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读懂马克思,从第三个版本的《资本论》开始

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接触到《资本论》就会明白的事实是:《资本论》很庞大,共有三卷本三大册,它非常厚重,所以仅是从分量上就可以体会到它的难读。

所以在读《资本论》之前要先跟大家说明的是:我们读的究竟是哪一本《资本论》?

“读哪一本《资本论》”,这个问题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在当下,大家能够找到的《资本论》分成三卷,这三卷成书的过程不一样。简单地说,三卷本中只有第一卷是马克思生前自己将稿子整理完成后交给出版社并完整出版的。不过即使是第一卷,我们也都可以看得出来,马克思遇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从他开始想要写这本书,到承诺给出版社交稿,再到之后一直拖稿,前前后后拖了将近20年的时间,才真的让这本书出版。

这是读《资本论》时必须要放在心上的一件重要事实。马克思为什么花这么长的时间写这本书?他拖了那么长时间才让第一卷出版,而且还只有第一卷,后续第二卷、第三卷到他去世之前,都尚未定稿。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第二卷、第三卷,是在他去世之后,由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他的著作遗产处理人恩格斯编辑之后出版的。因此,《资本论》第一卷和后两卷的基本性质不一样。

我们也可以再进一步问:既然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还能拿出第二卷和第三卷呢?对于第二卷、第三卷,我们应该有的基本认知是什么呢?恩格斯能够整理第二卷、第三卷,是因为马克思早已写下了《资本论》的结构,确定各卷要讲什么。恩格斯的编辑工作大体依循马克思的基本结构,将马克思留下来的庞大草稿归类,分别放进第二卷和第三卷,并进行顺稿、修订。

不过恩格斯出于对马克思爱护的心意,在第三卷里另外放进了一些第一卷延伸的内容。那本来是属于第一卷的内容,但既然第一卷马克思已经固定完成了,所以有些关系到“劳动价值”的内容,既然不能去改动第一卷,但恩格斯又觉得这些内容太有价值了,不能放弃,那么只好放到第三卷。

这是解读《资本论》之前应该解释的。第一卷最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很有把握,这就是马克思希望我们读到的,但第二卷、第三卷可就不见得了。更麻烦的是,在这里无法详细说明的是《资本论》还有一个第四卷。所以大家查到的资料可能有些写《资本论》有三卷,也有些写《资本论》有四卷。第四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留到后面再做解释。

三个“版本”的《资本论》

接下来要说明的是读《资本论》的态度。从历史的角度看,有三种不一样的态度,呼应了三个不一样的《资本论》版本。

1. 现实版

第一个版本,也就是大家在书店里能找到、买到的,不管是纸书还是电子书,我们把它称为《资本论》的现实版。

但是,和一般的印象不同,读《资本论》的现实版未必是读《资本论》最好的方式,我必须提醒大家,还有另外两种版本的存在。

2. 补充关联版

马克思去世时,《资本论》还没有完稿,恩格斯把马克思本来要放到《资本论》里的手稿进行整理,我们可以称之为“马克思计划的《资本论》”,这是第二个版本。马克思计划的《资本论》在规模和范围上比现实版的《资本论》要大要广,而且讨论的议题更复杂。

除了已经写入《资本论》的手稿之外,马克思还有其他的著作与他想象、计划中的这本《资本论》有关联。举最简单的例子,一份是马克思在1844年写成的手稿,另外还有一份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这两份庞大的手稿内容不在《资本论》现实版里,但里面包含了马克思的许多思想,和他计划中《资本论》的写法是密不可分的。

因而产生了另外一种读法:将现实版的《资本论》当作核心,然后再用马克思写下来的其他书籍、手稿来予以补充。用这种方式,我们试图读到马克思计划想要完成的那本完整的《资本论》。

3. 雄心版

还有更复杂的第三种读法,那就是我们回到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本意。我们可以依照他曾经留下的简略笔记,试图重建一个直到马克思去世都没有完成的《资本论》的架构,用这种方式回头来读《资本论》。

这样的读法指的是什么呢?这涉及马克思为什么要写《资本论》。马克思写《资本论》的基本用意,是要完整解释资本的来历和资本的运作。他一生最关键、最重要的事,就是解释资本何来以及资本如何运作。

《资本论》马克思拖了20年才交稿,并不是因为他偷懒,而是因为他碰到了最根本的问题——要将资本现象完整解释,这中间涉及太多环节,所以他必须不断地调整写作计划,而且不断地扩张,加入越来越多的环节。而每加入新的环节,还要调整原来已经写下的内容。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我们必须了解,也必须尊重totality,即整体,这对他来说极其重要。这里所说的totality不只是我们一般语义中所用的整体的意思而已,对于马克思来说它还有来自黑格尔哲学的意涵。

马克思对totality有一种执念。在处理资本的时候,最大的麻烦在于他会不断找出和资本有关的更多题目,这些题目不断地冲击他,一直改变他要写的内容。他要呈现资本的totality,那就不只是当下现实资本如何运作——还包括在时间上,他要把资本的来历追索清楚;更可怕、更庞大的一个“整体”的雄心是,他还要把这个时间往后推,推到未来,看到资本主义的终点。

所以他要写的资本的故事、资本的理论,将所有层层叠叠的、一切的面向与一切的环节都包纳在内。在时间上有起点又有终点,这才是他真正的雄心。因为有如此庞大的雄心,《资本论》没有办法被纳入任何一个单一的学科当中去认识和理解。

《资本论》包含了哲学、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理论、政治及革命行动等各个面向,所有的这些都统纳在马克思对资本的认识和体会中。

回归马克思的雄心,认识不断发展的《资本论》

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选择:这里有三种不同的读法、三种不同的版本,我们究竟要选哪一种?我相信,大家已经清楚我的态度是什么了。我的态度就是,要读《资本论》,就应该用这第三种版本、第三种态度去读——回归到马克思了不起的雄心。

以一个人的力量,马克思试图帮我们完整解释资本,给我们一个资本的整体图像。现在让我们回归到这个了不起的雄心。我们知道,马克思并没有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我设定的使命,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马克思死去的那一刹那,也不能停留在恩格斯后来帮他整理出来、实质出版的《资本论》文本上,我们要把这整件事情当作是持续不断、吸引了许许多多和马克思同等级的理论家、思想家的伟业,他们通过不同的面向进行深刻思考,对马克思思想进行着补充。

所有的这一切统纳在一起,构成了这第三个版本的《资本论》。我会用这第三个版本的《资本论》作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大家展开介绍。 a5eWen5i3AUtKswV4915fEJxvDvgFI4XV2GcIOq5tH/EJhXXcYtY5HKZG5J+tk5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