供应量的影响,存在一些争议。俄罗斯政府估计这会导致其原油出口在2023年下降约0.5mb/d,国际能源署最新的估计是下降1.6mb/d。
《北大金融评论》:相较于发达经济体而言,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工业和消费仍旧保持高速增长,近期内,每年依然需进口大量原油。俄罗斯可以把这些原本运往欧洲市场的原油改道卖至亚洲市场吗?
陈巧玲 :理论上可以这样操作,实际上却面临新的障碍。俄罗斯从Baltic地区运送到欧洲的原油大约有2.4mb/d。假设中国、印度和其他东亚国家有能力购买和消纳这些原本运往欧洲的原油,俄罗斯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些原油运往亚洲地区?改道销往东亚,意味着俄罗斯原油的海上运输距离显著拉长,平均往返程的运输时间(含装货和卸货)将从当前的28天上升至60天左右。这意味着俄罗斯需要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至少60%的油轮运输能力。
《北大金融评论》:俄罗斯有能力在短期内准备好充足的海上运输能力吗?
陈巧玲 :有一些欧美的分析师相信俄罗斯有这个能力,也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他们认为这个60美元的油价上限对俄油出口和总供给的影响很小。我个人对此持相反的观点。
石油海运运输船只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原油的船只,包括超大型油轮(VLCC)、苏伊士型油轮(Suezmax)、阿芙拉型油轮(Aframax)和巴拿马型油轮(Panamax);另一类是运输成品油的船只,包括LR、MR和更小的Handy。俄罗斯海上运输原油主要使用的是中小型邮轮。俄罗斯本国控制的邮轮的产能在短期内远远不足以满足增量的海运需求。
从2022年12月份开始,欧盟对俄罗斯的原油进口禁令生效,所有欧盟(包括英国)的公司都将被禁止为俄罗斯石油出口提供海运服务和保险业务(除非这些石油贸易是符合限价令的)。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航运国(希腊,欧盟成员国)将退出俄罗斯邮轮服务,全球85%以上的油运公司都不能承接俄罗斯的石油运输业务。这也意味着全球90%以上的保险公司都将不能为俄罗斯石油出口提供服务。
《北大金融评论》:俄罗斯是否有其他办法绕过价格上限?这样,俄罗斯就可以进一步减少油价上限给本国石油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陈巧玲 :理论上,俄罗斯还有几种别的方法可以把更多的原油卖到亚洲的客户那里,例如:雇佣影子船队、船对船转运、绕道运输、以物易物、抵消支付等。但实际操作中,这些方法的执行成本很大,长期来看,是否行得通,是否可以持续,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北大金融评论》:那么,G7对俄罗斯原油出口执行油价限制令,很可能会进一步推高未来市场的国际油价。是这样吗?
陈巧玲 :2022年国际油价波动较大,主要是因为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发生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未来一年,对俄罗斯原油价格的限价令、历史性的低库存、中国疫情政策调整带来的中国经济和石油需求的大幅回升,都是利好2023年国际油价预期的因素。但是,世界石油需求也同样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冲击。因此,显著向上的价格调整和显著向下的价格调整的可能性都存在,价格的具体走势还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因素的影响方向。
G7国家的俄油价格上限政策,可能会从供给方面影响全球石油供应,进而形成对于石油价格的支撑力。在全球石油库存极低的情况下,石油供给每减少100万桶/天,则油价水平将上涨15美元/桶~25美元/桶。也就是说,在最简单的情景假设下,当其他一切条件都保持不变,假设只有G7对俄罗斯原油出口设置限价令这一个冲击,那么,这个冲击可能会导致全球油价中枢向上平移15美元/桶~25美元/桶。
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现实的世界不像模型分析这么简单明确。从世界石油的需求侧来说,我们同时还面临两个大的不确定性冲击和一系列小的潜在冲击。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在2023年会放缓,美国和欧盟正在向经济衰退迈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会抑制世界对于工业产出和交通出行的需求,进而抑制全球石油消费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中国的需求复苏对于世界石油价格的走势也很重要。2022年11月份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对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作出一系列根本性的调整,调整的时间和速度都远远超出海外分析师的预测。2021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高达15.5mb/d,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6.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石油市场的极端重要性、中国经济复苏中隐含的不确定性等都会影响世界石油消费总量增减的规模和幅度,进而影响世界石油价格走势。
《北大金融评论》:假如G7对俄罗斯石油出口限价令进一步推高了2023年的国际油价水平,这对于俄罗斯将是一种利好?
陈巧玲 :我认为是这样的。在这种情景下,虽然俄罗斯出口石油的总量可能会减少一些,但是每一桶石油单价的上升意味着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总收入很可能不降反升。在这种情景下,G7的计划不仅落空,而且在国际社会又给自己增添了一项恶名,即:是G7的制裁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加高企的能源价格。在欧美经济大概率步入衰退的背景下,如果化石能源价格进一步上升,进而推高通货膨胀率,那么,欧美的宏观经济决策者面临的决策困境会更大。
《北大金融评论》:G7国家执行油价上限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可能会产生哪些潜在影响?
陈巧玲 :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针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限价令生效以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对于俄罗斯来说将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增加中国在俄罗斯能源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增加俄罗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从而部分缓解中国的高石油进口依存度给国内带来的焦虑。
但是,如果油价限制令叠加其他因素一起大幅度推高国际市场油价水平,那么它意味着我国的原油进口成本进一步上升。石油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比接近20%,是不可或缺的交通燃料和化工原料。进口成本上升将推高下游产品价格,进而提高交通运输成本、化工品农药塑料等上百种工业品的价格,最终会传导到消费品价格。
如果2023年国际油价进一步走高,这将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下行压力,进而恶化中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弱化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感觉油价大幅度上升对中国的影响将以负面为主。
为了从根本上确保能源安全,单个国家就需要采取各种治本的措施,以增加能源的自给程度,减少能源的进口依赖。低碳的清洁能源,包括氢能、水电、核电、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都具有非常强的本土属性。
《北大金融评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变得更加重视能源安全问题了。对能源安全的重视,会不会形成对全球低碳转型的一种新的阻力?
陈巧玲 :如果从短期来看,这个观察是有详实的数据支持的。以天然气消费为例,俄乌战争爆发之前,欧洲天然气消费的三分之一来自俄罗斯,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比战争爆发前减少了大约80%,全球LNG(液化天然气)价格暴涨。为了储备足够的天然气过冬,大量原本应该运往亚洲发展中国家的LNG便以更高的价格被改道卖往欧洲市场。而由于价格太高,大量亚洲发展中国家的LNG进口便下降,由更便宜更高碳的煤炭消费或者油品消费来替代。这在短期来看,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倒春寒”。
长期来看,对能源安全的重视,是有助于加速全球的低碳转型目标的。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为了从根本上确保能源安全,单个国家就需要采取各种治本的措施,以增加能源的自给程度,减少能源的进口依赖。低碳的清洁能源,包括氢能、水电、核电、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都具有非常强的本土属性。氢能和电力的运输成本太高,因此,这些清洁能源大多是本国生产、本国消费。清洁能源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未来的能源供应充足性和廉价可得性。
另一方面,一个地区想要提高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产量并减少进口量,从长期来说,受制于一些资源禀赋方面的外生性因素,包括已探明储量、资源质量、开发成本等等。因此,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重视能源安全实质上意味着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从而逐步摆脱对于化石能源的进口依赖。
俄乌冲突的爆发对欧盟的能源进口和能源价格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欧盟以及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新政策,这些政策的目标都是为了摆脱对俄罗斯能源进口的依赖。
(1)为了能够在将来最终摆脱对俄罗斯化石能源的依赖,欧盟正在计划推出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要求欧盟在2030年前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5650亿欧元,以实现其绿色计划。该文件提出在2027年之前,在欧盟地区所有商业和公共建筑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2029年之前,在欧盟地区所有新住宅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未来5年内安装1000万台热泵;在2030年底以前,让3000万辆零排放汽车上路。
(2)2022年9月13日,欧盟议会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法案”。根据该法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升至45%,这不仅高于2022年6月设立的40%的目标,也高于此前的32%的目标。
(3)2022年5月1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REPowerEU战略。其目标是至2025年,太阳能光伏装机实现320GWac/400GWdc,至2030年实现近600GWac/740GWdc。为了更快地实现碳中和目标,该战略包括了一系列新能源方面的努力:安装更多光伏屋顶、发展储能、加速电气化进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加速可再生能源许可、通过国内5mt和进口10mt可再生能源制氢来替代对于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工作单位无关)
(责任编辑:钟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