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战争打响前,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这里,孙子的意思是,作战前的准备,必须是全方位的,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失败。的确,做任何一件事,我们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都需要计划。然而,计划是否完备、是否万无一失,还需要我们在执行计划前全面检查一次。同样,生活中的人们,无论做什么,平时多做一手准备,多检查计划是否合理,就能减少一点失误,就会多一份把握。
有一批外国客商,要在中国内地购买一批棉布。A纺织公司的销售代表通过熟人很快就打听到这一消息,因此,他准备先请这些客商吃饭,搞定这批生意。但就在饭桌上,这位代表发现,同时与这些外商联系的,有好几家公司,而在价格上,他们公司并没有优势,这就是这些外商迟迟不肯成交的原因。
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一名叫李克的年轻人提出了解决方案。原来,李克早就料到了同行竞争的存在,于是在暗地里为公司多准备了一份谈判预案。李克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外商购买棉布是要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而符合这一标准的,就只有A公司的产品。也就是说,这些外商并不知道布料市场的具体产品标准。而其他纺织公司则尚不知道外商对于产品的具体用途要求。因此A公司的预案占据了先机。
任何一位客户,为了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都会货比三家,这就导致了销售方之间的竞争。如何才能在这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比别人多一手准备、多一份预案,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案例中的A公司员工迈克之所以能帮助公司解决问题,就是因为他掌握了购买方对产品最重要的要求,而这,也成了他们能打败众多对手的杀手锏。
布莱德雷将军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抵达莱茵河的时候,我并不见得知道怎么建造桥梁,但是我知道相关的事情有哪些,我给了筑桥的工兵足够的时间和补给,这一点是非常有帮助的。”你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成功实现一项计划的可能性就越大。
然而,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在工作中始终改不了粗糙的毛病,思路紊乱,东拉西扯,始终是稀里糊涂;生活中也是粗心大意。而结果只能是,事情做不到尽善尽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我们做不到善于思考,那么,哪怕只是一些细节问题,也可能导致全局上的失败。
的确,思维指导行动,如果计划不周全,那么,就好比一个机器上的关键零件出了问题,就将意味着全盘皆输。
那么,年轻人该如何做出并完善工作计划呢?
1.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制订完善的计划和标准
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你必须在心中为自己设定一个严格的标准,并且,在做事时,你一定要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决不能马虎;另外,在作任何一项决策前,一定要思虑周全,并作广泛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以尽可能避免出现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2.计划要着眼于当下
为什么不建立长期计划呢?生活中,有些人说自己能预见未来,这当然是谎言,也会失败。因为无论我们对于未来的预计多么精细,都无法将所有不可知因素囊括在内,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就不得不改变计划,或者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无奈地放弃预期的计划。
3.要勤于思考
思维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人的大脑就如同一台机器,长时间不使用,它的工作能力就会下降甚至不适用。因此,要有智慧,就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真正的“有头脑”,指的是善思考、勤实践,有思想、智慧、远见、卓识和才干。一个人虽然长着脑袋,但若不善于使用,是不能算有头脑的。
4.做事要有条理、有秩序,不可急躁
急躁是很多人的通病,但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的意思。假如过于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话,便经常会遭遇阻碍。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绪,这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
5.立即行动,勤奋才能产生行动
我们都知道勤奋和效率的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当一个人勤奋努力工作时,他所产生的效率肯定会大于他懒散工作之时。高效率的工作者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能够实现别人几辈子才能够达到的目标。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做事时都必须要有计划性,只有做到缜密行事、步步为营,才能多一份胜算。大凡把一件事情做得好,一般都要经历资料收集、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最终下结论这样一个过程。